逾8成臺灣人肝功能異常 罹癌風險創新高!超過關鍵年齡要檢查

逾8成臺灣人肝功能異常,肝癌風險創新高!超過關鍵年齡要檢查。(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自2021年起與各地醫療院所合作,盼透過無痛、迅速且方便的腹部超音波,早期揪出潛在肝病患者。今年全臺30家醫療院所連線,3小時完成5771人腹超篩檢 。(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

肝基會每年進行全臺免費全民腹部超音波活動,今年邁入第四年,共近5800人受檢,檢驗結果發現,疑似肝癌者高達158人,比率達2.74%,比率創下三年來新高;另外包括肝硬化、咁膽囊、血管瘤、脂肪肝等更是高達4730人,肝功能異常人數超過8成2。建議國人40歲以上每人每年應執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肝病是臺灣國病,雖近年死亡率下降,去年仍有1萬多人喪命。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自2021年起與各地醫療院所合作,盼透過無痛、迅速且方便的腹部超音波,早期揪出潛在肝病患者。今年全臺共30間醫療院所參與,3小時同步提供免費肝、膽、胰、脾、腎臟檢查。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21日下午公佈今年全民腹超結果,這次檢查人數共5771人,最後高達158人爲疑似肝癌者,佔了2.74%,創下三年來新高。

此外,檢驗也揪出肝硬化13人;良性肝腫瘤(包含血管瘤、肝囊腫)1290人;肝實質病變483人;膽息肉655人,還有其他如肝內鈣化點、膽結石、腎結石等有2085人,脂肪肝則有3074人,比例達53.3%,雖較往年略降,仍超過半數。整體來,說肝功能異常比率超國8成3。

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表示,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目標是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一,但和日本相比,日本早期發現肝癌佔65.7%,臺灣僅44.5%;但是,發現後已經是晚期的比率日本僅6%,臺灣卻還高達33.8%。

楊培銘指出,日本抽血進行肝癌的篩檢,包含三個腫瘤指標,包括甲型胎兒蛋白、pivka2、甲型胎兒蛋白L3,比臺灣僅甲型胎兒蛋白爲主好,更爲廣泛外,且日本醫學會積極在各大醫學會進行衛教、增加民衆和醫界對肝病認知等,可能是造成差距主因。

楊培銘表示,健保署每年花超過10億元預算守護民衆的肝健康,但由於肝臟沒有痛覺神經,問題容易遭忽視,需仰賴檢查發現異常,才能獲得健保給付;因此建議年滿40歲以上者,每年都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癌後及早治療,讓腫瘤變小甚至消失。

楊培銘表示,近二十多年來,B型肝炎有藥物可治療,可以降低B肝病毒的活性,避免肝臟一再發炎,從而演變爲肝硬化、肝癌。由於B肝及C肝都有非常有效的藥物,因此不論慢性B型或慢性C型肝炎患者,都應依醫師指示及早接受治療,不要讓慢性肝炎演變成肝硬化,才能減少肝癌發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