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年珍貴文物嘉義車站 日治時期第一代轉車臺指定為古蹟
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發現日治時期嘉義車站轉車臺遺構,爲縱貫線鐵路明治41年(西元1908年)通車興建,至今116年曆史,是目前臺灣現存最早第一代轉車臺遺構。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發現日治時期嘉義車站轉車臺遺構,爲縱貫線鐵路明治41年(西元1908年)通車興建,至今116年曆史,是目前臺灣現存最早第一代轉車臺遺構,比2020年臺南出土的第一代轉車臺(僅餘原貌的3分之1)完整度更佳。
市府上午召開文資審議會,多數委員認爲嘉義車站轉車臺極具文化資產價值,8票同意現地保留,2票支持移地保留,最後決議轉車臺現地保留,並將轉車臺遺構與驛事務室、車掌詰所,納入「嘉義車站」古蹟公告範圍,讓民衆得以一窺嘉義地區鐵道發展的黃金歲月。
市長黃敏惠得知審議結果後表示,市府重視文化資產保存,文化力量具穿透力,是非常重要城市軟實力。建設讓城市巨大,但文化更讓城市偉大,她尊重審議結果。
日治時期嘉義車站,曾是臺灣第一座「三鐵共構」車站,含臺鐵縱貫線、阿里山林鐵及糖鐵北港線等。1933年車站改建,使用鋼骨和鋼筋水泥結構,打造「折衷主義」建築風格,被譽爲「全島第一摩登車站」。日治時期嘉義車站轉車臺遺構,見證當時嘉義繁榮,豐富鐵道文化資產。
執行調查研究的言古文化公司顏廷伃博士說,轉車臺主要用於火車頭或車廂轉向調度使用,或是切換維修線等用途。發掘出土的轉車臺遺蹟,外徑16.5公尺、內徑15.5公尺。自明治41年(西元1908年)12月建造,至1930至40年代新式扇形機關車庫與轉車臺完工,或嘉義車站改建工程完成後即廢棄,使用時間約30年,時間短暫,因此堆積型態較單純,可補足縱貫鐵路交通史最初階段限存遺構研究缺環。
轉車臺結構體大致保存良好,表面遺留早期建築工法、製作工序等痕跡明顯,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基準。轉車臺學術與文化資產價值高,尤其轉車臺位置,是作爲早期機關車迴轉場地,原始出土地尤其具有歷史文化背景指涉性價值,因此審議委員認爲現地保存,將轉車臺遺蹟指定爲「古蹟」,納入市定古蹟「嘉義車站」公告範圍。
另,位在火車站旁驛事務室(現爲站長室)和車掌詰所(現爲倉庫),與車站車體同期構造物,文資委員認爲,這棟建物設計風格、材料與車站本體幾乎一致,驛事務室雖晚火車站2年落成,但構造、形式與材料(布紋磚、洗石子臺度…等),以及門窗開口部的構造收邊處理及尺度比例,皆與嘉義火車站本體建築相同,故初始設計時,其風格與造形風貌即是視爲一體設計思維,是不可分割部份。
車掌詰所爲火車司機執勤室,立面使用面磚爲深咖啡色垂直紋樣的2丁掛釉面面磚,屋面留有疑似原電信設施,包括電池室、電信室、電信臺、書類庫等,建築物完成於1928年,比目前車站本體完成年代更早,該建物應爲嘉義車站第一代改良至第二代見證,足以納入古蹟範圍保留再利用。
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發現日治時期嘉義車站轉車臺遺構,爲縱貫線鐵路明治41年(西元1908年)通車興建,至今116年曆史,是目前臺灣現存最早第一代轉車臺遺構。圖/嘉市府提供
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發現日治時期嘉義車站轉車臺遺構,爲縱貫線鐵路明治41年(西元1908年)通車興建,至今116年曆史,是目前臺灣現存最早第一代轉車臺遺構。圖/嘉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