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政策對沿海生態衝擊有多少? 陳亭妃開公聽會了解
▲立委陳亭妃在臺南市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召開公聽會,邀請官員與當地農漁民及公民團體代表面對面溝通、解決問題。(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政府在臺南七股將軍沿海地區積極推動「漁電共生」政策,然恐對沿海生態造成衝擊,尤其此處是黑面琵鷺棲息的生態敏感範圍,地方漁民以及公民團體皆人心惶惶、恐懼不安。
立委陳亭妃6月3日在臺南市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召開公聽會,邀請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及經濟部能源局局長遊振偉南下,並要求臺南市農業局副局長李建裕出席,市議員陳昆和、七股區里長聯誼會會長黃進士率多位里長、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蔡秋蘭議員代表、蔡蘇秋金議員代表亦出席,與當地農漁民及公民團體代表面對面溝通、解決問題。
在經過多方發言討論後,陳亭妃當場決議,要求農委會務必在兩個月內擬定相關審查辦法。未來,若業者提出漁電共生計劃,必須納入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及經營模式可行性評估等兩大重點;並建立公民參與機制,讓民衆參與審查過程;中央與地方政府未完成七股文蛤養殖環境完整試驗前,不應開放漁電共生申請案,才能保護環境、減少爭議。
立委陳亭妃指出,2018年7月9日就已在立法院召開「如何兼顧綠能與養殖漁業產業公聽會」,會中要求能源局、農委會制定出能讓各界參考的漁電共生定型化契約,並達成「務必取得地主與承租漁民之同意方能設置漁電共生」的結論,以避免漁電競爭的誤解發生,目前中央與地方政府也確實依循此原則在進行審查。然而,目前臺南七股將軍沿海地區長年不抽地下水,發展養殖魚塭,就是爲了保持優質生態及養殖漁業環境。沿海養殖居民擔心,一旦政府不顧民怨,強行劃分漁電專區,所有的養殖漁業及沿海自然生態,勢必遭太陽光電板污染,最後將導致沿海居民生計、生活全無。如何創造漁民、綠能及生態環境三贏,需要政府集思廣益,邀請專家學者擬出配套措施,才能完整達到發展綠能之美意。
經濟部能源局遊局長表示,在審查中將避開生態敏感範圍,並要求業者只以清水來清洗太陽能面板,不可使用清潔劑破壞養殖生態。農業局副局長李建裕則指出,自2018年8月份到2019年3月申請的6件漁電共生計劃,全數退回,市府會以「生態優先」爲原則,全力保障漁民權益。
市議員陳昆和質疑,七股沿海地區長年不抽地下水,是對生態最友善的地方。未來若太陽能面板洗液污染養殖魚池,地方的農漁產品是否還有競爭力?尤其,七股沿海獨有的東北季風造成漁塭如海浪漂動,自然培育出良好生態環境,是黑面琵鷺的重要棲息地,全臺最敏感的生態區。擔心政府黑箱作業、本末倒置,重發電優於養殖生態,將導致不可逆的生態浩劫。
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務委員陳世輝指出,政府若沒有好好處理生態環境的問題,提出妥適的配套方案,不要說三贏,恐將導致生態、生存、生活、生意四輸,連業者都無法得利。成大政治系樑文韜教授表示,農委會僅針對全國做統一簡報,卻沒有看到臺南地區獨立出來的評估報告,不但看不到環境影響評估,政府也沒有提出國外相關案例及數據,恐難服衆。高雄科大張順雄教授提出數據強調,臺灣的黑面琵鷺是全世界指標,近年來臺過冬的數量由66%降至50多%,年約1280只上下,顯示臺灣的生態環境逐漸退化,若再因人爲因素破壞環境,勢必會後悔莫及,請政府提出相關數據以保障生態。
成大都計系陳研究員說明,建議政府提供配套措施,要求業者提出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及經營模式可行性評估,並確認地主與養殖戶雙方的意願,納入公民參與模式。另,多位漁民代表提出質疑,波多黎各就曾發生因5級颶風侵襲而導致太陽能板破碎,大量污染整片土地。盼政府提出完整的數據及強而有力的證據來證明此一模式無害。
最後,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表示,再生能源是政府未來的施政方向,但實際作法仍須再三週延考慮。漁電共生絕對不能造成環境浩劫,一定要避開生態敏感地區,同時將進行中央、地方、跨部會合作,要求提供生態相關資料與數據,建立生態檢核機制,收集地方意見,把漁民生計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