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於治療 專家促定期健檢

朱光恩院長精采演講,民衆收穫頗豐。(羅永銘攝)

新誼整合科技協理李境豈(一排右二)分享「多媒體整合系統」,民衆反應熱烈。(羅永銘攝)

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分享「淺談預防醫學及有效率的安排健康檢查」,民衆熱烈響應。(羅永銘攝)

一名40歲女性因腹痛送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腸癌轉移到肝臟,導致劇痛難耐。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名患者的爸爸60歲就死於腸癌,而她卻從未做過檢查。專家提醒民衆,預防勝於治療,務必先知道自己容易生什麼病,並透過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體重控制,維護自身的健康。

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日前蒞臨臺灣醫療科技展,於新光醫院展區分享「淺談預防醫學及有效率的安排健康檢查」,吸引民衆熱烈響應。他指出,臺灣十大癌症中,有6個癌症跟消化道有關,病患怎麼吃,都會直接反射在健康上。全世界最容易罹患腸癌的就是臺灣人,50歲以上者,終生罹患腸癌的機率有7%,這是不名譽的亞洲第一。

根據國健署最新公佈的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連續2年超車腸癌,成爲最高發生率的癌症,共1萬7982人罹患。僅次於肺癌的腸癌,則有1萬7643人,兩者之間的差距只有339人。朱光恩表示,50歲以下的民衆,有3分之1有息肉,即便只有1公分,甚至更小的息肉,都有可能是癌症。

「家族史很重要」。朱光恩以前述40歲腸癌個案爲例,提醒具家族史的族羣,3年做一次檢查追蹤,不必從糞便潛血檢查做起,可直接做大腸鏡檢查,且要依照家人的罹癌年齡,把自己的檢查時間提前。腸癌早期發現並不可怕,但若等到第4期才發現,只有1成的患者可以活過5年。

目前已有AI輔助的內視鏡檢查,提醒醫師病竈是否有問題,避免漏網之魚。朱光恩說,醫師看很多檢查報告眼睛會累,但AI不會累,能提供多一層的保護。根據該院經驗,每1萬名接受檢查的病患中,有21%切除息肉,其中2%被診斷出腸癌。

至於發生率、死亡率都最高的肺癌,朱光恩提醒,包含抽菸、慢性肺病、肺癌家族史都是高危險羣,另需注意的是,臺灣女性得肺癌多於男性,且不抽菸也會得肺癌,煮飯的油煙也有可能造成傷害,一定要定期檢查。

由於一些病竈會躲在隱密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就是診斷初期肺癌的最好工具。他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民衆務必先知道自己容易生什麼病,並透過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體重控制等,維護自身的健康。

另一方面,在臺灣醫療科技展中,新光醫院也邀請了聯億通總經理潘惠民分享智慧插座的應用。他強調科技需以人爲本,讓長輩好用、合用是個重點。爲透過作息掌握長輩的安全,聯億通與新光保全合作,只要將智慧插座安裝在長輩常用的電器,如電視、電鍋、熱水器上,就能得知長輩有無異常,若電視開了沒關、電鍋沒用,24小時關懷服務中心就能即時打電話,甚至上門瞭解狀況。

新誼整合科技協理李境豈則分享多媒體整合系統。如今許多人都在談智慧醫院、智慧醫療,而資訊廠商扮演的角色就是讓資訊多媒體化,更透明、快速。對於醫院來說,最大的困難在CT、MRI等影像檢查的格式無法與國際醫療儀器做介接,若能導入新誼整合科技的系統,就能進行異質資訊的交換,降低醫院的負荷,避免醫院爲了讓資料對接,進行重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