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獎爲何“盯”上中國科幻文學

本報特約記者 舒 凡 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段 楓

日前,2024年雨果獎的最終入圍名單正式公佈,多位中國科幻作家和多部科幻相關作品入圍了9個重要獎項。據悉,這是雨果獎歷史上,首次出現新一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中3位(王晉康、何夕、韓鬆)同時入圍的情況。回顧目前一些雨果獎獲獎或入圍作品,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中國元素值得思考。

今年,王晉康《水星播種》、何夕《人生不相見》入圍雨果獎“最佳長中篇小說”;顧適、譯者金雪妮《〈2181序曲〉再版導言》入圍“最佳短中篇小說”;韓鬆《沒有答案的航程》、寶樹《美食三品》入圍“最佳短篇小說”;《三體漫畫:第一部》入圍“最佳圖像小說或漫畫”;《中國科幻口述史(第2卷)(第3卷)》《雨果X訪談》入圍“最佳相關作品”;《流浪地球2》入圍“最佳戲劇表現(長片)”;劉維佳、楊楓入圍“最佳短篇作品編輯”;姚海軍入圍“最佳長篇作品編輯”;《科幻Fans布瑪》入圍“最佳粉絲演播”。有不少網友認爲,自劉慈欣《三體》斬獲雨果獎後,中國科幻創作愈發受到世界關注,近年多屆雨果獎均有中國文學作家作品被提名和獲獎,印證了當前中國科幻文學火熱崛起的趨勢,也將東方人文哲思帶至英語世界。

以王晉康的《水星播種》爲例。王晉康曾7次斬獲中國科幻大獎“銀河獎”,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之一。他寫的《水星播種》講述了一位有着驚世駭俗科學構想的女科學家,把自己創造出的新生命投放到水星,以此觀察生命演變和文明演化的故事。千百年後,水星上誕生出自己的宗教,新生命還開始尋找自己的創世神。而當發現創世神與他們的宗教信仰相悖,新生命又作出了“弒神之舉”……有分析認爲,該作品對宇宙起源的想象與對道德思辨的描寫,很多地方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價值中的“仁”與“利他之心”,以及東方視角下科學與宗教的角力。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水星播種》的發表時間有些年頭了,該作品於2002年就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同樣,何夕的入圍作品《人生不相見》出版於2011年,距今已有十多年;韓鬆《沒有答案的航程》更是發表於1994年。據悉,是因爲這些作品近兩年才被翻譯成英語,所以才受到海外關注。這也說明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科幻小說的對外傳播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更突出了優質翻譯在中國科幻作品出海與交流中的重要意義。

以往的入圍作品中,也有一些有趣的中國元素。例如,2022年,國內某網站一則“‘重生之性轉朱元璋’獲雨果獎提名”的新聞引起不少國內科幻、玄幻、奇幻類文學作品愛好者關注。有報道顯示,這篇實際上名爲《成爲太陽的她》的歷史穿越類玄幻作品獲2022年度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類提名。據稱,“這本小說以朱元璋爲原型,講述了朱元璋的妹妹替死去的哥哥推翻蒙古帝國統治、一統江山的故事”。外媒相關一些報道的措辭似乎暗示,該作者是一名中國人。但實際上,《成爲太陽的她》的作者雪莉·帕克·陳是一名始終不願向公衆明確自己族裔甚至性別的青年作家。該作品之所以在歐美受到好評,是因爲其不同於希臘、羅馬或北歐神話的“世界觀”架構令歐美書評家耳目一新,加上其中又引入了“亞洲式權謀”這一在歐美十分新鮮的概念,以及“性別取向和身份認同”這一在當代西方十分“時髦”的概念。

實際上,自1953年創立至今,雨果獎一直不缺乏“中國元素”。上世紀,出生於美國華裔作家伍家球多次獲雨果獎提名,讓華人與科幻最高獎有了親密接觸。此後,美國華裔作家姜峰楠4次獲雨果獎,成爲獲獎次數最多的華裔作家。華裔作家劉宇昆也曾兩次獲雨果獎。繼劉慈欣、郝景芳、海漄3位中國作家獲雨果獎之後,今年多部中國作品入圍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不少入圍作家的“老粉絲”都感到備受鼓舞,這也勢必會激勵更多中國優秀科幻作品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