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迎來“退圈潮”?

“娛樂圈就像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今年以來,內娛藝人退圈、TVB藝人改行等方面的消息高頻次登上熱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娛樂圈的人才迭代,讓想出這座圍城的藝人更有勇氣、想進這座“圍城”的人更多正確的價值指引,同時也會讓大衆對於娛樂圈以及圈中人有更爲客觀的認知。

讀娛 | yiqiduyu

文|小咕咚

近日,網友發現因參加《青春有你第二季》而出圈金子涵久未出現在公衆視野裡,並且個人微博已全部清空,疑似退圈。對此,粉絲表示後援會與其所屬的樂華娛樂斷聯,公司至今未迴應退圈傳聞。而在今天(4月8日),金子涵正式發文宣佈退圈:“我將回歸到自己的生活,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決定。”

隨後,樂華娛樂官博以及CEO杜華分別轉發了該條微博,並表示:“祝福子涵,祝未來一切都好!”“希望子涵越來越好,願未來的日子平安順遂!”這些祝福也讓金子涵的退圈宣言更加體面。

不止於金子涵,早前朱嘉倩、高泰宇、利路修先後官宣退圈。除了藝人主動退圈之外,還有不少網友喊話處於爭議中的藝人退圈,因公益節目《小小的勇氣》再次站到風口浪尖上的趙露思、因金賽綸之死而被爆出種種黑料的金秀賢皆被喊話退圈。

從藝人主動官宣退圈到藝人被高頻喊話退圈,退圈成爲社交平臺娛樂榜上高頻出現的熱詞,這是否也預示着娛樂圈迎來了新一輪“退圈潮”?

1

藝人退圈,是娛樂生態的另一重側寫

縱觀近來的種種退圈案例來看,藝人在官宣退圈上亦有不同的方式。

或是高調官宣退圈,利用話題感拉滿營銷價值。因在《創造營2021》“佛系躺平”人設而被大衆熟知的利路修於4月1日正式退圈,他在退圈一事上造勢已久,先是在2024年12月20日通過社交媒體預告退圈計劃,隨後在搜狐時尚盛典上確認退圈一事,後續又在亞洲電影大獎紅毯上重申即將退圈一事。並在正式退圈當日發佈了深度訪談節目《給我5分鐘的時間》,在採訪中表示爲了退圈這件事,已經準備了4年。

或是主打簡潔直白,通過一篇小作文交代清楚退圈的前因後果以及未來的生活規劃,給大衆一個明晰的交待,也讓追隨多年的粉絲安心。2025年3月25日,曾出演《雙程》《斗羅大陸》等作品的高泰宇在個人社交平臺官宣退圈,也真誠地講述了退圈這一選擇背後的心路歷程,濃厚直言“娛樂圈的盛宴我提前離席,爲了此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成爲自己。”

或是以不官宣、不曝光的方式隱性退圈,像早年退圈的郭珍霓、穆婷婷、趙霽都是如此。不過,這些退圈的藝人偶爾也會登上社交平臺的熱搜榜,重回內娛輿論風暴中心。例如,退圈多年的穆婷婷因一些言論衍生出#穆婷婷說張蘭令人瞠目結舌#、#穆婷婷說自己的胸比包上恩好看#、#穆婷婷 我討厭不尊重對手且膨脹的人#等話題,並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榜的高位。對此有不少網友表示原本對穆婷婷所出演的角色念念不忘,但部分言論言論打碎了觀衆對她的角色濾鏡。

藝人退圈大都與身心健康危機、商業價值下滑、與自身匹配的資源稀缺、家庭因素、輿論壓力等因素有關,這些也正是藝人在娛樂圈真實處境的一大側寫。之於藝人本身而言,是基於個人的現狀與職業規劃所作出的選擇,之於娛樂行業而言,優質藝人的退圈,無疑是人才的流逝,這也啓示着行業要構建更健康的環境,爲娛樂圈的人才留存與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

退圈了,然後呢

在職場中,普通人離開某個行業、轉向其他行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名利複雜的娛樂圈,藝人退圈卻往往能夠引發大衆的關注與討論。無論是以何種方式退圈,最終的結局無不是藝人離開大衆視野,奔赴下一段人生旅程。

有的藝人是徹底告別娛樂圈,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一直對娛樂圈無感的利路修在2024年年底接受VOGUE採訪時表示自己已經三十歲了,要爲生活做新的計劃,把更多時間放在學習和提升自我上。無獨有偶,高泰宇在官宣退圈時也分享自己的人生新方向,做了自己的服裝品牌、投資了西餐廳。而這些改變也讓他體會到了演員之外的真實生活,感受生活本身最真實的劇本,這些正是“成爲自己”的重要支點。

有的藝人退圈只是一時的,會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復出。演員徐正溪於2024年3月15日在其社交平臺上官宣發文表示計劃告別演員崗位,並於同年9月6日發文解釋退圈主要是因爲患老年疾病的父親病情惡化。不過,《百花殺》近日官宣了徐正溪出演男二號信王蕭長卿。#徐正溪退圈照顧生病父親一年後復出#這一話題登上熱搜。對於這樣短暫退圈又復出的行爲,網友們有不一樣的看法,或是表示理解他的孝心,或是認爲此舉過於兒戲、反覆無常,直言“說退就退,說復出就復出,娛樂圈是他家開的嗎?這也太不負責了 。”

還有的藝人退圈是無奈之舉,要去謀求更好的生計。隨着娛樂行業大環境的變遷以及生活成本的持續高漲,TVB演員大都跨界轉型探索個人職業生涯的更多可能,兼職做保安的車保羅、在茶餐廳兼職服務員的戴耀、擺攤賣雞爪的陳思齊、轉行賣保險的江華、轉行成爲房地產OL的向海嵐、在茶餐廳擔任服務員的樑茵等皆是如此。

不難發現,昔日在鎂光燈下光鮮亮麗的演員,迴歸到真實生活中大都是從事服務類的基礎崗位。值得稱道的是他們對此變化的態度頗爲務實。例如,前TVB演員陳思齊表示演員只是一份工作,擺攤比演戲更輕鬆;曾出演《愛回家》《金宵大廈》的樑茵在餐廳擔任服務員,表示“現階段需要調整心態學習新知識”;戴耀明則表示“人生筆記本由自己書寫”。當然,轉行的演員裡不乏有卷王,被稱爲“考證達人”的陳鍵鋒獲得潛水教練、手語翻譯等30餘項資格證書,早前還因以第一名成績從藍帶國際學院曼谷分校廚藝課程畢業登上熱搜。

“娛樂圈就像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今年以來,內娛藝人退圈、TVB藝人改行等方面的消息高頻次登上熱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娛樂圈的人才迭代,讓想出這座圍城的藝人更有勇氣、想進這座“圍城”的人更多正確的價值指引,同時也會讓大衆對於娛樂圈以及圈中人有更爲客觀的認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