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滿塘、糧滿倉、播種忙 希望的田野“豐”景不斷 映照農民紅火好日子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 近期,全國秋收近尾聲,多個糧食產區田間地頭呈現搶收搶種的繁忙景象。在福建南平浦城縣,8.5萬畝再生稻近日迎來了第二季的豐收。金黃色的稻穗在風中搖曳,農戶們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走進浦城縣石陂鎮案山下村記者看到,千畝再生稻田披着金黃色的外衣,稻穗隨風搖擺,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與此同時,今年的冬種油菜移栽種植工作也同步進行。翻耕、起壟、施肥、播種,六臺機械輪番接力,不一會兒又種滿了油菜苗。據瞭解,從10月中旬開始,當地種植戶就一邊收割再生稻,一邊播種油菜。與以往種植單季稻相比,每畝可降低成本500元左右。

近年來,爲保障糧油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浦城縣積極探索“稻再油”模式。在發展再生稻的同時,把油菜種植面積最大化,實現了“一年獲三收,四季無閒田”。2024年,浦城縣糧食播種面積47.78萬畝,預計全年總產量可達21.2萬噸。

除了再生稻模式的高產高效,福建農林大學的科研團隊還開發出綠色低碳的生態種植技術,通過“降酸+抑酸+培肥”結合的模式,實現了土壤改良、化肥減量增效及作物高產優質的目標,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江蘇:搶抓晴好天氣秋收 秋種同步展開

眼下正是秋收秋種的時節,在江蘇無錫、南通等地,搶抓晴好天氣,收割已成熟水稻,同時展開冬小麥等農作物的播種工作。

這兩天,江蘇無錫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的1500畝水稻陸續迎來收穫期,伴隨着隆隆的機械轟鳴聲,數臺收割機穿梭在水稻田裡,收割着沉甸甸的稻穗。

在江蘇南通海安市、通州區等地,農戶正對已收穫的耕地進行旋耕施肥作業,爲接下來冬小麥播種作準備。

截至11月5日,江蘇省秋糧收穫3055萬畝,進度約68%,其中水稻收穫1945萬畝,進度約58%;小麥播種面積1413萬畝,進度約39%。

江西:900多萬畝油菜秋冬種植作業展開

江西省是長江中下游油菜主產區,眼下,全省900多萬畝油菜種植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各地通過機械化播種、強化技術指導,確保油菜穩產豐收。

在江西廣昌縣驛前鎮桐斜村,新型油菜播種一體機在地裡穿梭,翻耕、開溝、播種、施肥等程序一次性完成,每畝地的播種只需十多分鐘,並且播種均勻、密度合適,降低了過去人工播種的勞動強度。

而在吉安市青原區城上村,農技人員來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戶改進油菜種植方法,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

據瞭解,江西省各級農業部門派出“一對一”掛點指導服務工作組,實地指導油菜生產。同時,各地因地制宜推廣北斗導航系統精量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全面普及油菜全程機械化播種,推廣“兩季水稻+一季油菜”的“稻稻油”高產示範片種植,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目前,江西省油菜已播種近800萬畝,進度過九成。

山東東營:改地+改種 鹽鹼地變“豐收田”

眼下正值冬小麥播種期,在山東東營,當地正在改良後的鹽鹼地上種植冬小麥。近年來,當地對鹽鹼地進行分類改良、生態利用,併科學選育耐鹽鹼作物新品種,將鹽鹼地改造爲農田。

在山東東營利津縣這塊今年新改良的鹽鹼地,旋耕機、播種機來回穿梭,田間一派繁忙景象。

東營位於黃河入海口,有341萬畝鹽鹼地。近年來,當地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通過暗管排鹽、深耕深鬆、增施有機肥等多種方式,進行分類改良、生態利用,截至目前,東營市已將近百萬畝鹽鹼地改造成爲農田。

山東菏澤: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農技專家田間指導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最近幾天,山東菏澤出現大風降溫天氣。爲確保小麥安全越冬,菏澤市多個區縣組織農技專家指導農戶科學應對寒潮,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眼下,山東菏澤市定陶區66萬多畝小麥長勢良好,爲避免降溫給處於苗期的小麥帶來不利影響,在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鄧集村的麥田裡,農技專家針對近期的降溫指導農戶採取措施,科學管理保苗情,提高小麥的抗病抗凍能力,現場解答農戶在小麥生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惑和難題。

面對寒潮,鉅野縣農業農村局早安排、早部署,先後安排多路農技專家走進田間地頭,針對性地爲農戶提供科學防凍方案,爲糧食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浙江湖州:拉大網捕鮮魚 冬季捕撈正式開啓

在浙江湖州,這兩天,太湖南岸的冬季鮮魚捕撈正式開始,漁民們拉大網、捕鮮魚,一番熱鬧的豐收景象。

清晨,天矇矇亮,浙江湖州南潯區菱湖鎮盧家莊村的漁民們就開始在魚塘拉網,將成羣的魚趕入漁網中。很快,一條條鱸魚、鰱魚等就被打撈上岸,裝車後發往長三角地區的各大水產市場。

據瞭解,南潯現有水產養殖面積21.44萬畝,淡水產品產量超23萬噸。近年來,當地積極開展生態養殖措施,做到護漁保水相結合,既增加了經濟效益,又守護好一池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