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期教養 避免孩子淪車手
聯合報十三日「涉詐少年逐年增,新北三年成長二倍」的報導,令人震驚;更吃驚的是,最小的詐騙車手只是國一學生。本應是在校求學的年紀,爲何會走上犯罪之路?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少年車手問題日益嚴重,包括犯罪年齡層下降,都意味整體教育的失能。
一名記者上班途中,發現尚未營業的店家前階梯,坐了七、八個青少年男女在抽菸、喝啤酒,他好奇詢問怎沒去上課?他們說,讀書有什麼好?就只爲應付考試,哪像他們志同道合、義氣相挺,快樂享受青春時光。
記者回報社寫了篇特稿,他說,這羣逃學的青少年男女覺得他們很聰明、很會玩,嘲笑認真讀書的同學是書呆子。但他們看不到的是,當三年後同學高中畢業、再四年後大學畢業,開始上班工作,甚至結婚生子,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時,這羣不愛念書、自以爲成熟世故的中輟生,則始終停滯不前,而且因爲沒有學歷專長,終其一生,只能在社會底層掙扎難以翻身。
這樣的顧慮並非杞人憂天,愈來愈多的少年犯罪,都顯示和孩子偏差觀念及家庭功能不彰有很大的關聯。父母只生不養或養而不教,若再加上孩子桀傲不遜、心性不定、交到損友,就極易走偏,製造社會問題,也給家庭帶來麻煩。
此外,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父母感情不睦、常家暴打罵孩子、法律道德觀念薄弱等,都讓孩子處在不利成長的環境裡,直接逼促孩子走上犯罪的不歸路。
理論上,學校教育應可以填補家庭教養失能的不足,好的老師更是改變學生命運的貴人。然太多的「教育理論」和失當教育政策,卻導致老師地位低落,既沒尊嚴又動輒得咎,澆熄了教學熱忱和對學生的關懷。而社會五花八門、網路、電玩世界的誘惑,都讓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極易在錯誤認知及偏差觀念驅使下,爲賺取生活費及零用錢,而淪爲黑道幫派或詐騙集團的犯罪工具。
目前社會犯罪,以毒品和詐騙案件爲最大宗,矯正機關收容的詐騙犯,多爲一、二十歲的年輕人,幾達八成以上。最令人憂心的是,仍有不少「生力軍」相繼投入。當孩子變成詐騙車手,他們的父母親在哪裡?國家未來還有競爭力可言嗎?
教養孩子「不變壞」是每位父母的責任,不要再把問題丟給社會;教育是「樹人樹德」的工作,如果不在「育苗」階段,建立孩子正確價值觀及良好行爲模式,等長蟲變歪了,再要社政、警政、司法介入矯正,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