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防潮 4招關鍵對策

在雨水節氣來臨之際,掌握關鍵的居家防潮對策,有助於維持生活空間的乾爽與健康。(21世紀不動產提供/王莫昀臺北傳真)

隨着2月18日進入24節氣的「雨水」,氣溫逐漸回升,降水量增加,空氣溼度也相應升高。這樣的氣候變化雖象徵着春天的來臨,卻可能對居住環境帶來挑戰。若未及時處理溼氣問題,不僅影響家居舒適度,更可能損害建築結構,甚至危害居住者的健康。21世紀不動產指出,在雨水節氣來臨之際,掌握關鍵的居家防潮對策,有助於維持生活空間的乾爽與健康。

溼氣過重的環境不僅讓人感到悶熱不適,更可能導致牆面、地板與傢俱受損,甚至影響空氣品質。當室內溼度超過70%時,黴菌與塵蟎繁殖速度將大幅提升,進而影響居住者的呼吸系統健康,特別是對於過敏體質者、兒童及長者,可能引發氣喘或過敏反應。此外,潮溼問題還可能對建築結構造成影響,例如牆壁出現壁癌、油漆剝落,甚至木質地板因吸溼變形。這些問題若未及時處理,不僅影響居住美觀與舒適度,還恐縮短房屋使用壽命,影響長期耐用性。

臺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終年溼度較高,房屋的通風條件與建材選擇成爲購屋與租屋時的重要考量因素。21世紀不動產指出,在房市中,具備良好通風條件、朝向佳的房屋相對更受歡迎。一般而言,高樓層、具備南北對流窗設計、社區排水與防潮設備完善的房屋,能有效降低溼氣累積,維持居家乾爽。

對於有購屋計劃的民衆,建議實地看房時特別留意房間的潮溼狀況,例如牆角是否有壁癌或發黴痕跡,並詢問屋主或房仲關於社區的排水與防潮設備。此外,新式建案往往會搭配防潮建材,如防潮漆、防潮木地板等,這些細節都將影響長期居住品質。

爲了應對雨水節氣的潮溼挑戰,21世紀不動產提供以下幾點實用的居家防潮建議,幫助民衆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

首先保持通風。每天至少開窗通風30分鐘,利用對流原理讓溼氣排出,特別是浴室、廚房等溼氣較重的空間。其次,善用除溼設備。適時使用除溼機、空氣清淨機,並定期清理濾網,確保設備效能。

另選擇防潮建材也很重要。裝潢時可選擇防潮漆、防黴壁紙、防潮木地板等,有助於降低溼氣影響。最後,21世紀不動產也提出簡易除溼小撇步,可在室內擺放活性炭、竹炭包或小蘇打粉等天然的除溼小物,幫助吸附空氣中的水分,減少溼氣累積。

居家環境的舒適度與健康息息相關,特別是在雨水節氣來臨時,防潮措施更顯重要。21世紀不動產分析,除了透過日常習慣維持居住品質,也可在租屋或購屋時優先考量房屋的通風與防潮條件,爲自己與家人打造更安心的居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