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輔導與AI的距離

曾經全球教育科技第一獨角獸的高光時刻停留在了2020年。

企查查顯示,2013年至2020年期間,猿輔導累計融資十一輪,融資總額達40.52億美元,估值高達155億美元。按照平均每年融資1.4輪的速度,在資本的光環加持下,猿輔導本應該走上籌謀已久的IPO之路。

然而,意外總比明天來得更快一步。2020年末最後一筆融資公佈沒多久,一紙監管文件突然落地,其中多項條款都擊中了猿輔導的靶心。

猿輔導從拍照搜題工具起家,創立初期,“小猿搜題”一爆款應用爲其積攢了大量流量和用戶,成爲其後期K12大班課程變現的基石。本質來看,猿輔導的商業模式是靠高頻工具引流,帶動課程內容消費。

“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雙減第一槍直接開向了拍照搜題工具。於是,猿輔導流量最大的應用被下架,K12在線課程、早教啓蒙課程無一例外。

一朝回到創業前的猿輔導開始了自救,其過程甚是坎坷:搞咖啡、賣羽絨服、開月子中心……至今,業界仍流傳着“猿輔導”變“猿服島”的故事。

以上均屬於小打小鬧,真正決定猿輔導走向的有兩件事。一是剝離考公業務,降低“雙減”影響,讓粉筆在2023年單獨上市,間接達成了猿輔導的IPO夢。二是押注教育智能硬件賽道,推出了新品類“學練機”,引發了行業的跟風。

01 真假需求?

選擇教育智能硬件賽道,對猿輔導來說近乎一個必選項。以工具起家,課程和教研能力是其短板,但技術卻是長項。

拍照搜題應用其實對圖像識別、語義理解、智能檢索都有一定要求,早在2014年猿輔導就成立了AI研究院,這爲其轉型智能硬件賽道和承接大模型熱潮奠定了基礎。

不過,在此之前,猿輔導在教育硬件賽道長期處於半缺位的狀態。2021年前僅僅是試水,而同期的玩家已經在錯題打印機、詞典筆、學習機打出了知名度。

如果一個賽道殺不進去,那就另闢一個新的細分領域,這成爲了猿輔導的主要思路。2023年,猿輔導一手創造了“學練機”這個新物種。與大家更爲熟知的學習機相比,學練機更偏重做題,學習機則更注重講題,這相當於製造需求。

教育硬件競爭比想象中殘酷,沒過多久,猿輔導的競爭們一擁而上,作業幫、學而思、漢王、曲一線等教育公司均推出了自家的學練機。其中,學而思的第一款學練機基本對着猿輔導按頭打,黑白屏到彩色屏,更大的尺寸和內存,更豐富的教材和題庫資源等。

學練機的風自此在行業中吹了起來,墨水屏平板市場正式完成了品類交替。據洛圖科技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學習本則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同比增長了271.7%,首次超越了辦公本。2025年1月,具有學練模式的產品在線上市場的銷量佔比達到49.8%,較2024年同期上漲了33.6%。

對於這款從學習機裡分離出來的產品,市場褒貶不一。有用戶認爲是“智商稅”,又重複購買了一堆元件;也有用戶認爲該產品能替代大部分教材和教輔,批改作業功能也有一定價值。

截至目前,猿輔導前後發佈了黑白墨水屏和彩色墨水屏兩款學練機,售價分別爲3899元和4899元。小猿學練機CEO王向東曾在去年9月表示,黑白墨水屏的小猿學練機全渠道銷量達到了103.8萬臺。

若僅從數據來看,猿輔導創新品首戰告捷,學練機已經完全打開了用戶心智。

02 打不平的ROI

造新品的能力與商業化能力並不能完全劃等號。

教育硬件成本可量化,純硬件成本佔了60%-70%,營銷成本佔20%,教輔版權佔5%,剩下5%花在運營和管理,這意味着單靠硬件生意很難去打平ROI。

有接近猿輔導的行業人士告訴我們,小猿學練機的水墨屏供應鏈標準很高,對一些公司來說是個門檻。具體而言,3899元的售價成本約爲2000元,即使出貨量起來後,也不會低於1500元。部分公司向光子星球表示,由於利潤空間太低,導致他們不會考慮學練機的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百萬的銷量顯得杯水車薪。因此,王向東也在去年表示,2025年的目標是要賺錢盈利。

對猿輔導來說,盈利是座大山。猿輔導的單品有限,目前只有學練機一個爆款,別人打組合牌,它只能單打。此外,學練機的單價在教育硬件領域只能算中等,遠比不上動輒上5000和萬元的學習機。雖然學習機是個紅海市場,但對猿輔導來說是塊誘人的蛋糕。

企查查顯示,今年4月8日,猿輔導已經完成了“小猿AI學習機”的商標註冊申請。4月15日,猿輔導推出“小猿AI學習機”,內置AI 診學練、家庭作業輔導系統等功能。

發佈會上,王向東特別強調,“小猿AI學習機並非小猿學練機的替代品,二者面臨的場景和人羣不同”。猿輔導認爲,學練機的主打功能是幫助學生提效,而學習機則更強調“虛擬教師”的互動功能。

從數據上看,猿輔導硬件銷售的優勢在線上。洛圖科技數據顯示,從品牌銷量來看,線上市場,作業幫、學而思和猿輔導包攬了銷量前三名。但若綜合考量線上、線下市場,銷量排名則變爲了作業幫、科大訊飛、學而思,猿輔導則掉出了前三。

猿輔導也意識到了短板,小猿學練機與京東已經達成合作,入駐京東線下門店帶動銷售。同時積極拓展線下渠道,有媒體報道,去年小猿學練機全國線下門店已有近300家,預計到今年末,其門店數量將至少實現翻倍增長。

猿輔導在學練機品類上的推廣力度可見一斑。部分行業人士告訴光子星球,在硬件幾乎不賺錢的大背景下,猿輔導的大肆擴張行爲,在短期內仍將面臨較大的持續虧損壓力,好在目前賬上的現金流足夠充裕。

曾經的大力學習燈就是一個前車之鑑,彼時作爲字節教育的明星產品,舉全部門之力營銷宣傳,達成了破百萬的銷量。其付出相應的代價是出一臺貨,補貼百元,銷量越大,賠得越多。

03 老師帶貨AI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AI和DeepSeek都成爲了教育公司的熱門話題。

4月15日,猿輔導的新品發佈會上,“教育+AI”已經上升爲了戰略。一些老產品經過AI改造重新找到了方向,“小猿AI App”前身是小猿口算,新產品以AI爲核心被重構,上線新的學習機產品。原To B 教育業務“飛象星球”,課程方向轉向了人工智能通識教育。

一位教研崗的老師告訴我們,現在他們被要求去學習AI相關知識,並且被公司安排到線下展臺向別人推薦最新的AI功能。她調侃道,“以前是賣課,現在是帶貨AI”。

其中,AI老師的概念被猿輔導、學而思、作業幫等一衆頭部教育公司反覆提及。上述老師認爲,雖然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了豆包、Kimi一類的通用型產品,但還是需要一款適合教育場景的應用。

舉個例子,在豆包搜題會一起出現解題步驟和結果,但在教育產品裡則會選擇啓發性提示,即把一個題目裡的知識點拆解爲幾個步驟,每一步誘導和詢問學生運用到了哪些知識點,最後得出答案。

貫穿始終的教研資源和教育理念成爲了教育AI應用存在的理由,不過截至目前爲止,仍處於很早期階段。即使是教育從業者仍然對各家產品認知很模糊,“AI老師的功能體現在很細微的地方,一部分是提問後視頻解答,另一部分則是分步對話解答”。

猿輔導的相關產品“海豚AI學”,想做兼顧兩種解決方案的產品,既有靜態的視頻講解內容,又有真人老師交互答疑。

據瞭解,目前市面75%的AI教師產品具備相似的核心功能,比如錯題診斷、分步講解、個性化練習等。這使得AI產品競爭退化爲了渠道和運營之戰,教育硬件成爲了絕佳的落地載體,打包爲“AI功能+教輔+課程資源”的綜合產品,以此來提高叫價權。

老師和學生被迫來適應AI是當前的現狀,但從長遠來看,技術有或許將重構教育關係和商業模式。

傳統的“教師-學生”的二元結構,正在轉變爲“人類教師-AI導師-學生”的三元關係。AI一方面爲老師課前、課中和課後工作來提效,另一方面在學生側也形成了“以我爲主,老師爲輔”的體驗過程,個性化和精準化成爲了關鍵詞。

在這種演變之下,在線教育可能會脫離原來拉新賣課的邏輯,由此轉變爲價值服務提供商。當解決問題成爲了主要思路時,老師和學生的付費意願自然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