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臺灣頂級和牛誕生!90年前意外保種 李登輝「源興牛」上桌
源興居生技公司總經理黃世榮表示,源興牛上市後驚動餐飲業界。(圖/遠見提供)
臺灣肉牛95%仰賴進口,僅剩5%的本土肉牛大多虧本經營。前總統李登輝生前默默推動「臺灣和牛」計劃,多年後,隨着「源興牛」上桌,這個夢想終於成真。
今年2月,位於臺北的源牛花東鮮牛肉餐廳開幕茶會上政商雲集,來賓品嚐到的鮮嫩牛肉,皆是花蓮源興居牧場培育的本土肉牛——源興牛。
一身黑亮毛色、短短牛角的源興牛,是前總統李登輝夢想的「臺灣和牛」,在這一刻,總算「實現」。
對此,源牛餐廳母公司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劉泰英娓娓道來,臺灣肉牛95%仰賴進口,常有疫病和進口飼料昂貴的風險,而僅佔5%的本土肉牛大多虧本經營,因此,身爲農業經濟博士的李登輝念茲在茲,希望發展臺灣本土的肉牛產業,提振精緻農業。
源興牛肉質甜美不油膩,還有奶香,保水性佳,涮火鍋能品嚐源興牛鮮嫩口感。(圖/遠見提供)
擎天崗發現「原原種但馬牛」
其實,早在1950、1960年代,李登輝於農復會任職時,就曾負責臺灣肉牛培育計劃,該計劃卻中止,李登輝自此決定,有朝一日要養出臺灣肉牛。
2012年,政府要開放美牛進口,研究之後,李登輝重啓「養牛夢」,訪問日本石垣島聽取建議,委派曾任其侍從官的王燕軍找適合培育的牛,而李登輝基金會董事、新纖董事長吳東昇,也慷慨提供自家的新光兆豐農場土地。
他們從文獻得知,早在1933年,日本就從石垣島引進來臺100多頭用於耕農的但馬牛,而後代都養在陽明山擎天崗草原。2016年,王燕軍前去求牛,沒想到,牛隻歷經數代的近親繁殖,以及屢屢被偷,僅剩19頭。
所幸位於兆豐農場中的源興居牧場,因氣候與緯度及環境條件均與石垣島相近,成了孕育高質牛的絕佳地點。
2017年,經日本畜產顧問溯源,並經基因檢測鑑定,不但認定這批移民臺灣的但馬牛爲「原原種」,更因代代近親繁殖,讓「基因純化」,相較日本難以找到純種但馬牛,這羣牛已在臺生根多年,相當適應臺灣溼熱的氣候。被專家讚歎「上天送給臺灣的禮物」。
源興牛是珍貴的「原原種但馬牛」,肩負發揚前總統李登輝「臺灣和牛」遺願,希望臺灣人都能品嚐到優質本土肉牛,並改善臺灣畜農生活。黃菁慧攝
源興牛是珍貴的「原原種但馬牛」,肩負發揚前總統李登輝「臺灣和牛」遺願,希望臺灣人都能品嚐到優質本土肉牛,並改善臺灣畜農生活。(圖/遠見提供)
不計成本,從19頭繁衍至300頭
意外得到好牛後,他們以一身黑亮毛色、短短牛角的源興牛,是珍貴的「原原種但馬牛」,肩負發揚前總統李登輝「臺灣和牛」遺願,希望臺灣人都能品嚐到優質本土肉牛,並改李登輝三芝故居「源興居」之名,將牛取爲「源興牛」,成立公司進行營運,更找政商大老共襄盛舉,如吳東昇、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之子宣昶有、ATT吸引力集團大股東陳振川、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將捷集團總裁林長勳、前中選會主委黃石城,以及李登輝孫女李坤儀擔任董監事。
李登輝原任董事長,2020年因病住院才由劉泰英接任。此前他仍不時「探望」源興牛,2018年,他最後一次到源興居牧場,笑容滿面說:「這麼多肉牛,很高興,這邊養牛很特殊,用乳牛賺錢、再來養肉牛。」
李前總統病末時,特別交代與他交情匪淺的劉泰英,「要讓臺灣人吃到比日本還好吃的牛肉。」
源興居的營運模式相當特別。首先,以原兆豐農場乳牛擠乳收益來支援飼養肉牛,並「借腹生子」,用源興牛(人工取精)與臺灣畜養的荷蘭荷斯坦乳牛(母)配種繁育,生出換肉率高、抗病性強的臺灣肉牛牛種,逐步培育出宜居臺灣的新品種肉牛。
五年間,源興牛已從19頭,養出300多頭。「非常艱辛,養牛真是一門『生命科學』產業。」作爲前中華開發董事長等職,歷練金融、公共事務的劉泰英,怎麼也沒想到會一腳踏入養牛事業,他們不計成本,光是開發費用就燒了好幾億,並聘請日本顧問,也與大學進行產學合作。
他們運用畜牧科技,每頭牛都有晶片,監測牛隻呼吸、體溫、反芻狀況等,另也冷凍精液,至今足足存放1萬5000瓶試管。「我們反而較缺荷蘭荷斯坦乳牛,缺『肚子』生育,因此先凍精。」源興居生技總經理黃世榮解釋。
歷經不斷試錯,調整飼料配方,還曾一度讓兩頭牛中風而死等磨難,終於產出肉質甜美、油花分佈均勻且不油膩,還有奶香,保水性佳,亦不會幹柴的「臺灣和牛」。
黃世榮說,若以日本牛肉等級分級,A5爲最高,源興牛已可達A3、A4了。源牛餐廳主廚張家榮表示,源牛餐廳根據源興牛肉質,研發涮牛肉火鍋、熱炒牛品手路菜,也賣紅燒牛肉調理包、滴牛肉精等加工品。
李前總統病末時,特別交代與他交情匪淺的劉泰英(圖),「要讓臺灣人吃到比日本還好吃的牛肉」。(圖/遠見提供)
減少進口依賴,再創畜農活力
「源牛餐廳上市以來,已驚動餐飲業界,五星級飯店、高級西餐廳紛紛希望引進,」黃世榮說,現在銷售通路主要爲餐廳,將來或許也到超市。
牧場現約育養460頭乳牛、300頭肉牛,每日可產約5.5公噸牛乳,單靠銷售牛乳,每月營收可達約600萬元;源牛餐廳開幕,月營收可望再增加500萬~600萬。
不過,「300多頭還不能達到規模,差的遠了。」展望未來,劉泰英坦言,短期以三年飼育1萬頭牛,五年飼育3萬頭牛,出口規模達到10萬頭以上,期許未來國內能佔10~20%。爲此,也考慮契作,提供技術,增加產量,帶動產業。
他表示,李登輝推動臺灣肉牛目的,非爲了滿足頂級客羣口欲,而是提升肉品附加價值,減少仰賴進口,改善臺灣畜農生活。
李登輝的臺灣本土肉牛發展計劃,方興未艾。
本文作者:沈瑜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6月號431期》)
《遠見雜誌6月號4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