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微軟談智慧製造:數位只是工具 全面賦能是關鍵

微軟客戶成功事業羣總經理李幹瑋。 (圖/微軟提供)

臺灣做爲出口導向的國家,製造業一直是重中之重,產業與外貿的榮枯,攸關着我們的經濟成長與發展。

然而,近年「逆全球化浪潮」、「創新科技與數位浪潮」、「ESG浪潮」席捲製造業,爲臺灣產業與經濟帶來巨大挑戰。

這三股浪潮前仆後繼、相互牽引,許多傳產、中小型製造業者猶如狂浪中的小船,面臨「不轉型,就等死」的危機。臺灣製造業該如何化危機爲轉機、走出新路?臺灣微軟客戶成功事業羣總經理李幹瑋,爲我們提出解方。

*全球供應鏈長鏈變短鏈 企業戰略急轉彎

過去數十年,全球化被認爲是不可逆的趨勢,製造業拉長供應鏈戰線以壓低成本,從設計研發到製造生產,基地散佈世界各地,藉着世界工廠打造最具「比較利益」的商品。

然而,近年隨着科技不斷進步,物聯網、人工智慧、無人生產等概念興起,大大削弱全球化的優勢,與此同時,保護主義擡頭、疫情引爆供應鏈危機,都帶動企業佈局轉向,將戰線拉回本國或鄰近市場的周邊國家,朝「區域化」、「短鏈」的進程推進,企業營運也從比較利益爲主,走向以安全考量爲重。

李幹瑋站在第一線感受特別深刻。他提到,尤其在全球高通膨的環境下,製造業營業成本攀升,影響甚深,如何「以少做多、事半功倍」維持競爭力,成爲企業轉型與革新的主要課題。

「在這個大環境之下,微軟看見四大趨勢:智慧製造、供應鏈彈性、永續與安全性,」李幹瑋表示。

當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連帶影響研發、產銷、庫存、物流等面向,產業運籌的數位轉型就是提升供應鏈韌性的關鍵力量,而這亟待透過科技提供數位解方、賦能轉型。

*強化營運效率、客戶體驗

李幹瑋進一步提到,微軟着重於協助企業優化客戶體驗與營運效率並加速創新研發,以製造業來說,從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到銷售都是奠基於上述三大基礎,開展出各式服務。

他舉製鞋機械廠爲例,「製鞋業者主要做的是橡塑膠的生產,對他們來說,機臺溫度的調控是否得宜攸關產品品質。過去,業者面對品牌端開出的規格與設計,往往需要耗費許多時間,來回與客戶溝通,並做很多的測試,才能找到符合該項產品最適宜的溫度與製程。現在透過Microsoft Teams、Surface Hub等數位解決方案的導入,從機臺設計階段開始就能跟品牌端協同工作,讓客戶能即時掌握測試狀況,隨時做調整,進一步加速生產流程。」

進入到生產階段,微軟的Digital Twin數位雙生技術,協助業者透過虛擬模型的打造以及資料的蒐集、預測和分析,組建他們的機臺設備,「一個機臺的設計與組件,流程通常包含機構設計、程式與參數設計以及概念性驗證等階段,每個階段環環相扣,過程相當耗時,現在導入數位雙生技術的模組後,軟體可以提供無法在實體物件上直接計算的數據與訊號,做爲產品生產階段障礙排除的工具,加速機臺的製程,同時減少產品的錯誤率,」李幹瑋解釋。

面對全球供應鏈結構性的轉變,當品牌端生產基地出走亞洲,遷往鄰近市場的國家,製造業勢必得改變維運模式,部分業者擬採混合式策略,如精密、困難的維運,仍由總部派人到當地進行維修,如果只是輕度的維運需求,則以遠端服務爲主。也就是說,未來工程師不需要飛到海外,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戴上頭戴裝置就能遠端維修設置在歐美的機臺。

*ESG上雲 數位減碳雙軸轉型

當歐盟碳關稅與各國淨零排放相關法規陸續上路,強化供應鏈碳管理勢在必行,而這也有賴大量數據與軟體驅動,透過數位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打造綠色供應鏈。

李幹瑋建議,製造業應該採取「數位轉型」與「ESG淨零轉型」雙軌並進策略,透過數據分析與蒐集、資訊上雲等方式,進行企業的碳盤查,同時實踐跨企業間的資料共享,使供應鏈中各企業在採購或協作時,有公開、透明的參考資訊。

「企業大多數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上下游供應鏈,這往往造成管理上的難題,因此,如何達到數據透明的供應鏈管理,將是永續的成功關鍵。」

李幹瑋進一步表示,當前微軟透過永續雲,集結合作夥伴形塑完整的生態系,同時提供ESG擴充服務,協助企業進行數據洞察、資訊公開,以管理自身與供應鏈環境足跡,透過數位化與自動化,加速永續管理。

*數位轉型 從「賦能員工」開始

談完技術面,李幹瑋話鋒一轉強調:數位轉型不能只注重「數位」,「轉型」應該先行。

他表示,許多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經常碰上所謂的「文化限制」,這往往來自管理層的策略不明、規劃不完善,或是組織對於轉型過程的不適應與排斥,終而導致轉型中斷或是失敗,因此領導者是否能訂定明確目標與方針,帶領企業從文化、組織、人才、流程進行徹頭徹尾的除舊佈新是「轉型」能否落地的重要關鍵。

「比起急着跳入數位紅海,不斷砸錢在『數位化』上,或許釐清企業『轉型』目的纔是關鍵。」

李幹瑋接着提到,數位轉型的其中一項核心在於「賦能員工」,具體上可以從兩個面向談起。

首先在於建立垂直與水平的溝通機制。領導者需要建構一個跨組織、跨職級的多方位溝通平臺,透過雙向溝通,一方面讓領導階層可以傾聽到員工的想法,同時也能將決策更有效地傳遞給員工。

其二是透過數位工具幫助員工做好管理,協助他們提高生產力與工作效率,從低效的工作模式中解放,而能從事更多的創新研發。例如透過數位工具,分析每個人花了多少時間在開會與各種協作上,當分析結果發現一場會議出席的職務級別超過兩個層級,那麼企業便能即時檢視該場會議是否有太多本無需與會的人,進一步改善「無效會議」的狀況,讓員工能保留更多時間投入自身工作,提升組織營運效能。

「數位轉型的本質是『轉型』,企業領導者要勇於擁抱改變,」帶着製造業者走在轉型的風口浪尖上頭,這是李幹瑋從中得到的珍貴領悟。

本文作者:林怡妏

(本文摘自《理財週刊1163期》)

《理財週刊11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