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公主嶺見識玉米的“無限可能”
不斷迭代的高產玉米種子、從採摘到加工出貨僅需4小時的鮮食玉米、熱水泡10分鐘就能食用的玉米方便麪、用於高品質肉牛的精細玉米飼料……
地處松遼平原腹地的“中國玉米之鄉”吉林省公主嶺市,不僅玉米總產量、每畝單產常年位居全國產糧大縣前列,還把玉米玩出各種“花樣”。
種糧“優等生”公主嶺,如何讓玉米擁有“無限可能”?
玉米“金名片”閃閃發光
隆冬時節,松遼平原被皚皚白雪覆蓋,沉寂中,肥沃的黑土地正孕育着新一季的豐收。在公主嶺市志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院子裡,一棟棟高大的“玉米樓子”裝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粒大飽滿。
這裡黑土層深厚且有機質含量高,無霜期和玉米的自然生長期相吻合。除了“老天賞飯吃”,玉米優質高產離不開“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外表看不出,門道在地下。”農民劉志和指着眼前的高標準農田示範田說。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全程機械化……公主嶺全力推進現代化農業生產,玉米年產量多年保持在60億斤水平,備受食品、飼料等加工企業的青睞。
公主嶺的玉米種子“賣天下”。
每逢備耕時,市區的“種子一條街”,上百家種子經銷門店裡人頭攢動。種糧大戶王軍每年要在這條街逛上十幾個來回。“這幾年種了不少咱公主嶺產的新品種,每公頃玉米產量近3萬斤。”
公主嶺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種子集散地,在許多農民的眼裡,公主嶺的種子就是豐收的保障。當地與吉林省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深入合作,鴻翔種業、先正達、隆平高科等大型種業企業紛紛入駐。小城裡,55家持證種子生產企業、4家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集聚,自主繁育的玉米品種有500多個,年種子經銷量達1.4億斤。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品種從這裡誕生,撒向田間沃野。
公主嶺的玉米產品“闖天下”。
一穗玉米棒子,賣不上一元錢。以往,賣原糧的農民日子過得緊巴巴。而如今,同樣大小的一穗玉米,不僅賣出了高價,還賣向了全世界。
長春率鮮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現代化的流水線上,一穗穗玉米經過一系列自動化流程被加工得更加鮮甜。這些玉米在採摘3小時內完成鎖鮮,常溫可保存一整年,一穗玉米售價能達到六、七元。
熱水悶泡10分鐘,一碗熱騰騰的玉米方便麪香氣撲鼻。公主嶺市健億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靳紅說:“經過上百次的熟化試驗調整,才讓玉米麪條吃着更加筋道爽滑,備受年輕人喜愛。”6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年加工玉米1萬噸,產品遠銷國外。
如今,公主嶺已形成玉米食品、玉米澱粉、玉米油等幾十種深加工產品,每年4億多穗鮮食玉米遠銷全國和22個國家和地區。在玉米全產業鏈發展的帶動下,公主嶺近幾年實現年均GDP增速接近8%。
“玉米之鄉”華麗變身
過去,公主嶺農業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外銷玉米原糧爲主,雖是糧食高產縣,但也是財政“窮縣”、農產品加工“小縣”。
公主嶺產業崛起靠什麼?
採訪中,當地幹部說,傳統農業大縣對高新技術企業、人才等吸引力有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產業優勢十分不易。守着金飯碗,不能“窮”下去,再難,也要幹。“宣傳、推介、招商、辦展,把咱優勢傳出去。”公主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盧新剛說。
在公主嶺,許多幹部在外招商推介,或是帶上一穗鮮食玉米,或是揣着一袋玉米麪條,拿着產品談合作,“先嚐後談”,眼見爲實。
不遺餘力“吆喝”,公主嶺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當地已成功舉辦7屆玉米產業博覽會。博覽會上,公主嶺的資源、產業、政策等優勢,一一展示,逐步吸引了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
“建成一條種子加工生產線一般需要兩年,而我們從立項到正式投產只用了97天。”高效的審批、施工速度,幹部專班和企業同吃同住、通力協作,讓吉林省鴻翔農業集團鴻翔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賀偉記憶猶新,“計劃今年再上一條果穗烘乾線,擴大產能!”
剛投產不久的認養一頭牛長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座集肉牛養殖、屠宰、加工於一體的數智化工廠,肉牛存欄量達10萬頭,牛肉產品可媲美國外高端產品。“政府建廠房‘築巢’,提供各種服務,企業建生產線運營,這種模式減輕了我們的投資壓力、堅定了投資信心。”公司副總經理焦立軍說。
大力打造“政策最優、辦事最快、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服務效能,讓許多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並加大在公主嶺的投資步伐。
過去,公主嶺缺少國家級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平臺,玉米產業大而散,亟需進一步系統謀劃。2022年,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獲得批覆。一棟棟廠房在公主嶺拔地而起,道路鋪裝平整,設備安裝到位……
如今,公主嶺市黨政主要負責人蔘與長春國家農高區的發展決策,圍繞玉米產業邊規劃、邊建設、邊發展,已實施1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18.2億元。
“長春國家農高區已經完成玉米全產業鏈規劃,明確了‘一區兩地六業八園’的發展思路。”長春國家農高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海成說,“‘一區’就是東北玉米主產區現代大農業示範區;‘兩地’,即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和成果轉化示範基地;‘六業’,即以玉米全產業鏈發展爲主導的產業格局。”
目前,長春國家農高區已與21家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開展科研合作51項,企業和科研機構共享資源、協同攻關,合作推進全產業鏈經營。
開拓農業經濟“藍海”
對於產糧大縣公主嶺而言,如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拓展縣域經濟新增量?公主嶺將目光投向了新興領域,佈局農業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賦能“大農業”。
在長春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未來範”十足的農業科技探索正在展開。
實驗室裡,在一款激光補光燈的照射下,農作物實現加速生長。王海成說:“這項新技術正在公主嶺一家蔬菜栽培企業進行示範應用,能有效促進作物生長。”這是當地轉化現代農業科技成果的一個縮影。目前,公主嶺正在深化推進與科研院所、院士團隊的合作,推動智慧農機、優質新品種、黑土地保護等農業新技術的示範應用。
探索玉米產業主食化發展,是公主嶺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玉米作爲一種營養豐富、口感多樣的穀物,正逐漸成爲人們餐桌上的主食新寵。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負責人、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劉景聖帶領科研團隊,聯合長春國家農高區攻關高蛋白玉米品種和一批玉米主食化的關鍵技術,爲玉米食品產業發展開拓新空間。圍繞玉米這一主要原料,公主嶺的產業路子越走越寬。
打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讓公主嶺“農業硅谷”的名氣越來越響。
目前,公主嶺在長春國家農高區搭建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立產業成果轉化機制,加快推動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激光農業信息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寒地區域育種中心等一批重點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公主嶺市副市長董華說,瞄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示範區建設,搭建創新平臺,推動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項目應用,帶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好“玉米+”文章,開拓農業經濟“藍海”的變革正在公主嶺蓬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