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湖 很幸福” 2024年新湖街道“企業家日”活動成功舉辦

爲全心全意做好企業服務,營造更優質清親營商環境,釋放企業發展活力,11月1日下午,“在新湖很幸福”2024年新湖街道“企業家日”活動成功舉辦。光明區委常委、副區長王芳成,光明區發改局、區科創局、區工信局、區司法局、區商務局、區統計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新湖街道領導班子成員,轄區優秀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創新中心等各界代表出席活動。

本次活動通過宣講最新企業服務舉措、發放企業服務牌、授課交流、拔河友誼賽等形式,鄭重發出”新湖街道全心全意爲企業服務“的明確信號,讓“無事不擾、有事必到”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現場交流互動氛圍熱烈,進一步增強了街道與企業間的凝聚力、向心力。

以會爲媒,新湖街道向企業家致謝

活動伊始,新湖街道公佈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績單”,1-9月,街道工業發展動能強勁,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46億元,同比增長19%,規下工業營收累計增長24%;“核心商圈+商業聚集地”的商業矩陣初步成型,批發、住宿、餐飲等行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新湖街道全體企業家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的結果。

“正是因爲廣大企業紮根新湖、深耕新湖,才讓這塊熱土蝶變升級。”新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林海致辭時向企業表示衷心感謝,“這是新湖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韌性所在、信心所在。”

謀企所盼,打通企業服務最後一米

面對複雜的外部形勢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嚴峻壓力,新湖街道始終堅信,企業服務是抓好街道經濟工作的基本盤,爲了滿足企業精細化、差異化、專業化的服務需求,街道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舉措,結合轄區工業園及企業分佈特點推出9大企業服務格。

“企業服務格格長由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擔任,副格長由對應科室負責人擔任,並配備若干專職服務格員,實施助企十策,爲企業精準提供找空間、找訂單、找資金、找技術、找人才、執法協調、獎補申領、住房申請、法律服務、綜合事項等10項服務。”新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江波針對企業服務格做了專題介紹。

活動現場還隆重舉行街道企業服務牌頒發儀式,9位格長向企業代表發放“企業服務聯繫牌”,鼓勵企業通過聯繫牌掃碼踊躍表達訴求,街道承諾24小時內予以迴應。在本次活動的背後,街道已經通過企業服務格成功解決諸如爲羣創輝科技企業找房源、爲深創勝科技對接訂單等264項企業訴求,獲企業廣泛認可,企業家們紛紛表示“在新湖 很幸福”。

無事不擾,統籌執法更有溫度

針對企業反映較多的迎檢頻繁負擔重,多頭重複執法問題,新湖街道全面推行“統籌執法+掃碼入企”工作,9月以來,街道整合消防、環保、市監、安監等執法部門通過掃碼登記預約入企檢查,試點企業接受執法檢查次數從原來的26次下降到7次,下降率高達73%。這項工作通過信息化手段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壓降進企頻次,預計將有效減少50%的涉企執法檢查。

街道黨工委委員馮超表示:“街道推行這項舉措,是希望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減少企業處理行政事務的負擔,做到‘無事不打擾,有事在身邊’。”

融合發展,共築科技創新高地

“新湖街道是科學的街道,這裡的重大科技創新載體佔光明科學城75%,科研院所人才佔全區的83%,這是我們的優勢和特色。”街道黨工委委員譚禕在推介環節上這樣說。

生工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十分認可譚禕的觀點,他表示:“我們企業主營DNA測序檢驗服務,主要服務於科研單位、研究所、醫院。選擇到光明來,是因爲這裡政策好,而且公司旁邊就是中大和與生物研究相關的實驗室。”隨着“科學新湖”不斷釋放出強大的“磁吸效應”,未來將吸引更多創新要素、科創企業紛至沓來。

新湖街道爲了充分發揮高校院所聚集優勢,讓科研成果產生更大效益,歷經數月謀劃,創新提出“科學新湖”融合發展理念,成立三個專班小組,推出“一體系、一陣地、一隊伍、一導師、一平臺、一品牌”的“六個一”舉措,細化出27項具體措施,通過舉辦活動、搭建平臺,打破溝通交流壁壘,壯大融合發展的“朋友圈”,讓企業和科研機構無縫銜接、人才充分交流、設備設施共用、成果轉化順暢。

9月份,新湖街道第一次融合發展聯席會議順利召開,包括中大的邰忠智校長、中七的潘逸航院長在內的多家重點單位負責人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目前已形成院所和企業兩張項目清單,並收集有26項融合發展建議直達街道黨工委推動落實。

接續奮鬥,在蝶變轉型中謀劃未來

近年來,新湖街道搶抓科學城建設機遇,持續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大院大所、高端人才成批集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端城市功能配套逐漸建成投用,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保障方面不斷升級,實現了從舊光明農場到光明科學城核心區、主陣地的華麗轉身,街道的職能也從過去的大抓土整、大抓建設逐漸向精細化治理過渡,服務好轄區的大院大所、高端人才、高新企業,成爲了街道必備的課題。

接下來,新湖街道將繼續主動作爲,把服務轄區各企事業單位牢牢放在心上、落到實處,進一步推進“政校企研”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生產更安全,讓創新更澎湃、科研更高效,讓企業家成就感幸福感更強烈。

深圳晚報記者 張璇 王秋婷 李鴻婷 攝影 陸穎 鍾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