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裡”遇見幸福(民生改善在身邊)
本報記者 葉傳增
早上8點半,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遮鎮村民邵江麗來到離家不遠的種植基地開始工作。下午6點下班後,邵江麗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多虧了‘幸福裡’社區給介紹的這份工作,基地離家騎車只要10分鐘,農忙時月工資有5000多元,掙錢顧家兩不誤。”邵江麗說。
邵江麗口中的“幸福裡”社區,是勐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利用閒置辦公用房等場地搭建的新型勞務用工平臺,平臺緊密結合當地產業發展需要,把零散務工人員和企業用工需求有效對接起來,爲羣衆提供家門口的“一站式”就業創業服務。
邵江麗過去在外省打工,因牽掛家中的老人孩子回到家鄉。起初,她還擔心回家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社區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她來到“幸福裡”社區登記了自己的就業意願,沒過多久,就接到去種植基地上班的通知。
“羣衆務工不用東奔西跑,企業也能招到合適的人手,實現羣衆增收、企業增效。”勐海縣黎明“幸福裡”社區負責人黃思遠說。
爲了讓更多羣衆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2023年9月,雲南省人社部門在全省推廣產業發展、企業增效、羣衆增收“三方共贏”的就業“幸福裡”社區模式(以下簡稱“幸福裡”社區)。截至目前,全省已評審認定州市級以上“幸福裡”社區56個,保障崗位需求24.9萬個,組織就地就近就業42.24萬人次。
“幸福裡”社區不僅幫助羣衆解決就業難題,還提供技能培訓、創業貸款、政策申報、住宿保障等一系列服務,羣衆就業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返鄉創業大學生李子豪通過草壩鎮和美家園“幸福裡”社區,申請到10萬元的貼息貸款和3萬元的創業補貼,大大緩解了他的資金壓力。“我開的果蔬種植園去年收入20餘萬元,遇到採摘季缺人手,社區還介紹附近的村民來務工,去年累計就近用工350多人次。”李子豪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雲南省着力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推動以“幸福裡”社區爲龍頭,以零工市場、公共就業服務站點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爲支撐的“四位一體”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
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每週五晚,“零工夜市”準時在人流量較大的勐泐廣場出攤,引得不少市民前來求職。
“我在‘零工夜市’找到一份保安工作,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市民巖溫說,他沒想到晚飯後來廣場遛個彎,還能找到工作。景洪市零工市場主管劉豔玲介紹,爲確保求職者在“零工夜市”找到心儀的崗位,零工市場創建了企業用工信息庫,工作人員根據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和求職需求,與企業的用人需求相匹配,由零工市場統一推薦面試,更好保障求職者的權益。
雲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就業服務能力,在公共就業服務中融入創業支持和技能培訓,大力實施“創業雲南”建設行動、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爲促進返鄉創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和羣衆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