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事關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重磅文件;穩市場,央行、證監會召開座談會!

今日無新股上市,無新股申購

宏觀新聞

1、1月17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習近平強調,中美兩國間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可以成爲夥伴和朋友,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習近平指出,作爲兩個國情不同的大國,中美之間難免會有一些分歧,關鍵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綱要明確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標,部署了9個方面重點任務。《綱要》提到統籌推進“雙減”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嚴控學科類培訓,規範非學科類培訓;在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探索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建立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評價和科學決策制度。

3、國務院總理李強1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就業有關政策措施,聽取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佈局建設情況的彙報,研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會議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就業優先,加強政策支持、培訓賦能、服務助力,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4、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下午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表示,2025年持續提升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袁野還表示,下一步,不斷改進和加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優化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

行業新聞

1、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座談會,進一步發揮政策工具穩定資本市場作用。金融機構表示,政策工具實施以來,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發佈使用銀行貸款回購增持公告,市值百億以上公司佔比超四成。主動開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是經營效益較好、管理層對自身業務發展有充分信心的優質企業,股票回購增持貸款有望成爲新的業務增長點。

2、證監會近日發佈《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裁量基本規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主要包括,明確裁量階次和裁量情節、明確相關處罰規則等內容。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裁量規則》體現從嚴監管的政策導向。用好法律授權,按照過罰相當原則,嚴肅懲處重大違法個案,提高違法成本。

3、商務部等8部門辦公廳近日發佈關於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2025年,報廢符合條件的舊車併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貼2萬元。通知還提出,今年轉讓本人名下的乘用車併購買新車,最高補貼不超過1.5萬元。

4、證監會批覆同意國泰君安以新增5,985,871,332股股份吸收合併海通證券的註冊申請、同意國泰君安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00億元的註冊申請。覈准國泰君安吸收合併海通證券。吸收合併完成後,海通證券依法解散,原海通證券分支機構變更爲國泰君安分支機構。

5、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提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對單戶用於消費的貸款餘額不得超過人民幣二十萬元,對單戶用於生產經營的各項貸款餘額不得超過人民幣一千萬元。

6、1月19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該局在甘肅安壩裡北、內蒙古哈達門溝和黑龍江塔河寶興溝3個礦區取得金礦找礦突破,累計新增金資源量168噸。其中安壩裡北礦區新增102.4噸,達到超大型規模,哈達門溝大壩溝礦段新增41.3噸,塔河寶興溝金礦新增24.3噸,均爲大型規模。

7、中國證監會起草了《期貨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提出,期貨交易所對程序化交易實行實時監測監控,對報撤單頻率高、報撤單成交比高等異常交易行爲予以重點監控。

8、證監會就《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強調募集資金使用應專款專用、專注主業,明確了募集資金用途改變的具體情形和延期實施的流程要求,對閒置募集資金進行臨時現金管理、補充流動性,以及超募資金使用等方面作了進一步規範。

9、2025年春節檔電影昨日開啓預售,截至昨日14時27分,檔期預售總票房破億,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預售最快破億紀錄。

10、財聯社記者一線調研發現,春節前醫美行業迎來一波消費高峰,部分機構春節前客流量大增,甚至有機構產生了最高超50萬元的客單價。玻尿酸、童顏針、膠原蛋白等恢復期短、效果明顯的產品依然是此段時期消費者選擇較多的項目。

公司新聞

1、中信證券公佈業績快報,2024年淨利潤217.04億元,同比增長10.06%。

2、南山鋁業公告,2024年度預計扣非淨利潤46.15億元-50.23億元,同比增長70%-85%。

3、聞泰科技公告,預計2024年淨虧損30億到40億元。

4、通威股份公告,預計2024年淨虧損約70億元-75億元。

5、大全能源公告,預計2024年淨虧損26億元到31億元。

6、中國一重公告,2024年度預計淨利潤虧損32億元至38億元。

7、三六零公告,預計2024年淨虧損7.7億元-11.5億元。

8、波導股份公告,預計2024年扣非利潤虧損1100萬元-1600萬元,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9、海南椰島公告,預計2024年淨虧損1.42億元,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10、鋮昌科技公告,2024年預虧1900萬元–3600萬元,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11、蘭州黃河公告,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12、思科瑞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

13、*ST中程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

14、清水源公告,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15、*ST嘉寓公告,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價低於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16、中百集團公告,2024年淨利潤預計虧損4.33億元-6.13億元。

17、東方雨虹公告,2024年淨利潤預計同比下降93.51%-95.66%。

環球市場

1、TikTok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表聲明稱,正在恢復對美國用戶的服務,並將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合作制定一項長期解決方案,讓TikTok繼續“留在美國”。美東時間當天下午1時,部分美國TikTok用戶已經可以訪問消息、查看個人資料並閱讀應用程序上的評論。美東時間18日晚,TikTok關停了對美用戶服務。

2、1月18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賬號上發文,宣佈推出個人Meme幣TRUMP。該Meme幣上線後,市場反應熱烈,當日火幣在17:40上線TRUMP代幣後,漲幅一度達1250%。

3、美股三大指數上週五集體收漲,納指漲1.51%,標普500指數漲1.00%,道指漲0.78%。大型科技股集體上漲,特斯拉、英偉達漲超3%。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3.18%,熱門中概股普漲,京東漲超10%,富途控股漲近9%,拼多多漲超5%。

4、當地時間19日,以總理辦公室發佈消息表示,在哈馬斯向以方提交了首批將獲釋的3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員名單之後,停火協議將於以色列當地時間19日上午11時15分生效。

投資機會參考

1、時隔八年,任天堂將在4月2日宣佈發售Switch2遊戲機

任天堂將在4月2日宣佈發售Switch2遊戲機。官方公佈的首個視頻展示了Switch2的外觀和手柄設計方案,整體形態依然保持不變,但細節方面有大量優化,包括更大尺寸的手柄、屏幕,以及更靈活的支架。對於遊戲行業而言,任天堂Switch系列自2017年推出以來,打破了傳統遊戲機的使用場景限制,迅速在市場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與其他主流遊戲市場相比,中國主機用戶市場有較大成長空間。按遊戲工委&伽馬數據2024年報告推算,我國目前端遊+主機佔總市場的比重僅爲約1/4,主機用戶1155萬人,佔總市場用戶約6.74億的規模約爲1.5%。廣發證券曠實認爲,海外市場主機滲透率明顯高於中國市場,隨着遊戲行業的持續發展,遊戲機市場仍有發展空間。

2、新增重大調整!微信“禮物”功能正在小範圍灰度測試

1月17日,微信新增送禮物入口。記者獲悉,在與好友個人聊天窗口,“禮物”功能正在小範圍灰度測試,與紅包並列,用戶可以隨時點擊“禮物”進行贈送。

東吳證券指出,微信具備強社交屬性、擁有衆多活躍客戶,是“送禮物”最理想的線上私域平臺。截至2024Q3微信月活躍人羣13.82億元,覆蓋廣泛消費者,恰好滿足用戶在社交與購物方面的雙重需求。且“送禮物”從微信聊天框發出,作爲人情往來的一種“附屬品”,送禮物的“藍包”,類似微信紅包,通過精準客戶服務到位後,精準客戶繼續推薦其他精準客戶使用,有望在微信實現私域社羣裂變。

3、阿里旗下天貓精靈與夸克融合探索AI眼鏡

據媒體報道,近期阿里旗下的智能互聯事業羣,正式由智能信息事業羣總裁吳嘉統管。“智能互聯”爲阿里在2022年成立的一級業務部門,其核心品牌爲“天貓精靈”,這是阿里內部爲數不多的To C硬件業務。未來,智能互聯依舊保持獨立運作狀態,天貓精靈業務中心負責人宋剛將向吳嘉彙報。據瞭解,目前天貓精靈的硬件團隊,已經在與夸克產品團隊融合工作,其工作重點包括新一代AI產品的規劃定義,以及與夸克AI能力的融合。另外,在團隊融合後,新團隊也將探索包括AI眼鏡在內的新硬件方向。

4、上海2025年將打造人形機器人標誌性產品

據媒體報道,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表示,2025年將出臺推動產業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增加高質量產業科技供給,實施新產業標準領航計劃,多層次培育創新型企業,並依託三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強細分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轉化,佈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創新賽道,打造低空智能、商業航天、深海探採、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具有競爭力的標誌性產品。

中信證券表示,2025年或將是人形機器人的量產之年,預計工業製造將成爲人形機器人率先落地場景,商業服務領域次之,家庭消費端將於最後應用但潛力最大,國內供應鏈企業有望從中受益。

(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