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爭議不斷 經濟部:提案前提存在事實基礎錯誤
經濟部今(11日)發佈新聞稿時表示,在前次三接回避替代方案中,比起原版開發範圍就已大幅縮減,只使用18年前完成的填地,且完全避開大潭潮間帶的藻礁。
但是公投方僅憑一碩士論文的推論,即質疑「工業港海底離岸5公里皆藻礁」,並在公投主文要求三接撤至離岸5公里外的海域。經濟部指出,公投方引用的碩士論文,調查地點爲大潭北邊的白玉藻礁而非大潭,且調查方法爲單、多音束聲納儀、側掃聲納儀,並不足以瞭解海牀的地質構造。
經濟部強調,中油不僅使用上述調查方法重複測量,爲了解大潭海底地質狀況,更委託國內多個專家團隊,運用多種調查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可發現大潭海域在水深18公尺、約離岸1.7公里後的海底即無礁石分佈,顯然公投方提案主文所依據的前提,早已存在明確的事實錯誤。
至於藻礁公投聯盟稱中油107年環差報告所附水下遙控無人載具(ROV)攝影圖資顯示有生物礁,經濟部也澄清表示,中油指是「錯誤的解讀」,因水下攝影目的是瞭解工業港海牀的現況而非地質構造,且生物礁未必是藻礁,調查範圍也未達外海5公里,與目前討論範圍不同。
經濟部並進一步釐清,潮間帶與海底大不同,泥沙生態不是藻礁生態。依據生物羣聚的科學分析結果,潮間帶與亞潮帶(海底)屬兩個不同的生態系統,魚類、十足目及軟體動物聚羣種類及組成都沒有重疊,顯示彼此間相互影響可能性低,經濟部強調,公投方不能直接一概而論,錯把海底泥沙環境生態都當作潮間帶藻礁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