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從“落後”到“主流”

近日,關於小米汽車已確定開發增程式新能源汽車的消息,引發媒體熱議。10月13日,車百在線在小米招聘官網發現,小米汽車已經放出了增程系統設計開發工程師的崗位。

截圖於小米招聘官網

增程式,曾被一些大佬嘲笑,認爲其“技術落後,已經是行業共識”,鼓吹增程式,是“大放厥詞”。

不可否認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純電技術十分成熟,是主流技術路線。如今尚未推出新車,且着眼於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小米汽車,爲何要走回頭路,還要加碼增程式汽車的研發?

一個很簡單的回答是,增程式新能源汽車“真的很賺錢”。

以理想汽車爲例。理想是增程式技術路線的代表車企,目前所售車型均採用的是增程式電動汽車。在2023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榜中,理想排名第一。更爲關鍵的是,理想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是繼比亞迪和特斯拉之後,第三家能夠連續保持季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粗略統計,在新能源車企中,從造車到走向盈利,比亞迪用了近20年,特斯拉用了18年左右,而理想僅僅用了7年時間。理想的盈利,從某種意義上說,與增程式路線的低成本特點有較大關係。理想第二季度毛利率穩中達到21.8%,已經超過了特斯拉的18.2%。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洗牌期,衆大佬預測,在瘋狂“內卷”之後,未來市場上或將只留下3-5家車企。2022年底,“雷軍稱小米成電車前五才能成功”的話題登上熱搜。如何成爲前五?“虧錢造車”之路,目前已經行不通了。因此,小米把目光盯上“很賺錢”的增程式技術路線,就不難理解了。

對於增程式技術路線的定位與未來,2022年底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已公開表示,增程式路線是中國特有路線,它源自於市場,是消費需求拉動起來的技術路線,而且迅速地成爲純電路線在發展過程中的有效補充,未來發展值得市場關注。

本文試圖圍繞增程式技術路線,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關於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定義,國標(GB/T 19596-2017《電動汽車術語》)有權威的闡述。

增程式電動汽車(Range Extended Electric Vehicle)是一種在純電動模式下可以達到其所有的動力性能,而當車載可充電儲能系統無法滿足續航里程要求時,打開車載輔助供電裝置爲動力系統提供電能,以延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且該車載輔助供電裝置與驅動系統沒有傳動軸(帶)等傳動連接。

增程式技術路線簡單介紹

簡單地來說,增程式電動車是一種串聯式插電混動汽車,其中的發動機不參與動力供應,其作用僅限於在動力系統需要時,用來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以,從駕駛本質體驗上來講,增程式電動車就是一臺電動車,只不過在虧電狀態以後,發動機開啓工作。

增程式技術路線,並非最新的發明,該技術路線的出現,距今已有七八十年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戰時期的斐迪南·保時捷爲虎P坦克設計的動力系統。如今,增程式技術路線能夠大火,還得益於中國車企的再次使用。

理想汽車是增程式技術路線再次火熱的重要推動者。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出身互聯網行業,自帶用戶思維,對於用戶體驗十分關注。其創業之初,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十分嚴重,爲了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李想想到了增程式路線,理想汽車推出了“沒有里程焦慮的電動車”——理想ONE。

理想ONE就是依靠着內部裝一個可以用來發電的發動機,也就是增程器,來幫助用戶在長途駕駛時,通過純電、加油兩種補能方式來驅動車輛,從而消除補能焦慮。直到2022年,華爲的餘承東還表示,增程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該論斷的基礎,也來自補能焦慮。

截圖於餘承東微博

相較於魏牌李瑞峰對增程式路線的評價——“技術落後,已經是行業共識”,鼓吹增程式,是“大放厥詞”,餘承東則否認了增程式是落後路線的說法,他認爲增程式電動汽車“把增程發動機拿掉,其實就是純電動車”。李想更是認爲,說增程電動是個落後技術,是“一羣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的技術人員的“胡說八道”。

02 成本低

從某種層面看,認定增程式技術路線落後,也是有原因的。因爲解決里程焦慮,達到“平時用電、長途用油”目的,其實還有另一種技術路線,即混聯式技術路線。

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是指以先進控制技術爲紐帶,將發動機與電動機通過機械聯接接入驅動系統,由於兩個動力源根據不同工作模式,可分別進行驅動,也進行聯合驅動,進而結合傳統內燃機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的優點而生產出來的新能源汽車。

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結構

相較於增程式的串聯式混合動力,混聯式混合動力有發動機和電動機兩套驅動系統。它們可分開工作,也可一起協調工作,共同驅動,還可以像增程式路線一樣,用發動機帶動發動機發電。

這種技術路線應用範圍更廣,不僅解決了里程焦慮,還能在更復雜的工況下使用。但是,其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過高,因爲其不像增程式技術路線,僅僅在電動機上加上發動機這個增程器,而是在電動機基礎上再加上一套發動機驅動系統,需要加裝變速箱等一系列繁瑣結構。

因此,從經濟性角度來看,目前選擇增程式技術路線的車企很多,且受益良多。理想汽車正是因爲選擇增程式技術路線等原因,相較於蔚小理其他選擇純電路線的車企,已經率先走向盈利。

2023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的毛利率達到了21.8%,高於比亞迪、特斯拉等一衆車企。這也使得理想汽車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是繼比亞迪和特斯拉之後,第三家能夠連續保持季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那麼,增程式電動汽車是否具有缺點?

答案是肯定的,增程式電動車進入虧電狀態以後,油耗直線增加,一些增程式電動汽車的車主也頻繁吐槽高速油耗高。主要原因是,在增程式的串聯結構下,發動機無法直接驅動車輛,需要先將汽油在發動機內轉換爲機械能,機械能再經過發電機轉換爲電能,電能最終又被驅動電機轉換爲機械能,多次能量轉換,損耗自然就“折上折”。

不過,這個缺點對於購車用戶來說,並非是其關注的重點。

03 高銷量

目前購車的用戶,更多的駕駛環境在市區,很少長途出行。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純電驅動,就可滿足其出行需求。而且,增程式電動汽車因爲其他方面成本低,從而可以在電池上投入更多成本,生產出純電續航更長的車型。

譬如,零跑C11增程版的價格僅爲15.98-20萬元,與之價格類似的混聯車型是比亞迪宋PLUS DM-i。從續航里程上看,宋PLUS -DM-i純電續航最高僅110km,而零跑的純電續航達到了285km的,遠超比亞迪的車型。

總之,增程式路線的車型,不僅具有性價比,且能緩解長途行駛的補能焦慮,雖然耗油高,但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長途出行是偶爾爲之,所以很少能體驗到這一缺點。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2023年2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就表示:“如果增程式電動跑長途不多,偶爾幾次油耗高也不是問題。”

而且,據近期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的“混合動力乘用車發展前途研討會”消息,已有不少業界人士建議,採用多種方式提升增程式技術路線的能耗管理,更好地引導車企去做更多的節油措施。

因此,極具性價比,能緩解里程焦慮,基於用戶思維而發展起來的增程式電動汽車,十分受歡迎。蓋世汽車研究院終端數據顯示,今年 1-8 月,我國增程式乘用車銷量達 31.4 萬輛,同比增長 159.08%,遠高於兩位數增幅的純電車。增程式路線代表車企理想汽車的高銷量表現,也清楚證明了這一點。

2022年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榜前五名,理想排名第二。僅次於主打低價的哪吒汽車,位於蔚小理第一名。

圖源:理想汽車

2023年上半年的車企銷量排行中,理想已經上升爲新勢力第一,超過了哪吒汽車。

目前,業界對增程式電動汽車也持肯定態度。近期,歐陽明高在《經濟大講堂》的講座裡,將包括包含增程在內的插混劃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六大技術突破之一。

2022年底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也表示,增程式路線是中國特有路線,它源自於市場,是消費需求拉動起來的技術路線,而且迅速地成爲純電路線在發展過程中的有效補充。

來自“混合動力乘用車發展前景研討會”的消息顯示,“增程式是落後技術”的熱議主要出現在2022年到2023年初這段時間,目前已歸於平靜,業界已經接受了增程式技術路線,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市場也趨於成熟。而且,10月份,七部門聯合發佈了《2023—2024年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提出要“鼓勵發展混合動力和低碳燃料技術”。

04 未來如何?

張永偉表示,增程式技術路線的未來發展值得市場關注,並預計未來10-20年,增程式與插混兩種技術路線仍有很好的發展空間。而歐陽明高在4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5~10年內,插混(包括增程電動)在整個新能源汽車中的佔比會有所提升,有望從2022年22%的市佔率提升到30%~40%。

小米此時準備入局增程式電動汽車,也就不難理解了。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十分嚴重,進入了淘汰賽,開始“大洗牌”。此前多爲大佬認爲,“洗牌”後的新能源車企也只能活下來3-5家。雷軍對此是有清醒認識的,其目標是小米汽車未來成爲新能源車企的前五名,即確保小米汽車能夠活下來。增程式路線的低成本、高毛利的特點,無疑是適合小米汽車的。

不過,小米此前一直走純電路線,首臺車尚未造出來,又開始了增程式路線的佈局,雖然被媒體解釋爲“兩條腿走路更穩妥”,但也給業界一種“不聚焦”的觀感。

在2022年7月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何小鵬就解釋了小鵬一直專注做純電的背後想法—— “作爲新的公司首先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此前一直專注於增程式的理想,也在成立的第七年,增程式已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纔開始發力純電車型了。在理想2023年Q2財報業績會上,李想確認,理想汽車首款5C純電超級旗艦車型理想MEGA,將於年底發佈。

不過,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張永偉則從更高維度表示,汽車產品和企業競爭的重點不是取決於動力系統、技術路線,更多地取決於汽車產業目前進入的下半場,即在電動化之上的智能化發展的階段,這是未來競爭的核心。

“哪一個技術路線與智能化結合得深,結合得廣,融合得早,哪一個技術路線就會更好地介入智能化,所以智能化未來會成爲決定產業未來競爭的一個核心,也會決定不同技術路線的未來命運。”

由此可見,純電,還是增程式技術路線,並不能決定小米汽車的未來;智能化程度,纔是我們觀察與預測小米汽車未來發展情況的一個重要視角。

本文部分數據及觀點來源於車百在線(https://online.chinaev100.com/)。

全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