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政策助推經濟回暖,宏觀調控思路逐步轉變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12月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的政策基調,對2025年經濟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核心是安排2025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從內容來看,2025年排在首位的重點任務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一任務排序與去年有所不同,顯示明年擴內需是頭號重點任務。

貨幣政策方面,本次會議對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安排包括“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應如何正確理解最新宏觀調控思路以及貨幣政策最新表述?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人民銀行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在價格上持續發力,在總量上繼續施力,在結構上聚焦用力,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防範資金空轉,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和銀行穩健經營的平衡,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今年以來,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目前,政策效果已逐步顯現,市場預期改善,經濟延續回升勢頭,循環更加順暢。

10月生產、消費均出現邊際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當月同比讀數降幅收窄,企業效益和預期有所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加快1.6個百分點至4.8%。

11月宏觀先行指標和高頻數據總體延續好轉勢頭。製造業PMI提高0.2個百分點至50.3%,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新訂單指數提高0.8個百分點至50.8%,乘用車零售強於季節水平,房地產銷售繼續回升,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0.8個百分點,外貿企業韌性較強。

市場普遍認爲,前期政策效果還將持續顯現,年內支撐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依然較多,已有市場機構大幅上修四季度經濟增速預期至5%以上。

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積極作用。9月下旬以來,增量政策陸續出臺落地,對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業內專家普遍認爲,我國在經濟運行的關鍵時點,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組合拳”,力度大、覆蓋面廣、針對性強,效果不斷顯現,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高盛、摩根大通等境外機構已紛紛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業內人士表示,一攬子增量政策在加強逆週期調節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同時,也着眼於打基礎、利長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還將在中長期持續顯現。

適度寬鬆增強貨幣政策應對能力

實際上,宏觀調控思路正在逐步優化。從近期一系列政策操作和官方表態來看,我國宏觀調控思路也在動態優化,逐漸從過去的更多關注投資,向投資與消費並重,並更加註重消費轉變。

例如,在擴內需部署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先要求“大力提振消費”。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這意味着2025年要把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從而與以往逆週期調節往往更多偏向投資有所不同。這顯示明年各項宏觀政策將向提振消費集中用力,推動居民消費加速增長。

從近期來看,宏觀調控政策不僅聚焦於短期需求不足,而且着眼於破解制約經濟中長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能。

市場專家認爲,未來要從供需兩端進一步改善經濟基本面。投資方面,要注重擴大有效投資,短期內能夠創造需求和就業崗位,中長期形成高質量供給,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消費方面,要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增強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

有專家還指出,當前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在72%左右,已處於較高水平,在保持金融支持合理消費的同時,也要結合不同羣體特徵,防範高槓杆人羣過度金融問題。從根本上看,公衆消費潛力的釋放,需要依賴於民生領域保障到位,切實提高收入水平。居民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才能持續提高消費能力,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定調我國明年將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中央定調貨幣政策取向爲“適度寬鬆”,具有極強的信號意義,強化了政策的延續性和有效性,有利於增加投資者信心,提升消費意願,進一步激發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推動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鄒瀾表示,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是逆週期調節的體現。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增強了貨幣政策的應對能力和空間。

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貨幣政策表述調整意味着明年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大的支持力度,在當前經濟回升向好仍面臨不少內外部不確定性、物價持續低位運行的情況下,這是十分必要的,也體現了“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的中央決策部署。

“未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會與總體宏觀調控思路轉變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費、惠民生。”該權威人士稱。

王青認爲,2025年央行會繼續實施有力度的降息降準,而且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也會適時下調,進而引導企業和居民融資成本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