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 深化規範化建設推動多層次發展 ——2024年一季度債市監管政策一覽
袁海霞、譚暢、盧菱歌/文 一、 貨幣政策強化逆週期調節,信貸與債券兩大融資市場並重
一季度貨幣政策進一步強化逆週期調節,力圖爲經濟發展提供適宜的流動性環境。1月份人民銀行宣佈降準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本次降準幅度較2022年以來的歷次降準幅度增加一倍,顯示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有所增加。同時新年前降準既有助於滿足春節前資金需求,緩解資金價格波動;也可以加大對金融體系流動性支持,補充中長期流動性,推動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同時,運用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資源流向薄弱環節與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1月25日人民銀行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從2%下調到1.75%,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降低,也向銀行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資金引導其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另外,人民銀行還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繼續實施支持碳減排再貸款,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帶動作用。在2022年設立的科技創新再貸款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工具基礎上,人民銀行進行優化後,於2024年4月正式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工具,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以進一步發揮結構性工具“定向直達”的特點,重點支持銀行向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助力金融機構更好滿足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等領域的融資需求,撬動更多資金流向科技創新領域。除此之外,人民銀行還繼續實施碳減排再貸款,助力支持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推動低碳轉型。
另外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人民銀行提出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係,繼續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發展。2月發佈的2023年四季度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首次提出要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係,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同時也要繼續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和金融債券市場的發展。這意味着監管更爲注重從全局的角度來均衡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服務,相較於間接融資,債券市場在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方面有一定效率、成本優勢,近年來監管部門也一直持續推動直接融資發展,一季度信用債融資回暖,信用債發行規模共3.84萬億元,同比、環比均有較明顯的增長,淨融資規模也同比增長10%至4339億元;截至3月末,社融統計中企業債券餘額爲3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債券融資整體呈擴張趨勢。從監管表態來看,未來或繼續支持債券市場擴容,着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助力優化社會融資結構,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發揮對支持宏觀調控和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支持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展望年內,考慮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保持一致,人民銀行大概率將從總量、結構、價格三方面繼續發力,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貨幣政策應該會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相機抉擇,貨幣政策寬鬆的窗口並未關閉,同時一季度人民銀行行長、副行長多次提及“後續仍然有降準空間”,傳遞貨幣政策的寬鬆信號,目前我國存款準備金率約爲7%,降準仍然是貨幣政策未來的可能選項。
二、 債券市場持續支持重點領域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中央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發展,通過政策支持引導更多資源流向重點領域,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延續了此前的政策思路,其中着重提及要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及要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同時強調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明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力圖調動更多金融資源,更加有效地支持國家戰略和重點領域建設。
債券市場是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亦通過創新融資工具不斷強化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從創新產品發行情況來看,一季度債券創新品種發行熱度繼續提升,創新產品發行量超過3000億元,同比增長接近一倍。其中科創類債券發行規模近2500億元,佔創新產品發行總量的比重在八成以上,科創債市場繼續擴容;碳中和債券和低碳轉型債券發行規模合計410億元左右,發行熱度也相對較高;鄉村振興債券發行規模也在100億元以上。
現階段科技創新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中的重要性凸顯,企業融資需求也不斷釋放,隨着科創債迅速發展,債券市場在服務科創企業融資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考慮到科創債普遍發行主體資質較好、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受到投資者青睞,未來科創債發行規模或保持增長,繼續引領債券創新產品擴容。目前科創債發行期限以中短期爲主,有七成以上科創債期限不超過3年,九成以上科創債期限不超過5年,考慮到科技創新項目通常具有投入高、風險大及回收週期長等特點,在市場長期限債券發行增多的情況下,科創債的發行期限可能進一步拉長,這也有助於更好匹配其項目資金需求。同時目前約九成的科創債發行人爲央企、國企,民企科創債發行人數量佔比仍較少,科創債的發行人結構也待優化。另外,在國家推進經濟低碳轉型的背景下,隨着綠色金融持續推進和綠色債券相關規則體系逐漸優化,綠色債券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也需要注意,目前創新產品在信用債中規模佔比僅爲8%左右,佔比整體較低,進一步發揮創新產品對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作用,還需要政策進一步保駕護航,加大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發行人通過創新產品拓展資金來源,以助力產業結構優化,更好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
三、 房地產政策環境繼續放鬆,仍需重點關注房企流動性風險
一季度房地產政策環境進一步放鬆,中央及地方出臺一系列支持措施,力圖提振市場信心。從中央表態來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3月國常會也提出要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政策,持續抓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一季度住建部會同金融總局推動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動提高房地產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接效率,根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情況及項目開發企業信用情況等,合理給予項目融資支持,構建“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模式。從地方來看,國內多個城市從優化信貸政策、放開限購、放鬆資質審覈等方面對房地產需求端政策作出調整,供給端則圍繞給予開發企業更高定價自主權、放開戶型比例要求等發力,鼓勵住宅產品供給更加多元,意在進一步釋放住房消費的需求潛力,滿足多樣化改善性需求。總體來看,政府仍高度重視房地產行業發展和融資問題,多措並舉傳遞了維穩市場預期的信號,對提振房地產市場起到一定支撐。
但客觀而言,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房地產行業仍在底部運行,“防風險”仍是2024年房地產工作任務中的重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將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放在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首位,當前房地產行業最核心的風險問題是流動性問題和債務處置問題。
從房地產行業運行情況來看,1—3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9.4%,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7.6%,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0.7%;開發投資方面,1—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2082億元,同比下降9.5%;3月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爲92.07,爲2023年以來最低值,行業景氣度未有起色。從融資表現來看,1—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5689億元,同比下降26.0%,國內貸款、利用外資、自籌資金等途徑到位資金規模均有所下降;債券市場方面,一季度房地產行業債券發行規模約1100億元,淨融資爲近200億元,淨融資雖然回正但規模仍較小。目前房企資金迴流和外部融資恢復均偏緩,房企流動性承壓。而房地產企業積累了較大規模存量債務,年內房地產行業面臨2000億元以上信用債到期及回售壓力,違約風險可能持續釋放,展期債券兌付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建議對房企造血能力恢復情況、債務償付及處置情況保持重點關注,做好預期和流動性管理。
四、 債券市場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促進市場平穩規範運行
促進債券市場的規範發展一直是近年來監管工作的重心,一季度監管部門持續推進制度建設,優化現有業務規則,規範市場主體行爲,促進債市的規範平穩運行,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2月交易商協會優化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業務規則,強化對核心交易商的業務要求和風險管控,同時新增交易商協會對參與者實行動態管理的機制,完善事中事後管理,加強市場約束。3月人民銀行優化債券市場櫃檯業務,明確櫃檯業務品種、交易方式等內容,將交易品種擴大至“各類品種”,投資者可通過櫃檯投資金融債、公司類信用債,進一步豐富投資選擇;同時擴大投資者範圍,將可參與櫃檯渠道投資的投資者範圍擴展至境外機構,打破了境外投資者進入櫃檯市場的限制,優化櫃檯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整體來看,通過推動櫃檯債券市場供需兩端擴容,拓寬個人投資者、境外機構等參與者投資債市的渠道,有望爲銀行間市場引入更多“活水”;同時對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金融市場結構也有着積極意義。
交易所市場方面,年初滬深北交易所發文規範債券發行業務,從政策層面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各參與方發行操作規範,加強發行業務自律管理,以進一步提升債券發行的規範化水平。同時進一步對結構化發行、操縱發行價格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爲進行約束,嚴格市場紀律,支持發行人合理債券融資,推動債券發行更加規範和透明。此外,年內北交所正式開市,實現平穩起步。在初步建立起制度框架後,1月3日,北交所首單獲批、首單發行的信用債“24京資01”正式發行,發行票面利率爲2.55%,形成一定示範效應。1月15日,北交所債券市場開市,開市首日北交所共上市3只企業債券,債券發行規模合計24.8億元,當日合計成交2296.82萬元。一季度北交所債券總成交規模約1億元,規模較小,交易熱度仍有待提升。另外北交所以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爲總目標,不過目前參與主體普遍以中高等級國企爲主,後續隨着北交所業務流程的進一步完善,或可考慮進一步完善基礎制度,適度降低企業發債門檻,逐步引入中小型企業發行債券,強化對企業發債的支持力度,助力優化債券市場參與者結構。
五、 優化企業外債管理,進一步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一季度債券市場繼續優化對外開放有關措施,推動企業“走出去”,也發力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持續推進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
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宣佈將“北向通”項下的境內發行的人民幣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納入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資格抵押品名單,此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經將離岸發行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券納入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資格抵押品名單,此次進一步在離岸市場確立境內債券的擔保品功能,有利於促進提升境外機構持債意願,進一步增強中國債券市場的吸引力,也爲境內債券成爲全球性的合資格抵押品奠定一定基礎。3月,國家發改委發文就支持優質企業借用中長期外債公開徵求意見,意在通過優化外債管理要求以及簡化相關審覈要求和流程,支持優質企業利用好外債資源和獲取中長期境外資金,着力發揮外債資金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一方面,強調支持企業借用中長期外債,有助於優化我國當前外債市場的期限結構,同時對降低外債期限錯配風險及債務償付的流動性風險也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也強調規範管理,着重防範外債風險。新規提出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強化募集資金投向管理,以及時監管外債風險;同時嚴把支持主體信用資質,將企業的信用等級[1]納入評價範疇,重點支持優質企業獲取中長期境外資金,促進企業外債規模合理擴容、結構優化。當前我國外債市場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進一步擴大企業藉助外債融資空間、加強外債管理,有助於發揮外債市場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此外,信用等級作爲企業發行外債的考量因素,或將推動市場主體更加重視其信用情況,也有助於促進信用評級機構發揮風險揭示職能,持續向市場各方提供信用服務。
同時,監管部門也加大“引進來”力度。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從擴大市場準入、加大政策力度、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完善國內規制等五個方面出發提出具體措施,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債券市場方面,提出要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國內債券市場業務範圍、優化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境內資本市場有關程序、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參與境內債券承銷、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等措施,進一步推進外資金融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近年來境外資金持續增持我國債券,截至2024年3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4萬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2.9%,自2023年9月以來連續第7個月淨增持人民幣債券。考慮到我國債券在全球範圍內仍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和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未來人民幣債券吸引力可能進一步提升,外資或繼續加速流入,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有望繼續深化。
[1] 要求重點支持的企業其國際信用評級爲投資級(BBB-級及以上)或國內信用評級爲AAA級、三年無境內外債務違約、無違法違規或失信等行爲。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袁海霞】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