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疫情內外夾擊 促大陸重經濟安全觀
在內有Omicron疫情衝擊,外有俄烏衝突夾殺下,大陸今年經濟前景變數重重。陳經近日在大陸「觀察者網」撰文表示,2022年大陸經濟增長關鍵,在於能否建立既可靠又不影響經濟發展的防控體系。至於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則使中國體會到如何擺脫歐美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至關重要,對「經濟安全觀」排序上升至最重要地位。
陳經指出,近期多地出現的Omicron疫情,是短期影響較大的意外,年內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明顯比俄烏衝突要大。但從多地防控情況來看,對Omicron早期清零是可以重複實現的,對經濟的影響也可控。
在談及俄烏衝突時,陳經表明,雖然此事影響超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對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來說,影響應該是可控的,只是長期影響會非常大,需要深入思考與準備。
陳經稱,從西方對俄國制裁來看,如果外匯儲備是美歐能夠凍結的資產,對經濟體系安全意義就大大下降,本身還成了風險。他認爲在美國眼中,中國纔是其霸權更爲根本的威脅,這個戰略判斷並未因俄烏衝突而動搖。
陳經強調,國際環境變化對中國長期影響最大的是兩個因素,一個是美國對中國經濟安全提出全方位挑戰,二是中國的「外循環」絕不能再以過去的國際金融銀行體系爲基礎。
他認爲,2022年在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較有保證的情況下,其中的經濟安全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可以再度深化。人口安全、糧食安全在新形勢下也凸顯重要性。科技安全、資源安全、網路與資訊安全,也是與經濟安全直接緊密相關的。
陳經表示,經濟安全觀需要與GDP增長率(經濟增長品質包含在內)結合考查。如果追求GDP增長弄得科技受制於人、防疫失敗、人口出生率堪憂、資源緊張,那麼就應該用經濟安全觀來考查發展目標。
他稱,發展出擺脫美歐制裁影響的雙邊多邊貿易機制,只是防禦性的權宜之計,當前應該要對全球經貿有更通盤的思考:到底和美歐發達國家是什麼關係?面對西方國家大制裁大脫鉤的作派,中國有必要適時引入更多底線、競爭思維。
陳經認爲,美歐的危機越深重,越無力對中國發動兇狠攻擊。國際環境就會像疫情一樣,亂象越多考驗越大,中國的優勢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