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民意麪前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政府16日執行任內首次死刑,有人說這是爲了搶救民調,無論真假,任誰都無法否認,臺灣始終有逾8成民意支持死刑,堪稱全民共識;因此,「廢死」或許是民進黨人所追求的理想,但就如同臺獨一樣: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國發會曾在2016年發佈民調,近8成8民衆不贊成廢死。爾後歷經民進黨多年執政,去年6月中華人權協會的民調依然顯示有近8成5反對廢死。放眼臺灣,應當沒有哪件事能具備這般超高的社會共識。

因此,執政者若要逆勢而行,無疑是雞蛋撞火車,這也是爲何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明明意欲藉由嚴格門檻達到實質廢死,卻仍得留下「部分合憲」的門縫,避免引來排山倒海的民怨。

如今,在社會普遍認定死刑已遭實質凍結的情況下,犯下絞殺母女命案的黃麟凱16日突然遭槍決伏法。執行前,法務部罕見地提前向媒體預告;執行後,賴清德總統受訪公開強調死刑合憲,希望大衆支持法務部。一連串動作,難免引來「靠槍決救民調」的質疑。

但我們或應逆向思考,假設「槍決真能救民調」,那不就反證主流民意確實是支持死刑嗎?因此,與其說這是民進黨靠槍決救民調,不如說這是做了主流民意所支持的事。當執政者願擱下意識形態,轉身迴應民意,當然必須給予肯定。

畢竟,臺獨與廢死雖都是民進黨的「殿堂級」目標,但過去陳水扁已經說了,「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連邱義仁也認爲「除非瘋了纔會宣示臺獨」。同樣道理,站在民意麪前,賴清德會如何處理死刑存廢?從此次的槍決來看,答案應該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