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談20條優化:新冠病毒變了、潛伏期短了、重症少了

張伯禮談二十條優化:新冠病毒變了,潛伏期短了,重症少了。(第一財經)

大陸《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17日上午在 2022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生物醫藥產業高品質發展大會暨醫生雲大會上,談及關於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實施原因指出,是跟新冠病毒特點變了有關,即病毒潛伏期縮短,重症也在減少。

「目前全球疫情還處於大流行狀態,近期國家《二十條》發佈後,引起了很大反響,備受關注。這二十條的優化調整,總的趨勢是防控更加科學了、更加精準了,但絕不是躺平跟放開,而是要逐步過渡到與病毒特點相適應的狀態,病毒變了,策略就得改變,現在病毒潛伏期很短了,重症也很少了,更多是輕症以及無症狀,這種情況下,隔離期限需要縮短。」張伯禮表示,隨着病毒變化、疫情的轉變,後續策略還會不斷進行調整,調整的宗旨仍然是人民至上,但要講究更加科學以及精準。

在這次大會上,張伯禮還講述了中醫在抗疫中起到的作用。

他回顧了2020年武漢新冠疫情剛起時,大年初三,他在去武漢路上,給團隊發了指示,希望他們終止休假並編寫一個關於疫情大數據證候調查的APP軟體,到了武漢後,他採購了一百臺手機,並把這個軟體裝在裡面,讓醫生帶進病區,用了不到一個星期時期,有4個省21家醫院做出了一千個確診病例的生物學特徵,而以往這個工作需要耗費半年時間,通過這個工作,認識到了病毒的具體特徵,確定是溼毒疫,即伸出舌頭都是黏膩的,區別於普通的風熱,需要特殊治療方法。

「同樣是溼毒,但各個省的發病特點又有所區別,如嶺南地區是以發熱爲主,中南地區是畏寒肢冷、腹痛腹瀉,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當時我們總結出這個病毒的特點是以溼毒內蘊爲核心病機,兼夾發病爲臨牀特點,並符合溼邪致病的一般特點,具體是起病隱匿、變化多端、黏膩膠着、纏綿難愈。經過這三年的觀察,這些特點也得到了驗證。在中醫三千多年記載的五百多種疫病中,並未有記載過相關溼毒疫的知識,這次我們總結出來的溼毒疫特點,對中醫理論有了新的貢獻。」

張伯禮表示,這幾年,他們也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分享了中醫抗疫經驗,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在關於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上也肯定了中醫的貢獻,並得出了一些中醫抗疫的結論,其中,在輕型和普通型病例上,尤其有效,能有效降低輕型、普通型病例轉爲重症的風險;可縮短病毒清除時間、臨牀症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儘早使用中醫可改善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牀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