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雕塑展太開放了!百件展品全爲真跡,可近距離360度觀看,有人打“飛的”來滬看展

近日,位於上海世博文化公園的羅丹藝術文化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羅丹藝術中心)正式向社會公衆開放,其場館爲原上海世博會法國館。開館大展“羅丹:現代雕塑的啓承”展出了一百多件作品,彙集的雕塑 、繪畫、陶瓷、影像等展品均爲真跡,其中包括來自法國羅丹博物館的《思想者》《青銅時代》《夏娃》《巴爾扎克》和《加萊義民》等國寶級藏品,這些作品的原始版本是首次在上海亮相。

10月21日,新聞晨報·周到邀請羅丹藝術中心創始人、001號誌願者吳靜女士,首次以直播形式爲網友導覽講解。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就此與這位熱愛雕塑的藝術人士展開對話。

直播現場視頻

在國內,雕塑類的藝術展算是一個非常垂直的類別,比一些小衆展覽還小衆,所以在羅丹藝術中心正式開館之後,展覽並沒有出現人山人海的打卡場景。

羅丹藝術中心創始人、001號誌願者吳靜女士接受晨報採訪

而對於羅丹藝術中心創始人吳靜來說,她從參觀者的情況當中仍然有不少自己驚喜的發現,首先是來參觀的人慢慢多了起來,參觀者開始積累了起來,其次是專業觀衆的比例很高:

他們是來看羅丹(作品),真正的是來看羅丹(作品),而且是做過功課來看羅丹的(作品)……每個參觀者在這裡幾乎都兩到三個小時,甚至有好幾個我碰到的參觀者都是大半天帶着乾糧來的,這讓我感到很意外;而且他們在有些方面講得比我還好,瞭解得更多,這是一個發現。還有一些參觀者是專業學術人員,包括全國不少美院的師生,他們慕名來到這裡,有的人來臨摹寫生。

吳靜女士在展覽現場進行導覽

前幾天,有一所美院學生集體來參觀展覽,看完一圈學生們都走出大門了,帶隊老師讓他們重新上去看。“這位老師說,學生們之前都沒看到過羅丹作品真跡,現在居然有這麼多的真跡在裡面,所以他希望學生們要多看。”吳靜笑着向記者講述。

有的美院學生來了兩次了,是打“飛的”來滬的。“相信在這方面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這裡一定是他們的必打卡點或者說必來的一個地方,因爲他們要看的這些展品全部是真跡。我們也希望跟更多的美院做一些嫁接,也希望通過各個渠道能夠把我們的館的消息鋪墊出去。雖然我沒有想象過參觀人山人海的樣子,但是希望喜愛雕塑的朋友,應該要讓他們知道這裡有一個完全是真跡、而且是完整的藝術體系。”吳靜說。

展覽現場的《青銅時代》(1877年,石膏),是羅丹第一件真正意義的個人作品

在展覽現場,有不少文物級別的展品是在開放性的空間內展陳,沒有用玻璃櫃進行隔離性的保護。吳靜將這種展陳方式稱爲“裸展”,她就此解釋:

如果考慮到24小時的監管和人員成本,這對我們來講是壓力很大的。當然,把展品放在玻璃櫃內是最安全的,成本也是最低的,之所以要做“裸展”,因爲我們認爲對於雕塑作品來說,觀衆需要近距離、沒有遮擋物去觀看,而且雕塑是需要360度圍着看的,在不同的角度,你會發現作品不同的美感。

現在中國參觀者的訴求和品味越來越高,我們希望能夠展現最完美的展覽方式,給到參觀者一個最完美的參觀機會,讓大家能夠用肉眼最直觀的接觸這些雕塑作品。

吳靜女士接受晨報採訪

記者注意到展品周圍沒有使用很多的燈光,也沒有使用過強的光源,吳靜告訴記者,現場的布光則是在法國羅丹博物館專家的指導下,花了兩週時間完成的。多年之前,吳靜與她的團隊走訪了國內不少城市,但都沒有爲雕塑作品找到非常理想的場館,直到發現位於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內的原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法國館龐大而獨特的建築結構爲雕塑展提供了可能性。

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需要說明,就是觀賞雕塑作品是需要自然光的,而且根據自然光的變化,雕塑會有所變化的,會呈現出另外一個不同的一個視覺感受。尤其是對學習繪畫和研究雕塑的人士,需要這樣子的一個大的空間,需要打自然光。他每一次來此觀看這個作品時,我相信每一次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雕塑作品《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展櫃上,設置了一塊不鏽鋼的鏡面

展覽當中還有很多設計上的小細節和大裝置,而這些背後其實都有故事。例如《智慧女神雅典娜》這件雕塑作品,由於人物戴着帽子,雕塑的臉部會有一片比較暗的區域,如何給雕塑打光呢?展櫃上專門設置了一塊不鏽鋼的鏡面,通過反光來給雕塑臉部補光。“做雕塑展覽非常不容易,我們不僅要考慮雕塑作品的偉大和來之不易,還要考慮如何讓這件作品最完美地呈現出來,讓觀衆欣賞。”

唐代的陶土生肖俑《巴爾扎克紀念像》

雖然羅丹沒有來過中國,不過這位法國藝術家卻與中國有緣,他將一尊《觀音抱子坐像》(明代前中期)稱成爲“他的東方女神”。吳靜指着一組唐代的陶土生肖俑向記者解說:

你看羅丹的故居照片當中,其實也有很多中國陶瓷藝術品,他很喜歡中國的這些文化,包括我們看到的這一組展品。羅丹博物館與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教授(雕塑家、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有做一個深入的交流。羅丹博物館館長艾米麗女士曾經說,她個人認爲大家看到巴爾扎克的睡袍造型(雕塑作品《巴爾扎克紀念像》),很可能靈感來自於這組陶俑,因爲服裝造型很像。所以當時我認爲中國的藝術品很可能帶給羅丹有一些創作上的靈感,所以文化我覺得是需要交流的,纔會有更好的火花碰撞出來。

吳靜與新聞晨報主播在展廳供參觀者互動的《地獄之門之上》 進行互動

談到羅丹藝術中心未來的發展,吳靜表示:

我們一定是以羅丹的雕塑爲中心,而且是真跡。我一再強調我們在館內沒有一件是複製品,我們館內必須全部是真跡,所以我跟國外博物館合作時,我們要見到的是藝術品的原版。此外,我們希望做一個長期展覽。光有臨時展覽其實是不夠的,尤其是學藝術專業的年輕人來說你三個月的展覽時間,他可能就錯過了,所以我會認爲是一個長期展覽,能夠長久的展出,對我們的孩子來講是很重要的。

這次展覽預計爲期6個月,考慮到6件國寶級展品。吳靜表示,羅丹博物館需要向法國總統辦公室去申請,看展覽是否能夠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