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原理,幫你實現良好狀態和超強續航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自己「狀態良好」或者「狀態不佳」。當我們狀態良好時,我們往往能夠發揮百分之百的水準;而當我們「狀態很差」「狀態不佳」時,也許只能發揮百分之五六十的能力。

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常說的「狀態」,究竟是什麼東西?

排除掉身體上的原因(比如傷病、疲勞和睡眠不足),我們來考慮這個問題:當你說自己狀態良好或狀態不佳時,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不難發現,當你狀態良好時,你會感到精神十足,心境平靜,渾身充滿力量,很容易進入專注之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容易撼動你的情緒。

反之,當你狀態不佳時,你會有些什麼感受呢?

睏倦:總覺得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整個人懶洋洋的,什麼也不想做;

焦慮:腦子裡總是會有很多雜念,容易瞻前顧後,爲沒發生的事情擔憂;

情緒低落:很容易感到沮喪、泄氣,自怨自艾、自我懷疑……

實際上,這些現象,其實都跟一個關鍵的因素密切相關。可以說,控制好這個因素,我們就能調控好自己的狀態,讓自己長期處於良好的狀態之中。

這個關鍵因素,就是血清素。

01

血清素,學名5-羥色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遞質。它跟多巴胺一起,構成大腦的「能量槽」,決定着我們的行動、決策和判斷。

如果說,多巴胺是大腦的燃料和發動機,爲我們提供學習和行動的動力;那麼,血清素就是大腦的潤滑劑和散熱器,爲我們提供強大的續航能力,讓大腦能夠長時間運轉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之中。

爲什麼血清素有這樣的效果呢?它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最首要的一點:血清素調控着我們的情緒。當血清素充足時,我們會感到頭腦清醒,心情愉悅,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平靜感和幸福感,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不容易被挑戰擊垮。

反之,當血清素不足時,我們就很難容易陷入情緒的劇烈波動和低落之中,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比如抑鬱,焦慮,煩惱,沮喪……讓我們坐立不安,心煩意亂,無精打采。

這裡面的生理機制很複雜,也許跟血清素的抑制性功能有關。比如:血清素調控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如果缺乏血清素,這兩者就會失衡,使得我們陷入一種類似於面對壓力的應激狀態之中。

再比如:血清素作用於杏仁核,能抑制杏仁核的過度活躍,增強大腦皮質對杏仁核的控制力。如果缺乏血清素,杏仁核就會自行其是,從而產生過度的恐懼和憤怒。

你可以這樣理解:血清素可以調控大腦中各腦區的協作,讓它們工作得更融洽、更和諧。因此,當血清素充足時,我們便會油然而生一種平靜感和滿足感。這種感受,實際上就是大腦對於「我很好」的一種反饋。

目前治療抑鬱症最通用的一類藥物,叫做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簡稱SSRI)。它的原理就是延緩血清素被吸收消耗掉的速度,來調控大腦中血清素的活性,從而幫助抑鬱症患者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這裡要補充一句:歷來對於抑鬱症病因的研究,最主流的假設叫做「血清素假設」,也就是認爲抑鬱症是由血清素功能和活性降低引起的。但現在不少前沿研究發現,抑鬱症的病因可能並非如此簡單,而是有着更復雜、更深層的其他原因。

但無論如何,能夠明確的是:血清素決定了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它跟平靜、祥和、安寧的感受密切相關,也是幸福感的主要來源。因此,學界也有人把它稱爲「快樂激素」。

02

除了情緒之外,血清素還有諸多其他方面的作用。

舉幾個比較重要的例子:

血清素可以讓我們頭腦更清醒。當血清素分泌活躍時,我們會進入警醒狀態,感到頭腦清醒,精力十足;反之,當血清素減少時,我們會感到睏倦,這其實就是大腦在告訴我們「該睡覺了」。

爲什麼當我們狀態不佳時很容易感到睏倦、無精打采?原因就在於此。

血清素能夠讓人變得更加耐心和平和。實驗表明:當分泌血清素的神經元被激活時,參與者表現出了更高的耐心和積極性。哪怕接連碰壁,也不會失控和不耐煩。

另一個實驗發現:在一羣高度易怒的參與者中,提高他們大腦的血清素含量,可以有效降低他們的攻擊性,讓他們變得更平和、更不容易吵架和發脾氣,同時情緒感受也會變得更好。(aan het Rot等, 2006)

血清素還跟社交能力有關。研究發現:血清素能夠幫助形成社交記憶。也就是說,如果缺乏血清素,我們可能不容易記住別人的事情和跟對方的關係,從而影響我們的社交能力。(Wu等, 2021)

另一項實驗發現:提高大腦中伏隔核的血清素濃度,可以改善自閉症症狀,提高社交能力和意願。(Walsh等, 2018)

甚至,血清素還調控着我們的食慾。有讀者問過:爲什麼心情不好時很容易暴飲暴食?這背後同樣是血清素惹的禍。

當缺乏血清素時,大腦很容易錯判我們的實際需求,降低飽腹感,從而使我們攝入比正常情況下更多的食物,亦即暴飲暴食。

一言以蔽之:血清素不僅僅只是「快樂激素」,它還調控着我們全身的狀態,影響和主導着許多功能。

因此,可以說:讓身體能夠源源不斷地分泌足夠的血清素,維持全身各種功能的協調和穩定,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關鍵。

03

那麼,如何才能分泌足夠的血清素,避免缺乏血清素導致的種種問題呢?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飲食。

血清素的組成原料是色氨酸。它是一種必需氨基酸,人體無法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因此,要分泌足夠的血清素,最基礎的就是要確保足夠的色氨酸攝入。

哪些食物含有的色氨酸更多呢?大體上有這些:

牛奶,雞肉,雞蛋,魚,堅果,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等。

不過,這裡有一個很常見的誤區:

可能有人會覺得:色氨酸是一種氨基酸,氨基酸來源於蛋白質,那麼我是不是要少吃碳水、多吃蛋白質?

其實不是的。原因在於:我們吃下去的氨基酸,並不會全部進入大腦之中,它需要通過一道血腦屏障。而色氨酸本身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較弱,它會被好幾種其他的氨基酸所搶佔位置,從而無法被大腦所利用。

這幾種「霸道」的氨基酸,叫做支鏈氨基酸,分別是亮氨酸、纈氨酸和異亮氨酸。它們同樣調控着諸多功能,也是肌肉的主要合成材料。因此,如果是過於注重「增肌」的話,可能就會導致這三種氨基酸過多,影響色氨酸的攝取。

所以,蛋白質適量就好,不需要太多。並且,如果想提高色氨酸的攝取,不但不能少吃碳水,反而要攝入一定量的碳水。

爲什麼呢?因爲:適量的碳水能刺激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能消耗掉前面說的這三種支鏈氨基酸,爲色氨酸進入大腦清空障礙。因此,必須保障一定的碳水攝入,才能提高大腦中色氨酸的含量。

簡而言之,就是要注意飲食均衡,保持碳水、蛋白質、脂肪等攝入的比例適量。一般建議攝入碳水佔整體能量的50%-60%,蛋白質佔15%左右,脂肪佔20%-30%,這樣整體益處最大。

另外,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一個小技巧:可以在攝入足夠的碳水之後,再補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比如飯後喝一杯牛奶),這樣可以儘量提高色氨酸被大腦利用的效率。

2)合成血清素的過程,還需要大量的其他營養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B族、鐵、鋅、鎂和葉酸等。因此,保持營養均衡,讓身體不缺乏任何一種營養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3)人體所有的血清素中,大約90%在腸道產生,它們同樣會通過各種路徑影響全身的狀態。因此,保護腸道的菌羣,讓它們維持良好的活性(比如:避免高熱量飲食和低熱量飲食,兩者都會破壞腸道菌羣),同樣至關重要。

04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光照。

光照強度誘導着大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在較強的光照之下,血清素的分泌會增加;而在黑暗的環境中,血清素幾乎不會分泌。

這可以解釋非常多的現象。比如:爲什麼許多人到了晚上會容易情緒低落、胡思亂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晚上血清素分泌非常少,導致我們情緒難以自制。

同樣,爲什麼許多「夜貓子」性格通常會更脆弱、更多愁善感?原因在於:他們的一天裡面,所經歷的白晝更短、夜晚更長,因此整體的血清素水平更低,從而導致情緒更容易波動。

再比如:爲什麼大多數人在秋冬季節總會更容易感到憂鬱?這是因爲,秋冬季節往往白晝更短、陽光更弱,同時我們更願意待在室內,從而接收到的光照更少,導致血清素水平降低。

這種現象,醫學界有個專門的名詞,叫作「季節性情緒障礙」。治療它的方法也非常直接,就是增強光照。

所以,想提升整體的血清素水平,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儘可能延長每一天曬到太陽的時間,讓自己充分沐浴於陽光之下。

比如:最好在早上一醒來時就打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然後在陽光下待一會,做一做拉伸和簡單的活動,讓血清素開始分泌。這樣可以幫自己開啓精神十足的一天。

研究發現:對晚睡人羣來說,把入睡和起牀時間各往前推一個小時(也就是增加一個小時的陽光),可以降低23%患重度抑鬱症的機率。(Daghlas等, 2021)

白天的時候,如果有機會,儘量找有陽光的地方工作、學習,讓血清素充分分泌。這可以讓自己保持精神飽滿,避免睏倦和情緒低落。

休息時,儘量出門散步,比如利用午休時間或下午到傍晚的時間,出去走走、透透氣。這不但可以對衝久坐的傷害,也能讓自己享受更多的陽光。

週末時,也儘量不要宅在家裡,而是多出去走走,讓大腦充分適應和享受光照,這樣纔有助於調節血清素分泌的節律。

珍惜每一個有太陽的日子,儘量沐浴更多的陽光(做好防曬),這是讓自己維持良好狀態的有效方式。

05

除此之外,再分享幾個簡單有效的技巧:

1)練習正向的思考。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血清素的分泌跟情緒是雙向的。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血清素會導致我們心情愉悅,反過來也一樣,我們心情平和、舒適時,大腦分泌的血清素也會更多。(Perreau-Linck等, 2007)

所以,當你面對問題和困難時,試一試主動控制自己的思維,更多地關注那些積極的、安全的細節,對自己說:

我很安全,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有能力解決和應對它們。

這可以幫助大腦開啓良性循環,讓大腦分泌更多的血清素,從而讓自己進入更好的狀態。

很多時候,事情好轉和惡化,其實都在於我們的一念之間。你越是感到恐懼和焦慮,大腦分泌血清素的能力就會下降,使得整體的狀態越差,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反之,你越是讓自己相信「我能做到」,你的狀態就會越好,越能夠應對種種挑戰。

2)養成鍛鍊的習慣。

運動鍛鍊的好處,強調再多次也不爲過。

許多研究發現,運動能夠增加大腦中各腦區的血清素含量。這不但能夠改善心情,也能提高全腦協作的能力;2016年一項元分析發現:運動有利於緩解抑鬱症,效果跟抗抑鬱藥一樣好,副作用也更少。(Kvam等, 2016)

那麼,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什麼程度的運動呢?一個簡單的回答是:什麼樣的運動都可以。即使是短時間輕度的運動,也能非常快地奏效。

原因在於:我們的祖先會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在狩獵、採集和耕作上,因此,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更能夠適應活動的基因更容易傳遞下來。到了現代,儘管環境發生了鉅變,但是大腦對運動的重要性認知沒有改變,它依然認爲運動是一種變強的方式,也是一種生存的必要。

因此,對於現代人來說,絕大多數人的運動量其實都是遠低於大腦的需求的。只要你動起來,對大腦本身就是一種獎勵。

3)享受適當的放鬆。

許多人每天要麼在工作,要麼在刷手機。其實,刷手機並不是真正有效的休息,因爲它依然在用新鮮刺激「轟炸」大腦。

有效的休息,是讓大腦獲得寧靜,從工作和屏幕之前脫離開來,這樣才能促進大腦釋放更多的血清素。

比如:

聽自己喜歡的舒適的音樂;

在公園中休息,享受自然的平靜;

跟朋友一起聊聊天、吃頓飯;

到外面散步,體會片刻的安寧;

看一本喜歡的小說和散文;

做一做簡單的正念,打開感官,感受周圍的環境;

不妨把這些活動,安排到每天的工作和學習裡面,讓自己在工作告一段落之後,主動地進行休息,讓大腦和心靈放鬆下來。給大腦更多的機會分泌血清素,適應這種高血清素的模式。

掌控好生活的節奏,你才能掌控好生活。

來源 | 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

作者 | 李睿秋Lachel;編輯 | Spring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