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字節的AI耳機能硬起來嗎?

理想很豐滿

聽筒Tech(tingtongtech)原創

文| KAka

編| 饒 言

看起來,字節跳動的新款AI硬件OlaFriend耳機並沒有預期中的樂觀。

10月17日,OlaFriend耳機正式開售,相比發佈時的熱鬧,這次開售悄無聲息。

“花1199元,買一個小愛同學版的豆包?還不如繼續用ChatGPT。”

試用過字節跳動最新推出的AI耳機後,作爲豆包忠實用戶,張瑩對OlaFriend的印象是高開低走。

在體驗過只要手指輕觸耳機,鎖屏也能直接喚醒豆包對話帶來的新鮮感過後,張瑩發現,這款以AI功能爲賣點的耳機,既無法像科大訊飛的AI耳機支持同聲傳譯,搭載的豆包大模型,在英語對話上也不如ChatGPT體驗絲滑。

除了能更方便地對話豆包,張瑩還沒有體驗到讓她更耳目一新的功能。

圖:10月17日,OlaFriend正式開售

來源:OlaFriend官方微博 《聽筒Tech》截圖

一位豆包相關業務線的內部人士也告訴《聽筒Tech(ID:Tingtongtech)》,儘管頻繁使用到OlaFriend耳機做業務測試,但“即便是內部,也很少有人準備入手,畢竟價格太高,現在功能也有限”。

不過,即便推出後市場呼聲並不高,這款近期引發豆包用戶狂歡的豆包AI耳機,卻是張一鳴在硬件領域的又一次嘗試。

實際上,張一鳴對硬件的嘗試可謂執着,先後嘗試過手機、檯燈,甚至頭顯,但卻屢戰屢敗。

即便如此,張一鳴對硬件從未放棄。

今年9月,在完成對開放式耳機品牌Oladance的收購後,閃電式推出的豆包AI耳機OlaFriend,無疑承載着張一鳴未竟的硬件夢。

不過,嘗試總有風險。

試用兩天後,張瑩發現,OlaFriend耳機的語音喚醒會突然失靈,即便反覆喚醒豆包,另一端也只是回覆“請重新打開豆包App”,重啓無用後,張瑩無奈暫時切換回了原有的耳機。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樂觀而錯誤,還是悲觀而正確,距離OlaFriend耳機真正破圈,字節跳動還有一條艱難的路要走。

“豆包AI耳機火了,但目前沒打算買。”

作爲最先關注到字節跳動發佈了一款AI耳機的豆包用戶,00後方正的驚喜正在被社交平臺上的測評帖勸退。

在OlaFriend發佈之始,對於已經習慣用豆包來rv搜索解決生活中大部分問題,還會將豆包作爲AI朋友的方正來說,即便OlaFriend僅僅是能更加方便快捷的調用豆包,都足夠吸引其剁手。

但在搜索已有的豆包AI耳機測評後,方正發現,這款一度讓他願意花1199元的耳機,實際上只能調用豆包的部分功能,除了主Bot之外,他在豆包裡自行建立,“捏”出來的“智能體”(用戶在豆包內創建的專屬對話ChatBot)目前卻不能調用。

“花了更多的錢,但只能享受一部分的豆包功能,性價比實在太低了。”原本希望通過OlaFriend和自己捏出來的智能體每時每刻對話的方正,也決定先不入手,再“觀望觀望”。

除了氪金沒法解鎖的完整功能,價格也是阻礙之一。

相比起科大訊飛售價1000-1300元,能實現同聲傳譯的AI會議耳機;以及低至369元,同樣主打文心一言大模型實時調用的小度AI耳機,姍姍來遲加入AI耳機戰場的字節跳動,在價格力上並沒有真正打動消費者。

“目前展現出來的功能,用耳機加上手機打開豆包就可以實現,沒必要專門再買一個耳機。”方正直言。

而在測評後,自媒體博主阿穎也表示“一言難盡”,在他看來,如果只是“爲了跟豆包聊天而買個耳機,性價比着實太低”。

儘管戴上耳機後,隨時隨地都能喚醒豆包;需要推薦歌曲,就會自動發送汽水音樂(字節跳動音樂APP)的歌曲,但如果要求播放指定版權的歌如周杰倫的歌曲,就無法播放。

同時,如果要求導航,也會實時規劃路線,但這種偶然帶來驚喜的時刻,卻不是阿穎的剛需。

“如果有人在旁邊喊‘豆包’,它也會呼應。”阿穎直言,“但這是我自己的私密空間,並不希望會被旁人打擾到。”

另外,豆包AI耳機主打的英語陪聊功能,實用性也並不高。

對於忠實用戶張瑩來說,如今正在備考雅思的她,每天都會高頻地調用豆包查單詞,練習口語,但相比起本就擁有豐富海外語料庫的ChatGPT,豆包有時仍然會出現“中文亂回”的情況,“如果是爲了練習口語,我更願意爲ChatGPT付費。”

圖:OlaFriend開售當天的相關數據

來源:京東(左)、抖音直播間(右) 《聽筒Tech》截圖

正如方正和張瑩等人的體驗一樣,自10月10日開啓預售以來,消費者對OlaFriend的呼聲並不高。

10月17日,OlaFriend正式開售。截至10月17日中午12點,在京東OlaFriend旗艦店,這款耳機的銷量爲400+。在抖音直播間,在線的人數始終未能超過100。

在社交平臺,對OlaFriend的討論也並不高。不少筆記中,網友留言稱,“如果作爲AI耳機,功能不夠”、“如果只是作爲開放式耳機,還有更多專業的選擇”。

張一鳴執着的硬件夢

對於張一鳴而言,硬件夢似乎總是可望而不可及。

2019年,收購錘子手機一年後,暫停手機研發的字節跳動,將原錘子科技團隊組建的新石實驗室併入教育硬件團隊,配備AI攝像頭的大力智能作業燈出道即巔峰。

不過,遺憾的是,這一風光並沒有延續多久。

2021年,在大力智能作業燈突破百萬銷量後,2022年,字節跳動教育硬件業務負責人楊康轉崗,硬件團隊只剩下質檢和銷售團隊。根據晚點報道,2022年字節跳動還有幾十萬檯燈存貨待售。

教育檯燈折戟,張一鳴盯上風頭正勁的VR頭顯。

2021年,字節跳動花數十億元拿下估值不過30億元的PICO。據媒體報道,隨後,字節跳動向Pico投入了大量資源,包括技術專家、大IP合作,以及全平臺的流量支持。

不過,重金收購併大量投入的PICO再一次擊破了張一鳴的硬件夢。據媒體估算,在兩年數百億元的投入下,寄予重望的PICO 4銷量不過30萬臺,整體日活不到10萬,最終PICO團隊也迎來了裁員和業務線的收縮。

如今,執着於硬件的張一鳴,再次押寶AI耳機。

不同於沉重的頭顯,更輕盈、更便攜的耳機被業內認爲是更爲接近可穿戴設備的形態之一。

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4年8月,AI耳機對比去年同期銷量增長763.3%,銷量增長1447.2%。

以開放式耳機新秀Cleer爲例,創始人吳海全透露,Cleer ARC II音弧不僅早已宣傳起了AI功能,2023年的銷售目標已經是7-8億元。

而其今年4月推出的全球首款開放式AI耳機,也登陸董宇輝直播間,1399元的單價,6分鐘賣出2600單。

更重要的是,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推出AI耳機,是張一鳴和字節跳動在探索AI技術與硬件結合的更多可能性。如果成功,字節跳動在AI應用領域便有可能領先其他同行一步。

圖:OlaFriend的相關介紹

來源:OlaFriend官方微博 《聽筒Tech》截圖

但OlaFriend最終是否能夠承擔這一重任,目前來看,仍是未知數。

畢竟市場上,科大訊飛的AI耳機已經佔據絕對的市場地位。更何況,即便是有豆包加持,OlaFriend目前的應用場景也有限,是否具備極強的競爭力,尚未可知。

另外,隨着AI硬件市場的快速發展,誰也不敢保證,AI耳機領域會不會擠入新的競爭者。這對OlaFriend而言,也是潛在的威脅。

而在不少消費者看來,今年4月推出的Cleer,在語音交互上已經具體到喊一聲“茄子”,就能觸發拍照功能。

相比之下,價格高昂,功能頗雞肋的字節跳動AI耳機OlaFriend,似乎現階段更像是一種豆包用戶內部的限定內測品,尚未真的調動消費情緒。

市場依然期待

當然,並不是所有聲音都不看好OlaFriend耳機。對於字節跳動的這款新產品,市場同樣有認可的聲音在。

一些經銷商看好OlaFriend,在他們看來,有豆包的加持,這很有可能是一款極具潛力的產品。。

“雖然字節跳動的AI耳機定價1199元,但實際上競品是開放式耳機一哥韶音和新秀Cleer。”

OlaFriend耳機的經銷商魏瑋表示,在開放式耳機市場上,相比起韶音810、710、910、Cleer、拜亞動力等前輩,字節跳動的OlaFriend佩戴舒適度、穩定性、通話效果,以及音效都更優秀,“綜合分在85以上,價格更便宜。”

“AI智能體是成長型的,會越用越智能。”魏瑋表示,無論是字節跳動還是百度,都在嘗試AI+的更多可能性。

在魏瑋看來,作爲開放式耳機,OlaFriend的加入也讓耳機賽道有了更多的危機感,“如果競爭對手不跟進加入AI功能,就會慢慢被市場淘汰,而即便跟進,也會落後於OlaFriend。”

對於張一鳴和字節跳動而言,AI耳機或許也是一次樂觀的新嘗試。

來源:OlaFriend官方微博 《聽筒Tech》截圖

“字節跳動耳機後面還會有新功能,目前正在測試。”前文所述豆包相關業務人員亦透露,作爲張一鳴新硬件夢的入口,擁有2000萬日活用戶的豆包,不僅有足夠的用戶來調試產品的交互效果,更有抖音、TikTok在海內外做流量池引流,字節跳動依然最有希望率先在AI硬件領域實現突破。

雖然對目前的OlaFriend有些失望,豆包的“忠粉”們也同樣對其抱有期待。

“作爲豆包用戶,還是希望字節跳動儘快更新同聲翻譯的功能。”購入豆包AI耳機後,阿穎仍在等待豆包在AI耳機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對他而言,花1199元買下目前功能單一的OlaFriend,是爲了押寶“用豆包耳機調用抖音、番茄小說的一天”。

就在此前,癡迷於火星夢的馬斯克,在一次播客採訪中也提到,“我寧願樂觀而錯誤,也不願悲觀而正確。”

或許,張一鳴亦有此想法。

AI耳機是否能托起張一鳴的硬件夢,或許暫時難下斷言。不過,放下炫酷的概念,迴歸消費者需求本身,纔是“豆包們”走向未來的真正解法。

(頭圖來自OlaFriend官方微博。)

(文中阿穎、魏瑋、張瑩、方正均爲化名。)

(聲明:本文僅作爲信息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