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痛那裡痛 介入性治療免開刀

花蓮慈濟醫院21日舉辦「健康講座~揭開疼痛治療的神秘面紗」,由疼痛科主任王柏凱(左一)主講。(慈濟醫院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下背痛已經1個多月,走路沒辦法走太長時間,要看哪一科?」花蓮75歲劉女士因下背痛,腳經常無力、走不遠,甚至睡不好,就醫檢查發現椎間盤退化及骨刺增生,醫師表示,骨刺大部分爲骨骼和關節的磨損後或退化而形成,多數不會痛,但壓迫或刺激到周圍神經、軟組織(如肌腱和韌帶)時,就會疼痛、發炎,仍要找出疼痛的真正原因。

《中國時報》21日與花蓮慈濟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揭開疼痛治療的神秘面紗」,由疼痛科主任王柏凱醫師透過生活中常見的疼痛實例,讓民衆瞭解有些疼痛可以不用手術,先透過不同的介入性治療,減少疼痛問題,進而改善生活品質,吸引超過百位鄉親聆聽。

面對「痛」,病人只能吃藥、復健,或開刀才能解決嗎?王柏凱說明綜合性的治療計劃,包含介入性治療、藥物治療來控制疼痛,介入性治療分爲神經調控治療與結構治療,神經調控治療包含神經阻斷術、硬脊膜外注射術、高頻熱凝術等;結構治療則是包含韌帶、肌肉、關節注射治療以及神經沾黏剝離術(神經鬆解術)、椎間盤注射、玻尿酸注射、增生療法(再生療法)等。

他說,這些治療方式不僅能用於常見的膝蓋疼痛的問題,還有現代人常見的頸椎痛、五十肩、肩關節炎、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骨刺等,以及其他疼痛包含三叉神經痛、足底筋膜炎、皰疹神經痛(皮蛇)等都能在疼痛科得到改善。

疼痛科門診也能幫助皰疹後神經痛病人,王柏凱說,依疼痛狀態採漸進性治療外,嚴重則可透過介入性治療來改善,除了可以改善疼痛以及修復組織,還能減少藥物使用、增加活動力、加強復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