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誰在互聯網上學這麼“硬核”的AI?

作者 | 阿虎

編輯 | 張潔

前陣子大火的“AI屆拼多多”DeepSeek,在走紅之後又出現了不同的爭議。

一邊是網友們沒玩明白這個模型,一邊是技術出身的博主們大肆吹捧“DeepSeek V3優雅”,甚至雷軍都下場招攬DeepSeek的AI人才,一度成爲了“小米嚴選”。

我們 也很 好奇這一開源AI模型究竟表現如何,就去網上衝浪了一番,發現有科技博主下場詳細分析了一波DeepSeek模型的優勢所在,有數據、有對比、有圖片,說服力極強。

部分答主截圖

再往下翻翻,在一些不曾注意的角落,有一羣人正就“AI話題”討論得風生水起,諸如:

既有誰都能說上一嘴,發表一兩句看法的話題,也有專業性極強的AI知識分享。

比如,浙江大學計算科學與技術博士“傅聰Cong”預測,大模型的熱度會走入冷靜期,還拋出了“技術成熟度曲線”這一概念進行解釋,引發了關於大模型價值的討論。

我們還關注到開源社區HuggingFace首席技術官好奇“中國企業爲什麼能在開源AI中脫穎而出”,也看到有人分享AI重塑自己職場的小故事。

Julien Chaumond提問頁面

這些討論都來自最近知乎發起的“互聯網破局者-2025互聯網十問”。

2012年和2018年,知乎曾兩度發起“互聯網十問”活動,彼時,圍繞移動互聯網,引發了關於“手機”“互聯網前途”“信息爆炸”諸多討論。 2025年,知乎重新推出“互聯網十問”,這一次大部分的討論都和“AI”相關。

阿里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劉偉光提出了關於通用型人工智能的問題,聲動活潑聯合創始人丁教和網友們一起探討AI和職場。更多的從業者給出了具體的回答,AI大模型從業者曹宇、蘇洋拆解了技術向的嚴肅議題......

一大批AI領域的專業人士都在本次活動中分享自己的觀察、想法以及一手的AI技術和進展。

到底誰說 AI沒有熱度了? AI在這可太熱門了。

謝邀,人在知乎,剛學了AI

這一次不是玩梗,在知乎,我看到了與日俱增的AI濃度,也看到了更“硬核”的學AI方式。

第一次看到AI專業話題如此出圈,還是在微軟(中國)CTO韋青開啓的“我們距離實現真正的通用型人工智能還有幾步? ”圓桌下。

這個話題爲什麼這麼熱門? 幾個月前,Sam Altman直言掌握了AGI密鑰,並且宣佈2025年(對,就是今年)會出現AGI。

自從推理模型o1、世界模型概念出現之後,AGI成爲了更頻繁被提及的詞。 在AI領域,大家一邊期待通用型人工智能(AGI)的出現,一邊懷疑這是AI最大的泡沫。

不同身份的答主結合自身的經驗,從行業、學界、技術等各個視角切入,進行了AGI知識的科普, 幾乎涵蓋了全網最完整、最深度的分享。

比如,《微見》主播“秦曠”給出了AI大佬們對AGI實現時間的推測,自己預測還得10年AGI纔會出現。 知乎答主“蘇洋”從起、承、轉、合四個部分切入,提到只有將人才聚集一起才能加速AGI的到來。

“強化學徒”表示LLM就具備了AGI雛形,所以只要給大模型更加豐富的API接口,“它就可以破開伊甸園的枷鎖,徹底凌駕人類世界”。

還有一條高讚的回答來自奇略科技的創始人“雲天外”。

他以“大象裝進冰箱”作爲類比,解釋了大家對於通用型人工智能的想象,是“有足夠大的冰箱”,而事實上真正的AI是適應各種需求的產物,既可以裝進龐大的大象,也可以裝進長頸鹿、魚、鳥等各種生物。

我看到最詳細的一條分析,是大模型從業者“鶴嘯九天”的回覆。他從頭回顧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講到AGI等級,並解答了現在大家最關心的“大語言模型是不是AGI”“最新的AGI研究進展”。

“鶴嘯九天”部分回答內容

圖片、數據和文字相結合的呈現方式,看上去就是一節關於AGI完整的免費課程。 他們是真的想教會我AI。

除了極具現實意義的通用型人工智能話題,HuggingFace CTO Julien Chaumond提出關於中國開源AI的問題,得到了從業者們的熱烈討論。

此前,一張可視化數據圖顯示,阿里Qwen系列模型下載量在HuggingFace上一騎絕塵,達到了26.6%。 中國開源AI的發展,也是在海外跑起來了。

AI模型的脫穎而出,也激發了社區網友們的討論欲。

“傅聰Cong”提到,中國網民佔世界55億網民的20%,每天在互聯網上貢獻了海量的內容數據。 這些數據同時是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人工智能話題答主“桔了個仔”則認爲,得益於國內市場和投資環境,可以能容納多個開源模型同時發展,良性競爭。

答主“傅聰Cong”和“平凡”評論區

我目睹了各個AI大佬們不同觀點的交鋒, 也 見識到科技從業者們的“快樂瞬間”。

在義柏合夥人黎竹巖提出的問題下,有人分享了和學術圈大佬韓家煒教授共進早餐,消除大模型焦慮的故事,也有AI從業者親手參與開發AI硬件產品,還有更多人在2024年追逐和探索了新的AI方法論……

一大波AI相關的專業人士在一問一答間找到了自己的賽道。 普通玩家們不僅能學到點專業知識,還能掌握具體的實操方法。

比如,在播客廠牌聲動活潑創始人丁教“面對AI引發的未來職業市場變化,如何選擇值得持續學習的技能? ”的圓桌下,答主“當年明日”分享了自己的AI學習路徑,並推薦了知乎知學堂上的AI應用課程。

聚焦在某個具體場景的各種AI工具,比如,用AI搞定體制內材料的,AI PPT指令彙總的,如何完成數據分析等等,任何能夠想到的職場AI技巧,都被答主們整理回覆在這個圓桌下。

還有人總結了一些AI時代需要學習的技能和方法,消除大家普遍擁有的職場焦慮。 知乎十年新知答主“程墨Morgan”認爲重複性高、存在固定模式的技能不值得持續學習,投入到真正熱愛的領域,自然就會發現其中的技能。

從AI搞副業的辦法、AI製作紅包封面到大模型技術、開源AI,各種吐槽、觀點和圓桌,讓你學懂AI,知乎大佬們可謂想盡辦法。

AI相關內容超560萬篇,

爲什麼知乎成了AI內容集散地?

無形之中,知乎已成爲高密度討論AI的社區。

以上週最熱門的科技界盛會CES爲例,專業人士的各種前瞻信息、現場直擊都第一時間在知乎上出現。我們甚至看到了有答主分享自己參與“AI頂會”NeurIPS的學術成果和工作進展。

知乎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知乎AI相關內容累計有560萬篇,累計問題超過87萬個,參與創作過AI相關內容的作者數近169萬,知乎的AI專業創作人羣也在不斷壯大。

除此之外,很多AI圈內人還會親自下場回覆提問,比如,AI大牛李沐、機器學習領域專家吳恩達、零一萬物CEO李開復、面壁智能創始人劉知遠等等,讓知乎成了AI領域的 重要 討論場。

在李開復談論中國AI企業的評論區裡,既能看到網友們高階專業知識輸出,也有圍繞搭建AI智能體的小範圍討論。

另一方面,關注AI技術和應用的答主們不僅關注AI大模型的“涌現”,也愛聊顯卡性價比和模型工具部署心得。他們輸出了大量高質量的回覆內容,相關內容頻頻登上知乎熱榜。

算法、算力、數據既是AI領域的三駕馬車,也是知乎上備受熱議的“香餑餑”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關問題上誕生了不少獨屬於知乎的內容。 “如何看待黃仁勳稱發燒友不差錢,性能纔是關鍵? ”這一問題下,答主們對其的討論涵蓋了算力科普、遊戲投資等等。

因而,如果我想對一個AI問題刨根問底,獲得多角度的答案,知乎或許會是首選。

更重要的是,平臺本身也在探索AI相關能力。2024年6月,知乎發佈了AI搜索產品“知乎直答”。

據 “ AI新榜 ”發佈的“AI新榜-AI 產品榜 ” 顯示,“知乎直答”連續3月躋身國內榜前20,平均月訪問量超300萬。 以知乎社區內容爲核心的AI搜索功能,想重新發掘平臺上的內容,給用戶提供更高質量,且可以追溯來源的回答。

知乎上有大量這樣完整、專業的問答和創作案例。 它最大的優勢在於,在“玩賺AI”的同時,還建立起了AI專業深度閱讀的內容陣地。

正如知乎創始人、CEO周源提到,社區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討論和交流的場景。故事及其敘述方式之於人的啓發,有時遠遠大於直給的一個簡單答案。

「AI新榜交流羣」進羣方式:添加微信“banggebangmei”並備註姓名+職業/公司+進羣,歡迎玩家們來羣裡交流,一起探索見證AI的進化。

歡迎分享、點贊、在看

一起研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