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職院的思政課“走新”更“走心” “沉悶課”何以變爲“活躍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劉娜英

2024年11月16日清晨,一節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山東省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水杉閱讀林中開展,會計系教師李莘與一名大二學生在鏡頭面前共同授課。這節課沒有教室,卻有數百名學生在手機端用心聆聽。

這節直播課從早上七點開始,一直到八點正式課程開始前結束,在學生中呼聲甚高。

這所學校讓思政課“走新”更“走心”的創新實踐持續已久。該校以打造“全方位大思政育人”爲中心,持續推動課程思政推陳出新、思政課程改革創新。

直播課堂,讓思政課“火起來”

除了早間的思政故事伴讀直播,該校的優質思政課程同樣全面轉向了00後喜歡的新媒體平臺。

過去的一年,學校在抖音、B站、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了數百場校園優質思政課直播,獲得了數十萬人次的觀看流量。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讓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提高了課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相較於傳統課堂,創新的方向就是既要讓學生覺得生動有趣,又要讓學生唾手可得。”學校思政部主任喬蕾說道。

從傳統選題到新媒體選題再到學生自主選題——通過一節節直播課,學生深度參與到了思政課學習中。學生們積極思考、討論,彈幕頻發,直播課堂的超強互動性是傳統課堂難以比擬的。

從講臺到操場,從操場到樹林間,昔日“沉悶課”華麗“變身”爲深受學生喜歡的思想政治教育“彈幕課”“活躍課”。

“這堂思政課不僅好玩有趣,也讓我們收穫滿滿。”2024級學生劉航說。

“通過直播課堂,思政課的內涵式發展突出了實踐導向,拓展了全面育人新生態新格局,促進學生在大環境、大平臺中自主學習、實踐、養成。”該校宣傳統戰部部長萬基茹說。

以賽促教,讓思政課“有滋有味”

多年以來,學校致力於構建一支專職爲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杜寶偉就是這樣的年輕思政課教師代表之一。在她看來,自己的快速成長與學校對年輕教師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作爲一名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功底,更要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的教學技巧。”她說。

備賽2024年度山東省高校思政課“萌新磨課總會”時,每準備好一個教學節段,杜寶偉都會拿到自己的課堂上進行試講,同時,教研室也爲她組成專項團隊,分章節分任務細化課程設計,反覆推敲修改不斷打磨。

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最終幫助她在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教學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爲了讓學生“有滋有味”地上好思政課,學校也在信息化教學上下足功夫。

該校在“網絡教學平臺”“智慧樹”“雨課堂”“智慧職教”“超星”等衆多端口上線教師教學平臺,爲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互動工具,讓老師們可以將這些資源和工具融入教學中,使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

老師們也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課前學情分析、課上互動、課後評價,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將抽象的理論講述轉化爲生動、有趣的故事化表達。

在教務處厲成龍看來,“這種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爲大學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實人生根基,成爲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讓“行走的思政課”融入社會大課堂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價值觀的塑造和人格的培養。

“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這一理念已成爲該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學校積極推動“行走的思政課”項目,讓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大課堂。海洋技術系“東蝦西移”實踐團隊在乾旱的南疆沙漠邊成功培育出龍蝦產業,電子信息工程系“數智益暖”實踐團隊成功開發了將AI大模型技術應用於未成年人檢察保護領域的“護未安瀾”小程序……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提高了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更深刻讓他們理解了社會政策和國家戰略的深遠意義,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024年暑期,學校面向全體在校學生組建了校、系、班三級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基層,鼓勵大學生以青年之眼見證時代變遷。

其中,1支入選全國高校2024年青年志願者關愛行動“七彩假期”志願服務團隊,兩支立項省級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全校組建了11支校級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各級各類實踐團隊共組織超4000人蔘與。

“‘行走的思政課’更加註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學習和成長,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國家的發展變化,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在實踐中深化認識,提升自我。”該校黨委副書記邵長勝說。

浸潤式思政,構建全方位育人環境

2024年學生社區文化節中,通用航空系學生陳譯偉憑藉講述男生宿舍故事的《宿舍公寓裡的青春》一文,拿到故事徵文比賽的第一名。

“思政教育不應侷限於課堂,而應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該校黨委副書記、院長蘇海勇認爲,“浸潤式的思政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校園裡時刻都感受到思想的薰陶和價值觀的引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校園文化到公寓文化,從課堂文化到食堂文化,學校用心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

這所學校不僅將“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作爲校園文化的核心,通過設立工匠文化長廊、樹立工匠人物榜樣等方式,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不斷受到工匠精神的薰陶和激勵,還定期舉辦“公寓文化節”和“社區文化節”,以此增強學生宿舍的凝聚力和學校集體的歸屬感。

“未來, 學校將繼續堅持‘全方位大思政育人’的理念,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模式,讓思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該校黨委書記肖梅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