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不變的是賴清德
(圖/本報系資料照)
有誰必需在極少資訊、風險極高情況下分析他人個性?一般認爲是在他人不配合、又有可能危害性命時,就像是剖繪連續殺人犯。但分析人類行爲的黃金標準到底是什麼?從1972年創立了行爲科學小組開始,聯邦調查局FBI爲建立性格分析系統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跟經費。聽起來是個學習如何以貌取人很棒的起點?但其實剖繪無效,這只是僞科學。
發生在1948年,一位大學教授伯特倫‧佛瑞讓學生做了書面性格測驗。一週後他發給每位學生描述其個人性格專屬剖繪檔案的測驗結果,佛瑞請學生以0至5分評分,5分最精。全班學生給出的平均分數爲4.3,只有一位學生給低於4分。接着佛瑞向學生公佈真相,所有人收到的剖繪其實完全一樣。但每位學生拿到檔案時都說:「對,我的確是這樣。」那次佛瑞的剖繪檔從哪兒來的?其實是一本占星書。
有50萬粉絲的部落格演說作家艾瑞克‧巴克,寫下《和他人相處融洽》一書指出,就算你未受過訓練,搞不好也能分析的一樣到位。2002年的研究顯示,主修化學的大學生竟比受過訓練的兇殺案調查員,還能提出更多合理的剖繪。
英國政府曾調查藉助剖繪辦案的184起犯罪中,發現竟然只有2.7%確實有幫助。花了龐大預算,建立起性格分析系統,其實並不管用。
我們習慣以貌取人,在心理學這叫「巴納姆效應」。或許你會覺得相信塔羅牌或水晶球的人智商僅有個位數,但多數人都會受到這種偏誤影響。占星家的人數遠比天文學家更多,根本原因是人容易「在無意義之處發現意義」,就像感情告吹歸諸於水逆。分析他人時,真正的挑戰往往不在對方身上,而在我們自身。以爲學會肢體語言或測謊技巧能解讀他人,但其實是自身的認知偏誤。
憲法法庭日前針對死刑做出「有條件合憲」判決,被質疑是實質廢死,有人擔憂揹負61條人命的性侵、分屍等37名死刑犯有可能被釋放。不論你支持哪邊,我們對死刑犯是否都存在着自我認知偏誤?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上再說一次「四個不變」,強調無論喜歡稱呼中華民國、臺灣還是中華民國臺灣,「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我們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我們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我們世世代代,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看穿吧!真正不變的是賴清德。(作者爲臺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