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纔是問題的原因

(圖/新華社)

馬克思和凱因斯都認爲經濟自身無法實現穩定持續的再生產迴圈,他們共同對策是用政府幹預,取代市場無序競爭。雷根卻說,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造成問題的原因。雷根的回答既令人困惑,卻又無比的深刻。

社會再生產的有序迴圈必須是將所有的產出都賣掉,馬克思認爲是資產階級的剝削,使得勞動階級日益貧困化,他們的所得不足以支撐需求,資產階級則消費不掉他們的所得,兩者之和,總需求小於總供給,失業增加,危機爆發。對策是消滅剝削階級,由政府分配社會產出。凱因斯則認爲隨着經濟增長,增量消費與增量投資勢必遞減,儲蓄上升,商品賣不掉,總需求小於總供給,所以政府應將百姓不花的錢借來花掉,使總供給等於總需求。

馬克思和凱因斯的方案貌似截然不同,一個是建立公有制,剝奪剝奪者;另一個是政府借款,代民衆支出。因爲沒有暴力革命,凱因斯方案要更加溫和,更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他們的共同特徵則是用政府決策代替民衆選擇,行政手段代替市場競爭,而這正是雷根及哈耶克等人所堅決反對的。

政府是問題的原因,是政府的運行機制一定背離他們的初衷。首先政府收集和處置資訊的能力滯後,當民衆將資訊通過各級官員傳遞給決策部門,決策部門再下達指令,市場情況已截然不同了,滯後的指令必然是對市場的擾亂。

決策不是謬之千里,就是錯得不着邊際。自由主義學派甚至認爲,價格只存在於成交的瞬間,根本無法預測。且行政手段是強制,市場運行靠自願,兩者不相容,行政手段天生破壞你情我願,所以最多緩解眼下矛盾,卻必然種下長遠的更深刻的危機。可見,讓政府去做它無法勝任的事,最好的結果就是懷着高尚的動機和純粹的感情,擾亂和破壞市場的運行。

更不用說,只要權力高度集中,宵小之輩必應運而生,他們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迎上司之所喜好,講上司之願聽,做上司之想看,結果一定將最爲英明睿智的上司忽悠得毫無方向。更可怕的是官員還會結幫成派,即便上司發現問題,也非常可能投鼠忌器,聽任尾大不掉。於是政府的極大精力用來維繫官場內部的平衡,而不是促進外部市場運行,甚至爲了官場平衡而犧牲市場運行。如爲堅持打倒別人或不被打倒,不惜信口雌黃,讓成千萬上億生靈塗炭。因爲一錯必離譜,回頭要清算,所以只能咬緊牙關,不死不休,損失愈來愈慘重。

分權政府受4年一度選票的制約,他們不敢蠻橫、荒誕至極端,但是,政客們玩手腕、搞陰謀、鑽法網、操縱民意、誤導決策,也會讓經濟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好在分權制衡避免劍拔弩張,血流漂杵,但對經濟的傷害仍然不容低估。

經濟的發展靠企業家,靠創新,而這些不僅非常個性化,甚至離經叛道,而政府則要統一管理,抹殺個性,剔除異端,擠壓創新空間。且政府決策成本和收益都由全社會共同分擔和享有,企業家則都由自己承擔和享有,企業決策比政府更高明、更審慎、更有效率,所以用政府來解決問題,不管是暴力的還是溫和的,都是在不斷製造問題,即便緩解之策,也會造成更大問題,而不是從根本上避免問題。

這就是雷根及哈耶克認爲政府是問題的原因之所在,所以政府應從經濟活動中退出。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政府的職責只能是對內維持公平正義,對外防範異族入侵。民衆仍應對政府保持高度警惕,以防它權力膨脹、蔓延與越界,造成對經濟的損害。(作者爲大陸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