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怎樣補助才合理
(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日立法院審預算,在野黨立委提案刪減許多政府對民間的補助,引發一些領補助的藝文界人士出來抗議。然而臉書粉專政客爽揭露,綠委林昶佐的傳記電影「衝組」雖然在票房悽慘,但在2017年電影殺青後還能申請到拍攝住宿補助,244萬元票房竟能獲得8倍的1900餘萬元補助金。因此,其實社會應該藉這機會好好反思,到底怎樣的政府補助纔是合理且有益的。
首先必須釐清一個觀念,過往政府補助時常說要扶持特定的國造產業,然而現實上,如今的中華民國治權所及地區只有2340萬人口與3萬6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市場資金都有限,因此我們不可能像一些大國一樣讓許多產業都能在一段時間的政府補助後就順利發展茁壯自給自足,因此,哪些產業是真的有必要扶持而給予補助的,就必須慎思,否則就像國產汽車補助扶持了多年,如今結果如何?
再來,補助的目的,絕非單純讓領錢的人或公司賺更多而已,而應該要有讓該產業從而進步並讓消費者獲益的目標與效果,否則如果像這幾年政府推行租屋補貼政策之下,許多房東趁機大漲房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那麼,有益且合理的補助應該是怎樣,舉例而言,爲協助業者減少使用塑膠瓶裝水,環境部將提供補助措施,鼓勵業者減少瓶裝水的使用,若業者達成減量目標,每案可申請3萬元補助。只要藉由補助的方式鼓勵,讓旅宿業者至少在每層樓都裝設飲水機,就可以不需要再繼續於每間房內提供塑膠瓶裝水,既可達到環保目標,也不至於造成旅客的不便或多花錢。這種就是有意義的補助,既可促進環保,又可避免業者只是領了錢卻不做有益的事不思進步。
所以政府是否應該補助特定項目,須個案檢視,而被砍補助者若心生不滿,最好的做法應該是端出其作品,說明補助的合理性,否則假想一下,如果有人領了補助多年,都還是隻能產出既沒市場又沒研究價值的內容,甚至反過來一味幫着特定政黨宣傳特定意識形態的內容。
舉例來說,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間宣傳「健康的人不用一律戴口罩」,或者在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時大談萊豬多麼安全美味,那麼這樣的補助,不該停嗎?用國家的錢補助宣傳這種東西,你能接受嗎?(作者爲新黨輿情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