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盤後發聲,直面“退市將明顯增加”恐慌情緒,兩個重點強調

財聯社6月6日訊(記者 林堅)近期關於退市及ST規定的討論有所升溫,也出現了不少誤讀,其中就連帶着ST以及微小盤股的連續殺跌。6月6日17:55分,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就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ST、退市情況答記者問,迴應了兩大市場近期關切。市場期待糾偏的到位,緩解短期恐慌。

定調一:預計短期內退市公司不會明顯增加

一是迴應了退市的速度以及力度問題。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表示,預計短期內退市公司不會明顯增加。

他談到,ST、*ST制度的目的是向投資者充分提示上市公司相關風險,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申請撤銷。其中,ST爲“其他風險警示”,不會直接退市。這些上市公司的相關問題和風險,大多已通過立案公告、責令改正措施、財務信息披露等方式多次反覆提示。

*ST爲“退市風險警示”,今年以來,已有33家公司觸及退市標準,其中面值退市22家,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正在逐步形成。2023年全年退市47家,退市新規設置了一定過渡期,預計短期內退市公司不會明顯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郭瑞明明確提到“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正在逐步形成”。綜合記者採訪以及觀察,目前市場正在構建進退有序市場格局。證監會此前強調,退市監管的原則是“應退盡退”,沒有也不應該預設數量。退市新規對各退市情形設置了具體的指標,出清的範圍清晰、明確。

今年新“國九條”和證監會退市意見4月12日出臺,交易所相應修改股票上市規則。本次退市規則修改着眼於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精準出清劣跡、績差風險公司。

近日,財聯社在《新國九條落地40天,近百家上市公司被ST,平均每天超2家,16家鎖定退市》《又一輪ST股猛烈殺跌,投資者焦慮ST新規加大損失,該如何看待最新變化?》等報道中有過報道,受訪的業界人士認爲,新規的實施有效地遏制了部分劣質公司的股價炒作現象,降低市場投機氛圍。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記者,“退市新規的推出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一步,能夠提高市場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本市場的整體質量,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定調二:支持投資者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二是迴應了投資者保護以及賠償的相應問題。郭瑞明表示,證監會支持投資者依法通過訴訟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也將引導和支持投資者積極行權。

據郭瑞明介紹,近期已通過支持訴訟、代位訴訟等方式,起訴多家存在違法違規的退市公司和風險警示公司,2家已獲一審法院勝訴判決,5家已獲法院受理。有維權律師預測,這一數量也將擴大,不過投資者也期待更多維權制度,更清晰的賠償制度出爐。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此次迴應與說明,有受訪人士感受到,監管部門對於市場關切的迴應速度在加快,以及迴應的內容更加充實。一是今年4月中旬,“不分紅就退市”的市場解讀有過一段時間發酵,市場出現一定誤解與恐慌,彼時,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已就分紅和退市有關問題答記者問,進一步給市場明確了定調以及清晰解讀;另一方面,監管的迴應給出了更多準確的數據支撐以及制度依據的文字說明。

以最新一次記者問內容來看,郭瑞明談到,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新增99家公司股票被實施ST或*ST:其中,ST公司44家、*ST公司55家。與往年相比,滬深兩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同期新增此類公司117家、78家、81家,今年到目前爲止變化不大。

截至目前,滬深兩市ST板塊共有169家上市公司;其中,ST公司85家、*ST公司84家,數量略少於2021年(202家)、2022年(184家),略多於2023年(164家)同期。

他還表示,根據市場規則,每年4月30日年報披露結束後,問題公司的股票會因各種原因被實施ST或*ST,包括財務數據不達標、大額資金被大股東佔用、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按照4月底新修訂的滬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今年的主要變化是,爲嚴懲造假行爲,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行政處罰但未達重大違法退市標準的,將被實施ST,目前已有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