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新時代民族團結小小石榴籽

“敬禮!”

6月1日的天安門廣場上,有一羣觀旗兒童。他們目光真摯,朝着國旗的方向莊嚴地敬少先隊隊禮,齊聲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在升旗儀式完畢後,他們還久久地沉浸在雄壯的國歌聲和護旗方隊鏗鏘有力的步伐聲中。

他們是來自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56個民族100名少先隊員。5月27日至6月1日,他們作爲“紅領巾愛祖國 石榴籽一家親”全國各族少年兒童“六一”赴內蒙古、北京實踐營營員,參加了“同心共畫 共創未來”活動、“‘植’此新綠,共‘樹’未來”活動、“石榴籽祖國行”主題隊日活動、“向國旗敬禮”活動、“紅領巾愛祖國——我心中的五星紅旗”國旗傳遞等系列活動,發佈少先隊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倡議,在知識學習、實踐體驗、分享交流中感悟“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深刻內涵,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着。

近年來,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深入實施青少年“築基工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百千萬”工程、“石榴籽一家親”主題實踐、“同上一堂課、同唱一首歌”活動,促進各族少年兒童交往交流交融。本次實踐營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論述,教育引導少年兒童從小樹牢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本次活動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民委、全國少工委主辦,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內蒙古自治區少工委、團北京市委、北京市少工委承辦。

知識學習 強化新時代民族團結教育

“媽媽很早以前就跟我講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當時只有12歲和9歲的她們,用生命保護集體財產,還因嚴重凍傷落下終身殘疾,這非常觸動我。”潘裕熹來自中國香港,是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朝天小學港澳子弟班的一名學生。此次實踐營活動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和龍梅、玉榮奶奶面對面交流。

5月28日,實踐營在青城呼和浩特市正式啓動。開營儀式上,“草原英雄小姐妹”身着蒙古族特色服飾,講述60年前放牧集體羊羣時與暴風雪搏鬥一晝夜的故事,感染了在場每一個人。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爲增強少年兒童對民族團結的認識,此次實踐營開展了英雄人物故事分享系列活動,孩子們和“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等曾經只在書本上了解的優秀人物面對面交流,用心用情澆灌民族團結之花。

“當時只有19歲的都貴瑪養育28名上海孤兒,被譽爲‘草原母親’,她是一位偉大的額吉,她的事蹟展現了蒙滬人民心連心的真摯情感。”實踐營期間,錫林郭勒盟“國家的孩子”的後代格根琪,分享了爺爺被都貴瑪撫養的故事,令現場師生動容。來自上海市嘉定區民辦華盛懷少學校八(3)中隊的納西族姑娘劉璇眼泛淚光地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講述,實踐營結束後,她也要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小小篤信者、踐行人、傳播員,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小能量”。

5月30日上午,實踐營走進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開展“紅領巾愛祖國——我心中的五星紅旗”國旗傳遞首場活動暨首場升國旗儀式,與航天員楊利偉、桂海潮等共論航天夢。北京市大興區採育鎮第一中心小學四(5)中隊隊員張昊辰今年9歲,是此次實踐營100名少先隊員中年齡最小的成員之一,他興奮地向記者分享與楊利偉叔叔交流的喜悅。他坦言,實踐營的小夥伴雖然來自不同的民族、地域,但對航天的熱愛和團結互助的情感是相通的,“我們是一顆顆緊緊抱在一起的小小石榴籽”。

5月31日,在民族文化宮,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巴圖吉日格勒、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宣講“青騎兵”于丹,以及首都民族團結進步獎先進個人艾佳爲少先隊員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民族團結故事分享課。巴圖吉日格勒介紹了東風航天城的發展歷史以及軍民一家親的深厚友誼,于丹講述了齊心協力建包鋼的奮鬥精神,艾佳則從參與民族地區對口支援的經歷切入,分享“石榴因多籽相擁而飽滿豐盈,華夏民族因團結而欣欣向榮”的切身感受。

在昭君博物院瞭解和親文化和民族團結歷史,在蒙草種業中心開啓生態文明研學之旅,在首都博物館感受北京中軸線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中感悟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取向……在爲期6天的實踐營特色活動中,少先隊員用心感悟新時代中國的偉大成就,提升講好新時代民族團結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長爲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材。

實踐體驗 感悟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最愛的還是非遺製作體驗,只有動手實踐才知道非遺傳承的不易和各民族獨有的文化底蘊。”5月29日上午,少先隊員走進國家級農耕文化實踐基地——莫尼山非遺小鎮,參觀蒙古族皮藝非遺博物館並體驗製作皮藝掛件。來自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鄉小學的少先隊員達娘,向記者分享了他第一次遠行的實踐感悟,“多姿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從多元聚爲一體,誰也離不開誰”。

除知識學習外,此次實踐營設置了各類非遺文化體驗活動,讓少先隊員在實踐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56個民族缺一不可的深厚內涵,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我一眼就認出這個圓錐形房子是撮羅子。”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第四小學五(6)中隊的朱梓淼是赫哲族人,在莫尼山非遺小鎮聽紅領巾講解員介紹赫哲族生活習俗時,她主動向營員分享了赫哲族的捕魚文化和魚皮製作技藝。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宣威中學七(1)中隊的文光亞來自仫佬族,參觀民族文化宮時,他在麻江型銅鼓展示臺前駐足良久,還熱情地向同伴介紹這一承載着家鄉民族記憶的樂器。

“這次實踐營就是一堂行走的民族團結體驗課。”文光亞告訴記者,當看到呼和浩特市玉泉區24所中小學生親手製作的非遺畫冊以及各類瀝粉畫、紙漿畫、五穀畫時,深感作爲新時代少先隊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從瞭解、尊重各民族文化做起,要學會從動手實踐中體會“手作之美”,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從一開始的拘束到現在的無話不談,6天的相處讓孩子們變得親密無間,感受到56個民族就是一家人。”內蒙古自治區少先隊總輔導員孫安琴告訴記者,活動期間,少先隊員還親手繪製了長5.6米、寬3米的“紅領巾愛祖國 石榴籽一家親”畫卷,並贈送給民族文化宮。少先隊員在中國地圖樣式的畫卷上,描繪出各地紅色地標、文化地標、建築地標,一筆一畫間盡顯他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堅定信念。

此外,少先隊員在內蒙古青少年生態園親手種下75棵雲杉樹,命名爲“少先隊員林”,用實際行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

交流分享 打造別樣的愛國主義主題隊課

“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唱歌,讓我生動體會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團結精神。”5月31日,實踐營的少先隊員和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的少先隊員一同參與了“紅領巾愛祖國”慶“六一”主題隊日活動。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一小四(4)中隊的卓瑪康珠來自門巴族,她說,“這是我參加過的最有趣最豐富的隊課活動。”

據悉,爲給各民族少年兒童搭建平等交流、展示才能、增進友誼的舞臺,實踐營策劃了一系列少先隊主題隊課和交友活動,旨在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錫林南路小學,孩子們成爲“紅領巾愛祖國 民族團結我踐行”活動的主角,通過課本劇表演、詩歌朗誦、才藝展示等形式,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深種在心裡。活動中,出生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趙梓晴爲大家帶來了《七子之歌》小提琴演奏,獻禮澳門迴歸25週年;在內蒙古開往北京的列車上,師生們自發組織了“石榴籽祖國行”主題隊日活動,來自傈僳族的李趣深演奏樂器中阮,獲得了陣陣掌聲。

重慶市西藏中學七(1)中隊的王熙雯在實踐營閉營儀式上分享了此次研學之旅的心得體會。她表示,從重慶“山城”到草原“青城”再到祖國的“心臟”北京,不僅學到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還交到了許多朋友。活動中,她和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陳怡廷互換結對交友卡,約定未來要在彼此的家鄉再見,延續友誼,共結民族團結情,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