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連麥相親 年輕人的新型社交模式
二七九在社交平臺發佈的帖子 一位男嘉賓在直播間彈鋼琴 “520”返場直播間
河南的王婆相親大會熱度未退,年輕人又在直播間開發出了相親新模式:賽博相親(網絡相親)。這種新型相親模式以超高的自由度和極盡鬆弛感的聊天氛圍深受年輕人喜愛。相比傳統紅娘的角色,賽博相親直播間標配的“賽博紅娘”(網絡紅娘)無需依賴事先準備的話術,也不會強行湊對,她們更擅長的是掌控場面、調動氣氛。通過賽博相親,嘉賓完全掌握主動權。不過,這種新型相親模式能否爲年輕人的婚戀問題打開新局面,還有待考量。
網友圍觀
氣氛輕鬆表達“直白”直播連麥式相親備受關注
“我喜歡打‘直球’的。”直播間裡,一個男生正談論着自己的交友標準,“我不喜歡扭扭捏捏,玩欲擒故縱的小把戲,那樣我會很快跟她‘拜拜’。”說罷,男生咧嘴笑了起來,直播間還有另外七個網友正聽着他的發言。
這時,主持人文藝接上話頭:“挺好的,我覺得成年人之間確實有的事情直說會好一點。”這番話又引得另一名男生強烈附和:“我也喜歡和這類人交朋友,很直接、爽快。”
直播間的連麥界面上,九宮格頭像顯示出一羣年輕俊朗的面孔,大家的背景通常是帶着暖色光的臥室。
他們當中有些人戴着耳機低着頭,每當有新嘉賓連麥開始自我介紹時,則會擡頭看向鏡頭,專注地聽一會兒;也有人單手托腮,笑意盈盈地看着屏幕;而另一些人則稍顯慵懶,好似把這場直播當成了下飯節目,他們一邊聽着,一邊往嘴裡送一口食物。
時間在輕鬆的漫談中度過,接近晚上十點半,數據顯示,有7659人看過該場直播。其實,這個直播間的主題是相親,而文藝則是扮演了“賽博紅娘”的角色,負責主持和組織嘉賓的連麥,讓大家自我展示。
除了一些常駐嘉賓會持續在線,通常,每位新人嘉賓上場時間約爲5分鐘。開啓視頻連麥後,嘉賓首先要做一番自我介紹,包括年齡、職業、所在城市、學歷、身高、興趣愛好等,隨後根據個人意願進行才藝展示。在過往的相親直播間中,這一環節可謂最有看點。
曾有上海交大的“低音炮”博士深情彈唱獻歌《你還要我怎樣》;也有外賣小哥向所有女嘉賓吟詩表白,激起全場歡呼讚歎;更有健身達人直接背對鏡頭一口氣連秀數個引體向上。
與此同時,任何網友如果遇見感興趣的嘉賓,都可以申請現場連麥互動、表白,或私信對方一對一交流。當然,有時文藝也會適時“push”(推動)一下,促成他們下一步的約會或交友。
就在幾天前,直播間裡恰好來了兩個深圳同城的男女嘉賓,兩人的擇偶條件如出一轍,文藝便立即牽線:“你們直接私下聊聊嘛,週末也可以找個時間見面吃個飯。”
如今,在社交平臺上,連麥式相親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文藝的直播間吸引人的點更在於她的身份反差。這位“賽博媒婆”不再是人們刻板印象中的頭戴紅花能說會道的老婦人形象,相反,今年25歲的文藝目前是一名醫學生,9月份即將開啓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並且,她目前仍是單身。
四五個月前,文藝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做起了相親直播間。其實,文藝相親直播間的前身是一個普通的直播聊天室,由於一直以來,在情感和交友的話題上,大家的討論總是格外熱烈,於是她才突發奇想,乾脆把直播間改成了“賽博相親大會”。
做到現在,文藝最大的感悟就是連麥上場的每位嘉賓都展現出豐富的學識、職業素養和價值觀,這些優秀的特質使她意識到自己仍需努力提升。“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嘉賓們的質量都非常高,人均碩博,我接下來的首要任務還是先提升自己吧。”
文藝收到過異性網友發來的私信,有人還曾在直播間喊話:“我很喜歡一號嘉賓(指文藝),想要追她。”不過,這些網友和文藝大多是異地,而文藝更傾向於能夠線下見面接觸,“很多之前對我感興趣的人在線上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
常駐嘉賓
更多時間在傾聽他人的故事喜歡把直播間當成播客聽
現如今,文藝每週固定進行三到四場相親直播,從晚間九點持續至深夜一點左右。每場直播都能吸引幾十位參與者通過連麥方式參與,而觀衆人數有時高達兩三萬。
27歲的John是文藝相親直播間的常駐嘉賓,目前在北京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每週的相親直播,他會以嘉賓的身份“出席”一至兩場。
不過,在視頻連麥時,John更多的是在傾聽他人的故事,而少有言語表達,他將這種體驗類比成聽播客。
事實上,儘管相親直播的初衷是幫助更多人“脫單”,但在直播時,嘉賓個人最近的生活經歷分享以及彼此間的語言互動成爲了主要內容,話題也並非全然圍繞相親展開。
不久前,一名苦於工作遲遲落實不下來的畢業生連麥後,主動分享了自己的境況,他也獲得了其他嘉賓的安慰和建議。
類似的互動屢見不鮮,使得文藝相親直播間不僅僅是單身者的聚集地,更成爲一個集體傾訴和共享經驗的空間。
John甚至覺得這種交流給予了他一種歸屬感。作爲北漂一族,工作一天後回到空蕩的家中,John常常會被孤獨感纏繞。而當他來到相親直播間,則會發現天南地北的小夥伴們早已開啓“茶話會”模式,有一種“抱團取暖”的意味。John形容那種感覺有如在故鄉與老友重逢般溫暖。
文藝直播間的另一名常駐嘉賓二七九今年30歲,來自重慶,是一名初中女教師。“到了這個年紀,尋找一個合適的伴侶是自然而然的願望。”她坦言。
不過和文藝面臨的問題相似,雖然有時會有異性私下聯繫她,表示想認識一下,但由於是異地,都被二七九委婉拒絕,“感情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東西。”
漸漸地,二七九發現,拋開相親這條主線任務,其實單純交友也同樣會讓她愉悅。很多人也和二七九一樣,雖然還沒能遇見“另一半”,但卻在這裡先遇到了純友誼。
文藝的相親直播間還有一個微信羣,羣內有一百多人,一些羣成員會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
也是在羣聊中,二七九結識到了一位同城律師姐姐,她們曾經線下共進晚餐。現在,每次文藝開直播,二七九都會進直播間連麥聊一聊。她形容這種感覺就像是老朋友開了一家小店,不忙的時候她去坐坐,暖一下場;人多時,她則會自覺退出,留出空間給其他連麥的人。
匹配成功
異地情侶成功“牽手”返場“520”專場直播間
“有匹配成功的嘉賓你們一定要返場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或者私信告訴我,讓大家能夠開心一下,記錄一下。”相親直播間中,這是文藝最常說的一句話。Aaron和Lina就是通過直播相親匹配成功的,這對95後情侶,雖身處異國他鄉,卻因一次巧遇和心動開始了跨國戀情。Lina是在韓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而Aaron則因公司外派,目前在斯里蘭卡工作。4月26日晚上九點多,Aaron夜跑後打開社交媒體,點進文藝的相親直播間。那時,北京時間已經很晚了,而Lina恰恰是最後幾位連麥的嘉賓。於是,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Lina說,她去相親直播間連麥就是想看能不能遇到一個人。而兩人的成功配對很大程度上歸功於Aaron的主動,Lina說,她恰恰需要的是“入室搶劫式”的愛情。這次是Lina的第二次連麥。當時,她連麥的初衷是放鬆心情,逃避學術寫作的疲憊。當Lina說自己在韓國讀大學時,Aaron突然集中了注意力。
那段時間,他剛好在自學韓語,這點巧合讓他對這位女生產生了莫名的好感。在短暫的自我介紹後,Lina便“閉麥”,開始對着鏡頭擼貓。恰恰是這一幕溫馨的畫面讓Aaron好感倍增,他在彈幕上留言“你的貓好可愛”。結果Lina頭也不擡,仍然在自顧自地擼貓,眼看彈幕就要被擠出屏幕外,Aaron再次鼓起勇氣,直接發起私信:“你的貓好好看,我們能不能認識一下,交個朋友。”
大約半個小時後,Lina纔看到這條留言,後來兩人順勢加上了微信。他們談論了生活中的喜好和共同點,發現彼此在很多方面驚人的相似,比如都喜歡酸味水果而非甜食,都喜歡隨心所欲地旅行而非計劃行程。
隨着日復一日地聊天,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後來,他們把確定關係這件事告訴了文藝,“520”當天,作爲成功匹配的嘉賓代表,Aaron和Lina返場了文藝的相親專場直播間,向大家撒了一波“狗糧”。
據悉,同一天,某生活方式平臺曾舉辦一場盛大的“賽博相親大會”。官方數據顯示,當天有19位“賽博月老”亮相開播,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網友參與,線上圍觀人數更達70萬。這場活動被細分爲多個主題,包括英文相親局、互聯網圈相親局、高校留學生相親局,甚至寵物相親局。
地理距離
既是直播相親存在的原因也是線上相親面臨的阻礙
二七九曾參加過一場在重慶的“相親角”活動,儘管相親組織者會進行開場寒暄,但她仍覺得整個過程充滿尷尬和不自在。“參加過後,我發現信息的匹配度往往很低。花費幾個小時參與可能會帶來失望。”她特別提到,好不容易發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人,卻發現對方被爭着要微信,競爭激烈會使她感到怯懦和不自信。此外,還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即明明不喜歡某位嘉賓,但因爲“社交恐懼”而難以拒絕對方。
當傳統相親加入“直播”元素後,爲何卻能讓年輕人如此喜聞樂見呢?和二七九在重慶“相親角”的“尷尬”經歷相比,直播相親在氛圍營造上已經“完勝”傳統相親。“賽博紅娘”的職責僅在於主持控場,以及營造安全和舒適的氛圍,使嘉賓們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自由度。
嘉賓也可以隨心選擇與誰交流,再也不用絞盡腦汁地想如何拒絕別人才能把傷害值降到最低,同時也避免了面對面交流帶來的社交壓力和不適感。對於連麥的嘉賓,多數相親直播間不會要求他們公開收入、房車擁有情況等物質條件,大家更傾向於發現彼此的共同興趣和價值觀上的共鳴。只有當雙方彼此感興趣時,纔有可能深入瞭解對方的更多細節。
然而,也有部分網友對直播間相親持強烈的反對態度,網友@不晚覺得,勸人不要在相親直播間找對象的道理,和沒有中五百萬的運氣就不要買彩票的道理一樣。
在虛擬網絡上,擴展社交圈子和範圍也意味着風險和挑戰。現實中,因對方使用虛假身份或網戀隱瞞真實情況導致的受騙案例也不在少數。這也是許多人即使選擇在線交友,也希望對方與自己同城的原因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理距離既是直播相親形式存在的原因,同時也是線上相親面臨的阻礙。
John就曾接到一位異性的私信,對方表示有意認識,他們交換了聯繫方式,偶爾也進行簡單的聊天。但因地理隔閡,他們至今尚未見面,雙方只能將關係暫時定位爲朋友。
“相親還是看緣分吧,不抱有明確的目的,反而可能會收穫驚喜。”John這番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通過線上相親直播遇見“另一半”仍然還是小概率事件,以文藝的直播間爲例,每場活動都有數十位嘉賓參與連麥互動,但經過半年時間,僅有6對成功牽手的情侶。
不過,與直播相親的匹配率相比,很多人更看重的其實是從中獲得情緒價值。無論是從直播間寬鬆的匹配機制上,還是基於趣緣性的社羣交友上看,遇見“另一半”更像是參與連麥互動的一種附加福利和意外之喜。在相親直播間裡,嘉賓們雖然也會藉着自我介紹和才藝表演來展示自己,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是在靜待緣分的到來。
(文中人物爲化名)
本版文/本報記者王婧懿
統籌/林豔張彬
供圖/受訪者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