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不手軟 美禁運陸企逾600家
近年中國和各區域貿易總額指數走勢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戰火一路蔓延至金融和科技戰,使雙邊關係每況愈下,據統計,截至2022年末,美國以國安爲由向中國實施的出口制裁,已波及超過600家企業和實體。然而,在美國「脫鉤」導向的政策下,中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關係卻反向加深。
日經新聞網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2019年5月起,將中國科技巨頭華爲列入限制出口的實體清單,開出中美科技戰的第一槍。美方此舉重挫曾經是世界通訊設備和手機大廠的華爲,在年出貨量達2.4億支新手機高峰後遭封殺。
時至今日,涵蓋各領域的中國企業和實體陸續被點名,美國商務部指出,截至12月16日,共有633家中企遭納入實體清單,包括半導體企業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監視器設備商海康威視,更廣泛波及中國的AI、無人機、航空航太和太陽能等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分歧越演越烈,開啓全球供應鏈重構進程,但結果卻與美國預期大相逕庭,反而強化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的貿易關係。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在向快速增長國家供應汽車和機械等產品方面,中國逐漸發揮主導作用。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美國自2018年7月首度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以來,中國對與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等東南亞鄰近國家的貿易總額大增71%達9,790億美元,期內與印度貿易總額亦成長49%。反之,中國與美歐貿易總額分別僅增長23%和29%。
對於中美脫鉤政策趨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貿易代表戴琪等高層官員曾強調,要讓各國可以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而不是強迫這些國家做出選擇。
然而,倫敦諮詢公司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兼亞洲研究主管Rory Green則指出,美國爲了獲得經濟影響力而鬥爭,且正在亞洲面臨一場艱苦的較量。
彼得森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鮑恩(Chad Bown)則表示,儘管美國的做法是警告各國,在經濟上依賴中國會被中國政府利用,但無論如何,相關國家仍有很多理由與中國繼續進行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