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創業投資健康發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去年以來,針對我國創業投資市場發展面臨的難點堵點,相關政策持續出臺,加快營造支持創業投資發展的良好氛圍,在促進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政策支持不斷加碼
今年初,“杭州六小龍”的橫空出世,背後離不開創業投資的陪伴和助力。以宇樹科技爲例,從2017年起已至少完成9輪融資,籌集資金數億元。從全球經驗看,很多引領性科技企業的崛起,也都少不了耐心資本的支持。
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舉措。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發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壯大耐心資本,支持培育發展科技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表示,近期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目的是做優做強做大創新型企業。“該基金將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就是要聚焦硬科技、堅持長週期、提高容錯率,通過市場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業;同時,完善併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併購基金等,暢通創業投資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實現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業內人士認爲,差異化監管能更好適應創投行業需要,促進創投基金健康發展。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統一的監管框架難以完全適應行業需要,差異化監管一直是市場的呼聲。通過差異化監管,可以更好匹配不同類型基金的特點,提升監管效率,降低合規成本。
建立健全容錯機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形成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科技創新是從0到1的過程,中途必然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錯,要充分發揮創業投資對科創的賦能作用,也需要爲創業投資提供合理的容錯機制,讓創業投資敢於投、拿得住,真正成爲耐心資本。
近日,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發佈《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提出建立直投資金風險容忍機制,在受託管理機構盡職盡責前提下,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在創投業內引起廣泛關注,被視爲國資基金容錯機制一次積極探索。
不僅是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多地去年以來也先後出臺相關政策,完善國資創投的容錯機制。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爲,各地不斷完善容錯機制、提高容虧率,將打破國資背景資金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的束縛,使其不僅成爲“耐心資本”,更成爲“大膽資本”,從而更好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業內人士認爲,當前,國有資本作爲我國股權投資市場重要的“長錢”提供者,在考覈機制上對引導基金進行鬆綁,包括提高失敗容忍度、減輕短期考覈壓力、延長投資期限、提高出資比例等,對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容錯機制鼓勵基金管理人和投資團隊在投資決策中更加註重項目的長期價值和潛在風險,而不是僅僅追求短期收益,從而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和科學性。”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認爲,在完善的容錯機制下,基金管理人和投資團隊會更加註重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建立健全風險防範機制,提高基金的風險防範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基金穩健運作和健康發展。
多措並舉打通堵點
從創投市場情況看,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募資難、退出難等依然是創業投資發展面臨的挑戰。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規模1.44萬億元,同比下降20.8%。
“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不僅要求企業家有長遠目光,也需要構建資金‘長投’、資本‘長留’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董希淼說,如通過延長投資週期、優化退出機制等方式,鼓勵資本陪伴企業跨越創新“死亡谷”。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近日表示,將進一步鼓勵支持私募基金投資人、管理人堅守長期主義,不斷增強對企業的長期支持以及增值服務能力,支持科技企業專注主業、潛心研究、創新引領、厚積薄發。
在拓寬風險投資退出渠道上,田軒認爲,應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減少對單一IPO退出方式的依賴,鼓勵發展併購市場、股權交易市場等,爲風險投資提供多元化的退出選擇。
併購是創投基金退出的渠道之一。爲進一步推動實現併購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及科創企業併購重組,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建議,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降低部分風險因子的計算比例,提高保險公司資本使用效率。重視併購基金通過接續方式爲股權投資市場提供退出渠道的特殊作用,在防範實質性風險的原則下,給予保險資金直接或間接投資於涉關聯關係項目一定靈活空間。
近年來,風險投資領域中對賭及回購條款的過度使用問題逐漸顯現。田軒認爲,爲規範風險投資市場秩序,應進一步加強司法環節的規範與引導。同時,完善對賭協議的規範監管和理性引導機制。
吳清表示,將不斷完善私募和創投基金監管制度規則,圍繞優化退出“反向掛鉤”政策、推進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健全基金份額轉讓制度、支持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和併購基金髮展等,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並與有關方面共同推動完善考覈容錯等機制,支持多渠道拓寬資金來源,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