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沒有未來

當淘寶、天貓開始向微信支付打開,人們更多地關注的是,以阿里和騰訊爲代表的兩大互聯網巨頭之間的高牆的被推倒。

的確,支付,作爲互聯網巨頭們的最後一道關隘,當淘寶、天貓開始向微信支付打開,預示着用戶可以自由地選擇支付方式。

這個時候,考驗玩家們的,不再是規模優勢,而是體驗優勢。

微信方面天然的社交屬性,決定了在同樣的情況下,用戶選擇使用微信支付的概率,是比支付寶高的。

於是,當淘寶、天貓開始向微信支付開放,很多人開始擔心支付寶的體量會因此受到影響。

事實上,這樣一種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支付寶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用戶體量,除了和阿里系本身龐大的生態有關之外,更多地是在於阿里和騰訊之間的高牆幽深。

一旦阿里和騰訊開始實現互聯互通,阿里本身的規模優勢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必然是用戶的流失。

如果僅僅只是將阿里和騰訊的互聯互通看成是壓垮支付寶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話,未免有些太過危言聳聽。

然而,如果我們對支付寶的底層邏輯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便會發現,所謂的互聯網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或許將會成爲支付寶走向衰落的一個轉折點。

透過這個轉折點,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支付寶,沒有未來」的殘酷現實。

支付寶的天然特質決定了它沒有未來

不得不說,支付寶的確是移動支付領域的先驅,並且一度成爲了移動支付的佼佼者。

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依然無法忽略支付寶的產生更多地是源自於電商行業的現實。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支付寶之所以會出現,其實更多地是爲了解決電商支付過程當中的痛點和難題。

不得不說,在那個電商風靡的年代裡,支付寶的橫空出世,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電商行業的痛點和難題,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淘寶、天貓的發展。

然而,我們同樣需要看到的是,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支付寶真正扮演的,其實更多的是,支付工具的角色。

說白了,支付寶,就是爲了電商支付的便捷。

當電商行業的發展還處於上升期,特別是當阿里圍繞着電商所打造的生態體系開始不斷地成熟與完善,我們的確看到了支付寶的大跨步發展,並且一度成爲了移動支付領域的龍頭老大。

當移動支付從支付工具的屬性開始轉變爲流量爭奪的屬性之後,支付寶所面臨的一切開始發生轉變。

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間的紅包大戰,真正讓支付寶開始感受到了壓力。

可以說,紅包大戰讓支付寶硬生生地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用戶,並且真正讓支付寶感受到了莫名的壓力。

於是,支付寶爲了改變這一切,開始了佈局社交的動作。

不幸的是,支付寶每一次佈局社交似乎都折戟沉沙,似乎都無疾而終。

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支付寶的支付工具的特質,決定了它不適合做社交,並且它的發展必然會隨着電商行業的低迷,走入到一個低谷期。

因此,如果我們要尋找支付寶沒有未來的內在邏輯的話,它的支付工具的天然特質以及它根植於電商行業的現實,決定了它的發展必然會隨着電商行業的潮漲潮落而沉浮興衰。

當電商行業的發展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困境的時候,支付寶同樣沒有未來。

支付寶的底層邏輯決定了它沒有未來

支付寶的底層運行邏輯是什麼呢?

說白了,它的底層運行邏輯在於它可以讓電商行業更加快速地運轉,讓電商行業的交易可以更快地達成。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支付寶的發展,其實是與電商行業的發展同頻共振的。

因此,對於支付寶來講,它想要獲得發展,它想要有未來,必然需要找到與電商行業的發展同頻共振的方式和方法。

對於電商行業來講,一場深刻而徹底的變革,正在上演着。

無論是對於阿里來講,還是對於京東而言,乃至是對於拼多多來說,無一不再面臨着這樣一種變革。

如果對這樣一種變革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電商平臺,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平臺,電商中心,不再僅僅只是一箇中心,無疑是一個主要方面。

那麼,當電商不再是一個平臺和中心,它究竟要蛻變成爲怎樣一種角色呢?

我認爲,現在的電商,更多地開始在尋找數實融合,虛擬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更多地從一個遊離於產業之外的存在,蛻變成爲一個融合到產業發展之中的存在。

對於以阿里爲代表的玩家們來講,不再僅僅只是做一個平臺和中心,而是更多地成爲產業發展的一份子,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

我們看到的京東對於產業鏈、供應鏈的全面擁抱,我們看到的拼多多對於產業帶的深度介入,無一不是這樣一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對於阿里來講,同樣需要遵循這樣一種方式,通過數實融合、虛實融合來找到更多新的發展機會。

當電商行業的發展開始朝着數實融合,虛實融合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支付寶欲要獲得發展,必然同樣需要按照這樣一種頻率和節奏來進行發展。

說到底,支付寶要扮演起阿里融入到實體經濟的方法和途徑,而非依然去做一個平臺和中心。

不幸的是,支付寶依然還在延續着以往的邏輯來發展。無論是其對於AI的佈局,還是其對於內容的打造,其實都是在試圖營造一箇中心和平臺,而不是去尋找與實體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方法。

很顯然,支付寶的發展方向,其實是與電商行業的發展方向相違背的。

可以預見,如果支付寶依然延續這樣一種發展態勢,那麼,縱然它擁抱了AI,縱然它打造了海量的內容,卻一直都沒有實現與電商行業的同頻共振,它的發展,依然還是會陷入到死衚衕裡。

支付寶的流量思維決定了它沒有未來

事實上,支付寶一直都有相當濃烈的流量焦慮的。

這一點,不僅在互聯網時代有所體現,縱然是在當下的時刻,依然有非常直觀的表現。

我們都知道,在互聯網時代,阿里方面爲了不斷地提升支付寶的流量,不斷地將阿里生態下的所有業務都納入到了支付寶之下。

正是支付寶與阿里系本身的巨大聯繫,因此,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金服的IPO,一度被看成是再造N個阿里的方式和手段。

等到了AI時代,我們依然看到了支付寶對於流量的深深的焦慮以及它想要藉助AI來獲得新的流量的迫切。

無論是支付寶在歐洲盃期間推出的AI助理,還是支付寶藉助AI推出的以支小寶、螞小財爲代表的應用,我們都可以看出,支付寶更多地是想要通過這些AI的應用來更多地獲取流量,留住流量。

當支付寶陷入到流量的迷霧裡,特別是當支付寶一切的嘗試都圍繞着流量這個中心的時候,它的發展必然會走入到死衚衕裡,必然會沒有未來。

原因在於,支付寶本身其實是金融的一種。無論是金融科技也好,還是AI金融也罷,金融,依然是支付寶的底色。

既然支付寶的底色是金融,那麼,它就應當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藉助金融的方式和手段來支撐和賦能實體經濟的發展,而非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獲取和收割流量上。

換句話說,支付寶應當更多地去思考賦能實體經濟的發展,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與實體經濟實現更加多元的融合,更多地去思考如何發揮金融的「毛細血管」的功能和作用,而非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流量的收割上。

如果支付寶依然執着於流量的思維,僅僅只是將金融看成是一種獲取和收割流量的方式和方法,而沒有真正找到賦能實體經濟,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那麼,支付寶不僅會失去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地位,甚至還將會在業已到來的AI時代走入到新的死衚衕裡。

對於金融本質的無視,對於流量的偏執,最終決定了支付寶走入到了作爲一種新型金融形式的反面。

當支付寶在獲取和收割流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麼,勢必決定了它依然是沒有未來的。

結語

當淘寶、天貓開始向微信支付開放,更多地向外界傳遞出來的是,阿里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們之間的互聯互通。

然而,更多的人看到的是,支付寶在互聯互通之後受到的影響。

更爲確切地說,在實現了互聯互通之後,支付寶的市場地位將會進一步受到挑戰,一步步失去原有的優勢,最終支付寶將沒有未來。

從本質上來看,這是由支付寶的天然特質決定的,這是由支付寶的底層邏輯決定的,這是由支付寶對於流量的偏執決定的。

當支付寶被阿里營造起來的生態體系的鎧甲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殆盡,它將會失去在AI時代裡繼續留在牌桌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