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組“科學家問答”天團,張益唐李開復等18位領軍人物追問未來
在人工智能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當下,人類的思想激盪也遠甚於以往任何時候。從10月10日至18日,2024年知乎聯合科普中國共同舉辦了“科學家問答”特別策劃活動,邀請了包括數學家張益唐、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以及李開復、張朝陽、樑建章等18位科學、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此次問答活動主題爲“以科學爲方法”並以十個問題的問答形式,共同追問那些“攪動當下,影響未來”的議題,旨在促進科學精神在社會上的傳播。
傳奇數學家張益唐領銜了此次“科學家問答”活動。回答了由中國科協研究員、中國科大副教授李旭提出的問題,“如何找到願意爲之奮鬥一生的研究事業?”,張益唐稱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並講述自己的故事給青年朋友們作爲參考,“我選擇了數學,並且把它當成了我的終身事業,我想這裡有兩個關鍵原因,一個是興趣,一個是堅持”。
2024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均頒發給了AI領域的研究者,這不僅預告了AI對基礎學科研究的促進作用,也再次確認了其對人類社會深遠的影響。AI領域也成功佔據了此次“科學家問答”一半的問答討論。
今年9月份,創伴實驗室創始人“圖靈的貓”,在知乎上發佈了一則視頻,展示了其團隊訓練人工智能挑戰《黑神話·悟空》的過程,首個AI“天命人”讓遊戲玩家們感受到了一次新奇的體驗。“圖靈的貓”將問題聚焦在了大模型領域,提問“由GPT引發的這波‘大模型熱’將會如何洗牌”。
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回答了這一問題,表示“從行業角度來看,只有應用層的繁榮才能引導整個生態走向良性循環”,延續這種觀點,零一萬物從誕生之始,就是模型、AI Infra、應用三端同步推進,構築自身的垂直整合能力,給企業打造更完備的市場競爭力。
李開復堅信在未來的兩年內,會誕生很多基於大模型之上令人驚豔的應用。人工智能會更懂人類的需求並做出執行動作,改變未來生活圖景的時代也將到來,“原來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智能機器人將融入並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
那麼“AI能不能做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教授袁嵐峰提出的這一問題,由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樑建章帶來了回答。樑建章稱,如果將這個題目理解爲“AI是否替代人類來完成歷史意義的創新,甚至主導”,他的答案是“不能”。樑建章認爲人類和AI之間應該是夥伴關係,“創新和傳承是人類自己應該掌握的,一個根本的、最高的樂趣,所以應該不會讓AI創新,就不會讓AI朝着人類越來越像的方面去演化,而是朝着跟人類互補的方向去演化,成爲人類很好的工具”。
過去幾年內,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在社交媒體上向大衆科普物理學知識,這讓物理學再次在年輕人羣體間成爲流行,張朝陽也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二十年,哪些物理學理論突破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深刻的變革?”。
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尹璋琦回答了這個問題。尹璋琦認爲一項理論的突破到應用需要花四五十年時間,二十年後的現實改變需要去看前二十年前物理學的突破。尹璋琦特別指出,量子物理與信息科學結合會給人類生活帶來更深遠的變革,“我相信未來二十年,量子計算機中可控量子比特數有望超過百萬,利用量子糾錯確保計算可靠,實現大規模通用容錯量子計算,滿足人們對算力無盡的需求”。
“近二十年來,人類爲了瞭解未知世界,突破了哪些尺度的科學探測邊界?”“如果未來科技讓望遠鏡繼續發展,我們能看到什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羅會仟和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系主任吳學兵分別提出了這兩個問題。
青年科學家、科普作家唐立梅從“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梳理了我國在深海探索方向的努力和成果,以及介紹“蛟龍”號首次發現了多種深淵地質新現象和深海新物種,助推了國際深淵科學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鬆戰表示,隨着望遠鏡的發展人類會更好地瞭解天文現象,從而推動航空航天的發展,“我也憧憬未來有一天人類能夠乘坐飛行器自由奔赴星辰大海、遨遊宇宙”。
今天是一個相信科學且無比需要科學的時代,知乎“科學家問答”活動攜手科學、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關心和思考人類生活,激發公衆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僅促進科學精神在社會中的傳播,也再次表明知乎是科學、科技領域的第一討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