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農校教育現場!從配種、接生到加工出售

陳宛營喂飼羊只百慕達乾草、甜燕麥,及飼料如苜蓿粒、豆殼、精料等,加上農業副產物吐司邊補充糖類攝取。

【 撰文╱吳秉容 攝影╱楊爲仁 】

「畜牧業是全年無休的,學校透過牧場輪值的方式,讓孩子學會對生命負責。」從態度的養成到專業的深化是農校青年必經之路,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畜產保健科科主任李宜欣說,畜產保健科的第一課,就是教導學生對動物負責任,無論颳風下雨、過年過節,都必須按照輪值的安排到校園牧場照顧動物,「一開始很多小朋友是很抗拒的。」有些志在從農的學生則願意更進一步跨出校園接觸產業,現正就讀畜產保健科高二的陳宛營就是其中一員。

實地來到從配種、接生至出售全程包辦的佳冬高農一貫化豬舍中,公豬正被趕往一坪大的柵欄內,發出哼嗤喘氣聲,在人稱「老爹」的採精專家、任教畜保科的就業組長鍾德村的呼喝聲引導下,嗅聞一會兒母豬氣味後猛地撲向假母臺,躁動地扭動身軀模擬交配。

佳冬高農畜產保健科高二學生陳宛營趕緊悄悄地蹲守公豬右側,打開下方小柵欄,先擠出包皮中的尿液後,以指壓手法緊握公豬陰莖,另一手持備有過濾器的採精杯過濾膠體,讓泊泊精液自然流入杯中,「包皮中的尿液會造成精液污染。」她說。

從公豬驅趕、攀上假母臺到採精結束,老師們全程在旁輔導陪伴,而採精得來的精液經過顯微鏡檢測濃度後,會再稀釋用於母豬人工授精。「現在已經很少會有學校帶着學生做人工採精了。」同樣任教畜保科的實習主任邱淑芬表示。

陳宛營於牧場豬舍中實際操作人工採精,公豬一次射精量約200至250毫升,但關鍵不在多寡而在精子濃度,若精子經檢測斷尾、畸形或活力不佳則無法用於母豬人工授精。

牧場輪值管理從做中學 新觀念結合新畜舍成效加倍

位於屏東縣佳冬鄉的佳冬高農佔地遼闊達12公頃,通往校園大門前一整排椰子樹高聳入雲、氣勢壯盛;甫入校門,右側操場上學生正練習擊打木球,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熱情的吶喊,洋溢着青春氣息。越過操場的一端,矗立的建築正是畜產保健科館,作爲校內八科唯一畜牧專業科別,畜保科每年培育無數禽畜飼養管理、動物保健醫療及畜產品加工人才,爲臺灣農業注入新生力軍。

國立佳冬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成立於1937年,校內有農場經營、園藝、畜產保健、食品加工、農業機械、餐飲、烘焙與電子商務共計8個農科系,爲臺灣碩果僅存的純農業職校。

「我希望有一天能將家中的動物醫院開回來。」說起未來的夢想,陳宛營眼中閃爍自信的光芒,家中原先開設動物醫院,父親過世後,就由母親獨力經營寵物美容院。期盼能傳承父業成爲一名獸醫師,因此選擇就讀佳冬高農畜產保健科;陳宛營笑說,家人的支持是從農路上最大動力來源,「媽媽也很希望我往畜牧業發展,因爲畜牧業算是一個鐵飯碗。」

「從做中學」是技職教育的精神,更是佳冬高農辦學的堅持。畜保科學生從母豬人工授精、接生、飼養到屠宰分切與加工出售,農場到餐桌一貫化作業,每一個階段都需參與投入,而校園牧場中除了豬舍,還有水簾式雞舍、乳牛舍、羊舍、樂活農莊與牧草區等,廣闊的實習場域讓學生在學校就能精進實務經驗,紮實將理論付諸實行並融會貫通「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鍾德村強調,學生學習保有正確的態度至關重要,「我們科系一直要求態度和專業,如果人對了設備不好,還是可以養到好的結果,只是人會比較累;如果人對了設備又好,人輕鬆效果也會更好。」畜保科科主任李宜欣指出,學校致力灌輸學生產業最新飼養知識與觀念,但囿困於經費牧場仍多爲傳統畜舍,正面臨舊設備與新觀念的衝突「現在外面大多走現代化的畜牧場」,如何消弭學校到產業實務過程中的學用落差是重要課題。

牧場飼養乳牛品種爲荷蘭牛,平日喂飼狼尾草2號、百慕達乾草、精料與酒粕等,補充其所需養分與水分。

來到校園牧場,水簾式畜舍中「海蘭」品系蛋雞正處於產蛋高峰,總計236只雞一天約生220顆蛋。「雞一天只能生一顆蛋,不一定每天生,大概生三到五天,休息一兩天再生」,李宜欣拿出產蛋紀錄表,直指觀察與紀錄是牧場管理核心,要隨時關注雞隻產蛋情況是否正常、蛋是否偏軟或有蛋殼呈色不完全的問題,「教導學生撿蛋的同時紀錄、觀察問題點並嘗試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法,這樣才真的能夠學以致用。」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