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如何突破同質化困局
觀象臺
□ 胡立彪
全球行業分析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佈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07億部,同比增長2%,連續4個季度保持增長。從國內市場看,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3%,同樣保持4個季度連續增長。這表明,全球智能手機在經歷一個時期的波動後,正逐步展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
智能手機市場回暖令人欣喜,但整體而言,該市場仍面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增長動力長期不足。在智能手機市場早期發展階段,技術創新點很多,受到大量消費者追捧,提高其換機頻率,從而拉動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2017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接近5億部,而在2023年出貨量不足3億部,市場萎縮近40%。消費者的換機週期也從一年半延長到兩年半至三年半。
消費者換機意願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難以出新,缺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激烈競爭中,經過多年發展,智能手機開始出現功能飽和,各手機品牌在覈心部件方面的技術水平逐漸趨同,手機產品在性能和外觀上差異越來越小,同質化問題日漸凸顯。
需求減弱之外,持續處於低位的利潤和供應鏈漲價壓力,也正在讓智能手機的“操作空間”變得越來越小。除了蘋果可以長期保持高利潤之外,安卓手機陣營中的大多數手機廠商毛利率都比較低。雪上加霜的是,在經歷一段時間價格低谷期之後,由於上游企業集體漲價,2024年以來閃存的價格快速上漲,最高漲幅達30%以上。
閃存漲價讓手機廠商利潤收窄,而作爲智能手機核心的SoC處理器不但沒能提供差異化的選項,反而加劇了各家產品的同質化。隨着智能手機向高端化發展,高通的市場優勢越來越明顯,其憑藉技術實力抓牢定價權。而高通建起的技術壁壘,其他廠商難以在短期內突破。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手機要想通過芯片實現差異化,幾無可能。
當然,芯片之外,破除同質化的路徑還是有的。將AI等新技術引入智能手機,便是最便捷也是見效最快的路徑之一。未來,AI技術將進一步融入智能手機,提升拍照、語音識別、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爲消費者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也將創造更多的消費需求。據預測,在中國市場,新一代AI手機所佔份額將快速上升,到2027年有望達到1.5億部以上,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目前,包括小米、華爲、OPPO、vivo、魅族等在內的中國智能手機品牌,都在AI賽道上佈局,相繼推出搭載AI大模型的手機終端,併爲未來發展畫出了路線圖。
打造適合的生態系統,也是突破“同質化困境”的可選之策。在這方面,蘋果、三星兩家業界巨頭提供了很好的範例。蘋果很多時候是通過便宜的iPad將用戶吸引過來,隨後用戶選擇iPhone作爲自己的新手機,在嘗試到Mac、Apple Watch時,往往已經被蘋果生態深深“套牢”。三星推出智能戒指與智能手錶、手機配合使用,用意也是以此提升用戶對於自家生態的黏性。華爲、小米等國內廠商也在嘗試構建各自的生態系統。以小米爲例,2023年,小米發佈“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及小米澎湃OS,小米的手機、筆記本、平板等產品全部搭載小米澎湃OS,爲用戶提供貫穿“人車家”完整場景的先進智能體驗。從長遠看,生態品牌的生命力要遠強於單品品牌。
事實上,手機行業從功能競爭轉向生態體驗競爭已是大勢所趨。這背後邏輯在於,當手機功能大同小異,能夠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慾望的,是手機廠商從“以用戶爲中心”理念出發,創造完善新的生態系統,不斷爲他們提供新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