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難逃吃灰宿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度小度,你覺得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誰更好?”
除了播放音頻的功能外,囊括語音操控智能家居、語音查詢信息和人機對話等多種功能,讓智能音箱一度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從170萬臺增長至3664萬臺,2018年、2019年的銷量增速分別爲823%和126%。整個賽道迎來了一輪爆發式增長,中國也迅速成長爲全球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場。
但好景不長,自2020年開始國內智能音箱消費即陷入低迷,且一直沒有復甦的態勢。
今年以來,在消費電子賽道整體遇冷的背景下,智能音箱賽道的寒意更加逼人。機構IDC報告稱,202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爲1483萬臺,同比下降 27.1%;銷售額爲 42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16.2%。
不少產業分析人士的判斷都指出,這一賽道已經碰到了短期天花板。
這對於賽道內的主力玩家來說意味着不小的“挫敗”。當初爲了搶奪用戶心智,百度、小米、阿里在過去幾年不斷補貼“砸錢”,雖然成功奠定了三足鼎立的行業格局,但誰也沒獲得壓倒性勝利。如今賽道整體遇冷,補貼和投入所能換來的回報變得撲朔迷離。
從更深層次的戰略來看,當初主力玩家之所以大肆虧錢補貼,也不是爲了賣硬件,更多是看重智能音箱背後龐大的物聯網市場,並將其視爲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而大舉投入。
但隨着行業不斷髮展演進,智能音箱作爲智能家居這一入口的價值並沒有增強, 反而是逐漸淡化,這意味着整條賽道存在和繁榮的根本邏輯已然生變。
01 補貼起來的生意
2014年,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推出,到2017年時已經佔據了美國智能音箱市場的75%,其示範效應帶動了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快速興起。
但在這場“百箱大戰”當中,創業公司與BAT、小米等巨頭並不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迅雷創始人程浩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在智能音箱領域,創業公司成功的機率很小,很容易就會成爲炮灰。理由是巨頭都十分重視這一賽道,爲了搶奪場景入口會投入大量資源。“這種級別的戰爭,創業公司要躲遠點。”
這一判斷事後被證明了其正確性。
爲了佔領場景入口、搶奪用戶,阿里的天貓精靈、百度的小度、小米的小愛同學都在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吸引早期消費者,“砸錢”成爲競爭主旋律,頭部企業普遍虧損。
創業公司自然難以承受這種高強度競爭,智能音箱賽道因此越來越成爲巨頭的遊戲。IDC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智能音箱賽道呈現三足鼎立的格局,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的銷量共佔市場份額的95.56%。
通過各種促銷手段,智能音箱的售價被壓縮到百元以內,從而更快地向下沉市場滲透。小度科技CEO景鯤曾在2019年8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通過一定的補貼,能夠讓這個產品門檻降低,從一線到六線全打穿,讓更多的中國老百姓都能接觸到這樣的產品。”
通過補貼“大力出奇跡”曾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前文所言,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在2017-2019年間快速爆發,成爲全球最大的智能音箱市場。
但隨着2020年疫情的到來,賽道高速增長的步伐戛然而止。截至目前,整個賽道已經“冷靜”了兩年半的時間,短期的天花板已經十分明顯。
究其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音箱並非剛需,對於部分國內消費者來說可有可無;智能音箱理解和回答對話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和智能;消費者存在數據安全和隱私擔憂等等。
但根本的原因在於,智能音箱的入口地位正受到嚴峻挑戰。
02 入口地位邊緣化
此前智能音箱一直被視爲智慧家居的重要入口、物聯網的語音交互平臺。因此小小的智能音箱才成爲巨頭的必爭之地。
小米智能硬件部總經理唐沐就曾明確指出:“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系統中很重要的操控入口之一,很多廠商在這個入口上爭奪,把控入口角色。”
但隨着智能家居行業不斷髮展,產品不斷豐富,智能音箱的入口地位卻已經不再穩固。
之所以被視爲智能家居的入口,主要是因爲智能音箱成本低、隨機待機喚醒方便、語言交互學習成本低等特點。
不過智能音箱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語音交互能力仍然不強、跨場景跨任務對話能力較差等問題,消費者目前還很難實現自如地通過對話操控家電。
通常來說,語音的操作效果遠低於手指觸控屏幕。
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廠商已經在用手機、平板、電視、智能中控屏等作爲智能家居的交互入口:如蘋果、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推動手機作爲智能家居連接中樞;而華爲、小米、海爾和歐瑞博等智能家居廠商則先後推出智能中控屏。這些交互設備普遍採用“觸控+語音”的方式進行操控,其體驗也勝過單一語音操控方式的智能音箱。
無論如何,智能音箱已經不再是唯一的智能家居入口,多入口逐漸成爲趨勢,這是另一種方式的“去中心化”。
另一方面,即使牢牢掌握了智能音箱這一智能家居入口,巨頭們想從智能家居市場中賺到錢也並不容易。
由於缺乏統一標準,目前國內各類智能家居玩家各自爲戰,不同供應商、不同生態之間的智能硬件產品很難協同運作,存在着複雜的利益博弈。而在“端、網、雲”所形成的物聯網生態中,智能音箱只是這個生態的一個端而已。
國外市場的情況也是如此。主要玩家似乎已經不再押寶智能音箱作爲重要的智能家居入口,紛紛精簡產品線,如谷歌去年12月停售了曾登頂全球最暢銷智能音箱的Home Mini,蘋果去年3月也宣佈停產HomePod。
03 難成“必不可少”
對於一個成長性賽道而言,整個賽道的停滯甚至是萎縮,實際上對於巨頭們來說並不算可怕,這是不少成長性賽道都會遭遇的、曲折和反覆的情況。
更糟糕的問題是商業模式的坍塌。就像智能音箱入口地位的邊緣化,意味着整條賽道都被戴上了緊箍咒,成長空間大大削減。
在此背景下,智能音箱玩家們的策略也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雖然智能音箱不再是智能家居的單一入口,但仍然是入口之一。國內三巨頭仍然重視智能音箱作爲智能家居入口的地位,紛紛推出了帶屏幕的智能音箱。包括亞馬遜也在今年2月推出了Echo Show 15智能顯示屏。
帶屏智能音箱採用“語音+觸控”的方式操縱全屋智能家居,補足了智能音箱操作體驗的短板,也可以更好地勝任智能家居入口的角色。
另一方面,玩家們不再以低價佔領入口,對於音箱產品的補貼有所減少,而試圖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音箱的需求,充分發揮音箱在智能家居入口之外的功能——更好的音質、更豐富的內置軟件應用、音視頻教育資源等等。
這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要與手機、平板電腦、智能中控屏爭奪智能家居入口的地位,智能音箱只能進化得更好用,更有價值,功能更強大,成爲必不可少的電子設備,纔能有機會成爲潛在的智能家居入口之一。
因此,巨頭玩家們近期在產品創新上可謂是各出奇招,如小度剛剛推出的添添智能旋轉屏,可翻轉的產品設計能夠豎屏刷短視頻,還加入了K歌功能以激發消費者需求;小米則推出了通過哈曼卡頓調音的高端產品Xiaomi Sound,與以往低價走量的智能音箱產品形成明顯區隔。
智能音箱產品的定義也因此正在變得模糊。爲了更好地適應智能家居入口的要求,有屏音箱大量取代了傳統無屏音箱的形式,其產品定義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其最終形態是作爲一種語音助手,可兼容於多種多樣豐富的硬件當中。
以小度科技爲例,其整體業務架構“1+X+Y”,其中1是語音自然交互系統,X指通過1去賦能的交互類硬件,Y則代表智能家居和IOT生態。
儘管玩家們在產能功能創新和應用場景上進行了努力的探索,但從上半年的行業表現來看,這些創新並沒能打動消費者讓整個行業重回增長態勢。
北美市場也是如此。機構Omdia發佈的智能音箱報告預測,2021-2026年北美地區智能音箱年出貨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僅有1.3%,其中亞馬遜智能音箱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跌至負數。
04 寫在最後
智能音箱玩家們的產品創新、場景探索,關係到整個賽道的短期繁榮。
但是從長期來看,語音交互技術的完善才是決定智能音箱行業未來的關鍵。
智能語音交互玩家們的最大的願景,就是像真人一樣實現無障礙的自由對話,並“操縱萬物”。屆時智能語音交互系統無論是應用在智能家居、機器人還是新能源車等領域,都將釋放出巨大的價值。
儘管智能音箱玩家們已經在努力拓展用戶,以鍛鍊自身的語音交互系統,但智能音箱的語音交互能力仍然經常不過關。可以說,這是技術的困境和侷限性,難以通過市場和補貼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