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丨傳統手藝“包”全球味道:上海小籠饅頭
金秋時節
上海迎來第七屆進博會
衆多國內外參會者
雲集“四葉草”
在進博會展館內的上海小吃館
人們在餐桌歡談
筷子間夾着
一口大小的湯包
小籠包
是長三角地區常見的小吃
這裡的人們常稱其爲
“小籠饅頭”
或簡稱“小籠”
小籠包在上海
是餐桌上的“常客”
參展商在進博會的上海小吃館裡品嚐小籠饅頭。人們在上海豫園的南翔饅頭店裡品嚐小籠饅頭。上海街頭一家小吃店裡,顧客準備食用小籠包。
上海小籠裡頗具代表性的
要數“南翔小籠饅頭”
品味這樣的南翔小籠饅頭
食客常常講究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
始於清代
作爲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手藝人和商家
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
不忘傳承保護和文化普及
豫園南翔饅頭店師傅在店裡包制小籠饅頭。豫園南翔饅頭店師傅在第二屆進博會上爲人們展示製作技藝(2019年11月攝)。
上海小籠包
在這個開放的港口城市發展
也讓往來於此的各國人士
品嚐到這一特色美食
享譽海內外的上海小籠
逐漸成爲了
一張美食名片
一個文化符號
進博會新聞中心贈送的上海小籠饅頭形狀的收納盒。
經濟不斷髮展
市場不斷開放
這裡的人們有更多新的需求
也更容易接觸到
國內不常見的口味
在位於上海靜安寺的“南翔饅頭殿”,服務員爲顧客上創新口味的小籠饅頭。
爲了滿足食客更多元的需求
這裡的小籠包
也採集衆長
“擁抱”世界各地的美味食材
黑松露、西班牙火腿、冬蔭功……
創新餡料的小籠
在上海的市面上逐漸出現
在每年舉行的進博會上
越來越多的來客
愛上了這道中國傳統小吃
進博會上海小吃館銷售小籠饅頭的檔口。
上海小籠包也在
飲食文化交流的過程中
不斷髮展創新
進博會上海小吃館銷售小籠饅頭的檔口。“南翔饅頭殿”的創新口味小籠饅頭。
“小籠饅頭”
如上海這座城市一般
以開放發展的姿態
留住傳統
不斷創新
記者:劉穎 杜瀟逸 劉茜
製作:劉茜 杜瀟逸
編輯:黃曉勇 徐亮 馬晶
新華社攝影部、新華社上海分社
聯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