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協會籲鼓勵用學名藥

臺灣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三大本土製藥公協會15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政府應參照世界各國趨勢,在財源有限的情況下,鼓勵使用學名藥。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灣製藥公會、製藥發展協會、與學名藥協會三大本土製藥公協會昨(15)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政府應參照世界各國趨勢,在財源有限的情況下,鼓勵使用學名藥,成爲平衡期待與現實的兩全政策。聲明並指出,臺灣處在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如何避免缺藥,醫藥供應基本性的自給自足,應是政府目前應該慎重考慮的課題。

衛福部規劃健保藥品政策改革方案,原本傳出今年第3季就要公告,由於這項改革方案將對國內藥廠釋出政策利多,引發土、洋兩大藥品供應商私下角力,有進口業者揚言將讓原廠藥退出臺灣市場,以致於健保藥品政策改革方案上路時間一延再延,所幸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在立法院表態,將在一個月內正式公告,目標明年初正式實施。

爲了聲援衛福部健保藥品政策改革方案,三大本土製藥公協會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世界各國原廠藥在專利逾期之後,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市佔率只有10%至20%,日本學名藥使用比率在2023年更達到80%。各國政府在財源有限的情況下,專利保護期間引進新藥,專利過後鼓勵使用學名藥,成爲平衡期待與現實的兩全政策。

聯合聲明並指出,我國藥品貿易逆差達48.2億美元,2022年受疫情影響大量進口新冠疫苗關係,貿易逆差更高達67億美元。顯示臺灣醫藥品依賴進口程度相當大,若遭遇戰爭衝突,對社會防衛韌性是極大的挑戰。臺灣處在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如何避免缺藥,醫藥供應基本性的自給自足應是政府重要的課題。

三大公協會表示,衛福部與健保署預計今年推出藥價改革政策,希望從健保覈價與調價政策引導,穩定醫療必要藥品供應避免缺藥,同時鼓勵使用國產原料藥及在臺製造、鼓勵在臺臨牀的數據支持、P4學名藥等藥價加成措施,不僅鼓勵國產學名藥、生物相似藥及國產新藥,同時希望原廠藥也能在臺製造或委託在臺生產;對進口學名藥,製藥公會建議應比照國產學名藥在臺執行BE,確立無族羣人種差異維護民衆用藥安全,若未在臺灣執行BE,健保覈價應調整爲BE品項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