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北送將破430萬瓩 輸電網壓力大
去年底大潭7號機熄火改建,今年雖有大潭8號可補上,但預估北部尖峰時刻供電缺口仍會超過436萬瓩,「中電北送」再擴大,北部電壓變弱不穩定。(本報資料照片)
核二廠2號機3月除役,不僅讓今年電力走鋼索,還讓「區域電力不均」更惡化,加上去年底大潭7號機熄火改建,今年雖有大潭8號可補上,但預估北部尖峰時刻供電缺口仍會超過436萬瓩,「中電北送」再擴大,北部電壓變弱不穩定。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樑啓源指出,平日南北電路靠兩條超高壓回路(4條線路)支撐,但有300萬瓩上限,中電北送「超載」,將導致原本的「N-2」準則,就是至少有兩條迴路備援,變成剩下1條,限電風險大爲升高。
根據臺電電力統計,2021年北部尖峰時刻電力需求達1438萬瓩,佔全國用電37%,新竹以北自有電力供應不足390萬瓩,這些全部都靠「中電北送」。中部供應後自身因此缺少380萬瓩,再由「南電中送」補上,即中部救北部,最終再靠南部神救援。
2022年12月,大潭7號機不得不退場,進行一年半復循環機組改建,核二2號機將除役,合計北部電力缺口多擴增160萬瓩,但臺電預計4月大潭新8號機燃氣機組可以並聯發電,爲北部遞補112萬瓩,一加一減,缺口仍升高到436萬瓩,爲近幾年來新高。
臺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最好電力區域均衡,減少線損(輸配電耗損),但北部電力不足、缺口擴大,要靠中部支援。因科技廠擴建主要在南部,自身用電需求也上升,若南部機組要維修,可能無法支援中北部。
這樣會導致線路末端低電壓問題,吳進忠說,除了自身有足夠電源,也要有足夠線路,舉例,和平電廠剛好維修,電力不足,北東區的電壓就會太弱,供電系統穩定度變差,「所以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必須趕快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