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宣佈共築新時代全天候命運共同體:中國向非提供3600億元人民幣支持,中國道路助力“全球南方”現代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實習記者鍾汝熙 北京報道
9月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習近平宣佈,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將實施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
爲推動“十大夥伴行動”實施,他表示,未來3年,中國政府願提供3600億元人民幣額度的資金支持,包括提供2100億元人民幣信貸資金額度和800億元人民幣各類援助、推動中國企業對非投資不少於700億元人民幣。
“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習近平強調,中國和非洲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沒有中非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未來3年,中方願同非方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深化中非合作,引領全球南方現代化。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於2000年,目前有中國、53個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和非盟委員會共55個成員。本次峰會通過《關於共築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簡稱《北京宣言》)《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凝聚了中非雙方在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問題上的共識,規劃了中非未來三年高質量合作實施的路徑。
《北京宣言》表示,中方將繼續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尊重非洲國家基於本國國情所作出的政治和經濟選擇,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條件。中非雙方將始終秉持歷久彌堅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即“真誠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主持公道、捍衛正義,順應時勢、開放包容”,共築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
談及中非關係的全面升級,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楊寶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最大亮點在於中國對非合作的整體性和全體性,不僅提升了雙邊關係,還讓中非關係整體定位得到提升。“正如習主席所說,‘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這種全局觀可以進一步地延伸到中國同廣大南方國家的關係:中國歡迎所有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願同各國分享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理念。”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王義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非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各領域合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中非命運共同體也走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列。在此基礎上,中非關係整體定位的提升將鞏固雙方傳統友誼,推動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給全球南方合作注入強勁活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非洲已經是主要的參與者。在中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大量中資企業廣泛參與了非洲各個領域的建設,中國已經成爲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對非洲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有這些實在的成果,非洲國家的領導人顯然有意加強對華關係,不僅是要加強合作,還要分享中國的發展經驗。
中國經驗助力非洲實現和平和發展
習近平說,中方願同非方打造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平臺,設立中非發展知識網絡和25箇中非研究中心,邀請1000名非洲政黨人士來華交流;中方願同非方成立中非醫院聯盟,共建聯合醫學中心,向非洲派遣2000名醫療隊員,實施20個醫療衛生和抗瘧項目;將向非洲提供1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建設10萬畝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派遣500名農業專家,建設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不僅如此,中方還將幫助非洲加強能力建設和提供技術支持,包括:同非方深入推進“未來非洲職業教育”計劃,共建工程技術學院,建設10個“魯班工坊”;在非洲實施30個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氣象早期預警業務平臺,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設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開展衛星遙感、月球和深空探測合作……
“中國同非洲的合作有助於減少非洲所遭受的歷史不公,幫助非洲實現和平和發展。”5日,前來參加峰會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願同中方加強協作,推動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相對於西方的發展理念,中國的現代化探索經驗對非洲國家來說更具借鑑意義。王義桅表示,西方現代化進程曾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如今,非洲國家堅定地認爲中國式現代化纔是它們最值得借鑑的模式,是它們擺脫貧困、實現自主發展的希望,這就是非洲國家越來越重視對華關係的原因。
“美國式現代化是以資本爲導向,造成了嚴峻的貧富差距與產業空心化,而且極爲強調社會等級秩序。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是以發展爲導向,強調並聯式發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有助於幫助非洲實現整體的跨越式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對接非盟《2063年議程》口號就是‘made in Africa with China for the world’。” 王義桅說道。
在王義桅看來,中非共逐現代化之夢,不僅能夠幫助非洲實現獨立自主的發展,讓其成爲“世界上真正獨立的一極”,還將有利於全球南方的崛起,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定位意味着中非合作迎來了歷史性的大跨越,進入了黃金時代。”
中國連續15年保持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
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經貿往來,從產業升級到數字創新,從綠色發展到公共衛生協作……多年來,中非經貿合作保持穩步發展態勢,中國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一批重大標誌性工程項目和“小而美”民生項目落地生根。
“中非之間有很強的發展互補性,非洲需要更多的能源產能的能力,需要更多交通基礎設施,需要進行更多的生產製造;中國需要並計劃在製造業價值鏈上向更高端轉移,並設立了‘雙碳’目標。”9月3日,標準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Sim Tshabalala在北京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非互惠互利的結果是巨大的,並且是十分明智、正確的。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00年至2023年,中非貿易規模由不足1000億元增長至1.98萬億元,年均增長17.2%,高於同期中國整體貨物貿易年均增速4.6個百分點。2023年,“中國—非洲貿易指數”首次突破1000點,達到1010.83(2000年爲100點),比2022年(990.55)上升20.28點,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進出口1.19萬億元,增長5.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中國對非洲出口6979.3億元,中國自非洲進口4908.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農產品進口成爲雙邊貿易的新亮點。前7個月,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253.5億元,增長7.2%,高於中國農產品進口整體增速,芝麻、烤煙、夏威夷果等非洲特色農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38.8%、32.7%、106.2%,佔中國同類產品進口量比重均超四成。
習近平表示,中方願主動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決定給予包括33個非洲國家在內的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推動中國大市場成爲非洲大機遇。同時,擴大非洲農產品准入,深化電商等領域合作,實施“中非質量提升計劃”。中方願同非方商籤共同發展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定,爲中非貿易投資提供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保障。
標銀投資諮詢首席經濟學家倪傑瑞(Jeremy Stevens)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非洲內部貿易(目前處於低位)將因非洲大陸自貿區而得到提振——特別是如果自貿區能觸發某些市場改革,使經商變得更加容易,而更多的內部貿易可以成爲非洲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爲工業化和現代化提供動力。他認爲,對中國企業來說,這意味這廣闊的商機,“預計未來十年非洲消費總支出將增加2萬億美元,是拉丁美洲的兩倍”。
“一帶一路”爲中非經濟合作插上翅膀
共建“一帶一路”是此次峰會上的熱詞之一。《北京宣言》指出,雙方將繼續促進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非盟《2063年議程》目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緊密對接,爲促進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互利合作是符合各國長遠和根本利益的陽光大道。中方願同非方深化工業、農業、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杆,共同打造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樣板。”習近平說道。
習近平宣佈,中方願同非方打造產業合作增長圈,着力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啓動“非洲中小企業賦能計劃”,共建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建設20個數字示範項目;在非洲實施30個基礎設施聯通項目,攜手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陸海聯動、協同發展的中非互聯互通網絡;實施10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注資中國-世界銀行夥伴關係基金……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主任唐曉陽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如今,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已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成爲全球南方國家共同合作、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隨着非洲國家更廣泛地融入金磚機制,非洲在全球南方合作中的聲音和力量不斷增加。儘管非洲在經濟體量和發達程度上仍相對落後,但非洲的參與進一步強化了金磚機制作爲促進更平等、共同發展的國際舞臺的重要地位。
在唐曉陽看來,中國的全球化路徑在自身發展以外,還以其開放性、自主性、實踐性和總體性對世界各國的全球化進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強調,開放性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爲世界上100多個參與國家提供了一種新的合作選項,更重要的是動搖了原本壟斷單一的發展模式,開啓了多種多樣的發展可能性。
隨着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企業對非出海也在加速。德勤全球中國服務部主管合夥人、德勤中企出海服務主管合夥人金凌雲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時表示,如今,中企對非洲投資領域已從十年前傳統的基礎設施、能源和礦產等行業(如中建、中石油),擴展到製造業、新興的數字經濟、電商等領域。這些變化背後,是中國企業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非洲國家對於提升工業化水平和經濟多元化的需求。同時,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在非洲的投資合作也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以及與當地社會的融合和發展。
金凌雲認爲,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爲中非經濟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一方面,中國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爲非洲國家提供了提升產品質量、優化產業結構的機會。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促使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中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而非單純的規模和速度。這要求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項目更加註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的平衡,推動中非合作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