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倡議: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陸學者曝用意

中國倡議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大陸學者:有利於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新華社)

核武器對人類文明所構成的嚴重威脅,遠比其威懾作用或軍事價值更值得關注。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最終建立無核武器世界,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夙願。日前,中國外交部發布《中國關於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倡議的工作文件》,展現出中國攜手世界推動和平發展的責任和擔當,爲全球核裁軍與核不擴散事業走向指明瞭方向。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高勝今天(29日)在澎湃新聞撰文稱,此舉有利於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文章稱,中國倡議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基於自身核政策的道義性。中國在覈政策上歷來採取極其慎重、負責的態度。中國始終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在2015年5月26日公開發表的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中清楚明確地指出:「中國始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不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核力量始終維持在維護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國是五個核武器國家中第一個公開並唯一作出上述承諾的國家。任何國家只要不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都不會受到中國核武器的威脅。

文章稱,中國始終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1964年10月16日,在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後,中國政府即發表聲明鄭重承諾,「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之後幾乎在每一次有關核武器的聲明中都反覆強調「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通過放棄首先使用的權力,中國實際上將其核使用嚴格限制於報復打擊。

文章稱,多年來,中國一直積極呼籲所有核武器國家放棄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推動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問題締結多邊、雙邊條約。中國於1994年正式向美、俄、英、法四國提出了《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草案,並建議五個核國家儘早就此繼續磋商。中國同時倡導核武器國家以有法律約束力的方式,向無核武器國家承諾無條件不使用核武器。中國與俄羅斯於1994年簽署《關於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將戰略核武器瞄準對方的聯合聲明》。2000年5月,五核國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其核武器不瞄準任何國家。2022年1月,五核國領導人共同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強調「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這一歷史性聲明對降低核風險、避免軍備競賽具有重大和深遠意義。

文章稱,近年來,國際安全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地緣衝突加劇,軍事同盟、陣營對抗、零和博弈等冷戰思維回潮,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受到嚴重衝擊,核軍備競賽、核衝突風險顯著上升。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國際核軍控體系遭到嚴重破壞背景下,俄羅斯與美國及北約軍事集團對峙對抗,具有極大不確定性,存在升級爲核衝突的可能。

文章稱,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6月16日發佈的2023年度全球核力量報告,2023年度全球核武器支出繼續走高,總額達914億美元,較2022年度增加108億美元,增長13.4%。其中,美國是增長最多的國家,增長17.8%。英國緊隨其後,增長17.1%。就美國而言,美國在新版《核態勢審議報告》強調加快核力量現代化,加強延伸威懾;在國會《美國戰略態勢》中建議全面推進核力量現代化,升級運載工具、核戰斗部、核指控系統等。7月20日,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宣稱截至2023年9月,美國核武庫共有3748枚核彈頭。就俄羅斯而言,俄全力維持與美核均勢,大力部署並發展新型戰略和戰術核武器。2024年3月7日,由克里斯滕森領導的美國科學家協會核信息項目團隊發佈了俄羅斯核力量最新年度報告,評估2024年初俄羅斯擁有約4380枚核彈頭,供洲際射程的戰略運載工具、戰役戰術導彈和航空兵使用。

文章稱,除此之外,英法也在加速推進核力量現代化。英國2021年宣佈將核彈頭提升至260枚,並計劃打造新一代戰略核潛艇。法國宣佈加大對核武力量投入,計劃在2025年前完成核武庫現代化更新,保持核彈頭「數量穩定、效果可靠、技術領先」;在2035年前完成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列裝部署,計劃建造4艘新型戰略核潛艇。除此之外,網絡、外空、先進常規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迅猛發展,與核武器結合帶來的影響無法預測。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不斷強化,逆轉了冷戰以來的趨勢,國際社會亟需務實手段以遏制逐漸高企的核大戰風險。

文章稱,首先,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推動建立無核世界的務實舉措。中國主張最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鄧小平在闡述中國核政策時指出:「我們對核武器問題有兩項主張:第一,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承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第二,通過談判逐步減少直至全部銷燬核武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避免人類遭到毀滅。」「這個辦法在政治上更站得住,更有利,也更現實。」核武器國家共同採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逐步擺脫對覈報復戰略的依賴,體現出最大限度限制使用核武器的思想。如果所有有核國家都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則事實上也就不會有核武器的使用,意味着向着無核武器世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文章稱,其次,作爲建立信任措施(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CBMs)之一,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種以改變觀念爲宗旨的互動能夠減少五核國之間的誤解,促進彼此間的好感,轉化身份與觀念,達到實現和平與安全的目的。立足於必要時先發制人地使用核武器,國家間便永遠處於一種盲目恐懼狀態中,從而爲核軍備競賽預設了前提。如果一個國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會讓潛在的敵人不那麼神經緊張,維護了核禁忌,降低了有意發動核戰爭的風險,也減少了常規危機造成非故意核升級的可能。中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已是最好案例,已經爲各國之間進行意圖判斷和核政策制定提供了明確的參照,爲核軍事透明和核裁軍做出了重大貢獻,是保證世界核安全的重要力量。如果所有有核國家都這樣做,則對預防核戰爭、建立相互信任、保持戰略穩定將會起很大作用。

文章稱,最後,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利於切實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和集體安全政策中的作用,防止核擴散。核國家的核戰略與全球核不擴散是相關聯的。安全是國家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在覈時代更是如此。國際核不擴散制度建立之時,無核國家自願接受並遵守國際核不擴散規則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五大國明確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針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這是消除無核國家核恐懼以及安全擔憂的必要步驟,是防止核擴散的基本條件。若核武器國家作出全面的、無條件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國際社會對發展核武器作戰能力的興趣會下降,核擴散現象也會下降。

文章稱,此外,當前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面臨障礙,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作爲優先事項,儘早開展實質性工作,有助於推動國際核軍控與裁軍進程,爲多邊軍控與裁軍機制注入正能量。

文章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核武器作爲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旦使用將無可避免地給戰爭雙方,尤其是普通民衆帶來非人道的慘烈破壞。中國提出的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倡議爲人類的持久和平、繁榮發展注入更多的中國能量。國際社會應相互扶持、彌合分歧,爲創造和平美好繁榮的未來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