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谷的“追轉超”之路
安宇飛/圖文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安宇飛
從“一輛車”,發展到“一座城”。三十多年前,承載着發展轎車產業的國家使命,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武漢經開區”)應運而生。如今,作爲“中國車谷”,武漢經開區已經匯聚10家整車企業、14座整車工廠,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47萬輛,並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嶄露鋒芒。這是中國汽車產業從起步、追趕、轉型,再到超越發展歷程的生動例證,更是武漢經開區不斷探索、創新突破的輝煌見證。
從傳統制造,躍升爲智能製造。立足當前,在汽車產業格局重構的新時代及“換道超車”的關鍵時期,“中國車谷”如何實現汽車產業鏈的蝶變式發展?近日,證券時報記者來到長江之畔,探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武漢答案”。
【起步】
三大合資企業齊聚
鑄汽車發展“底盤”
“二十多年前誰不想擁有一輛神龍富康988,那時候它可是‘神車’,跟桑塔納、捷達一起被稱爲‘老三樣’。”在江城武漢,一位網約車司機向記者感慨。
武漢經開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武漢經開區當年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承接中法合資的神龍汽車項目,也承載着中國發展轎車產業的歷史使命。由於轎車產業產值高、對產業鏈帶動強,很多城市都圍繞神龍汽車項目進行過“爭奪戰”,武漢憑藉九省通衢的交通便利及良好的工業基礎等優勢脫穎而出。
1991年,東風汽車與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合資的神龍汽車項目落地武漢,武漢經開區在沌口破土開建。隨後,神龍汽車30萬輛轎車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刷新了當時中國汽車轎車項目的規模紀錄,也爲武漢經開區的汽車產業發展鑄造了“底盤”。
至此,武漢汽車產業距離真正騰飛,還差一場“東風”。2003年,東風汽車不僅將公司總部搬到了武漢經開區,還先後與日產、本田在武漢經開區成立合資車企。這意味着,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日本日產、日本本田三大世界級汽車企業在武漢經開區“聚首”,讓武漢真正意義上成爲了國際汽車產業重鎮。
“中國乘用車市場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完全是白手起家。在早期追趕階段,中國汽車產業需要‘用市場換技術’,無論是東風、一汽還是上汽,都以和國外車企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尋求發展。”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合資車縱橫天下的時代,武漢經開區乘風而起,躍升爲“中國車谷”。這從東風本田的發展速度可見一斑,2003年落地武漢經開區後,它從只有一條年產能不足3萬輛生產線的企業,發展成如今擁有4座工廠、整車年產能超過百萬輛的“龐然大物”,成爲了武漢首個年銷售額突破千億元的車企。
從最初面積僅有10平方公里、被蘆葦和沼澤包圍的黃土地,到如今總面積近500平方公里的“汽車之城”,武漢經開區在過去的33年間實現了飛躍式發展。2023年,武漢經開區工業總產值超過3600億元,佔到了武漢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武漢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汽車產業已經連續13年成爲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而武漢經開區一直是武漢汽車產業的主戰場和主支撐。”
【換擋】
加速跑開闢新賽道
塑“三足鼎立”格局
經歷了高速發展之後,武漢經開區汽車產業發展韌性受到了考驗。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一路高歌猛進、國產新能源車企迅速崛起,合資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持續縮水,曾經“靠合資車打天下”的武漢經開區也面臨着發展新命題。
據武漢市統計局數據,2017年武漢汽車產量爲189.8萬輛,之後一路下滑,到了2023年,武漢汽車產量爲121.4萬輛,6年間產量驟降了36%。
面對汽車行業大重構的競爭格局,武漢經開區選擇加速向新能源轉型,進行“換道超車”。10月11日,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在武漢經開區正式投產,這是本田在全球的首個新能源工廠。據瞭解,該工廠總投資約40億元,預計年產能達12萬輛新能源汽車。
推動本地車企電動化轉型的同時,武漢經開區還積極“築巢引鳳”,吸引全球車企佈局。2020年,吉利集團在武漢經開區投資80億元建立了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路特斯是全球最早的超跑品牌之一,起源於英國。
武漢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武漢經開區積極搶佔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落地了嵐圖、路特斯、猛士等七大新能源整車廠。2024年1—9月,武漢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31%,目前全區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經達到147萬輛。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趨勢不可逆轉,但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燃油車仍有一席之地。2024年9月,中國燃油乘用車零售量94.3萬輛,實現環比增長。在出口方面,今年前8個月,中國共向海外出口乘用車超300萬輛,其中燃油車的出口銷量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2.6倍。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武漢經開區匯聚了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猛士、嵐圖、路特斯、神龍等汽車品牌,初步形成了國家隊、合資品牌、新勢力‘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車產品矩陣上,實現了從合資到自主、從主流到高端豪華產品的全方位覆蓋;從動力類型上看,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呈‘兩翼齊飛’局面。”
【提速】
從車企走向產業鏈
讓“產業長江”奔涌
武漢經開區的轉型並未停留在引入新能源車企、落地新能源工廠層面,它還向產業鏈進行縱向延伸,大規模引入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新模式。
“我們把零部件擺在了和整車同樣重要的位置,大力實施‘零整比提升’計劃,制定了‘零部件20條’等政策。今年9月,我們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羣進入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公示名單,是武漢市唯一入選的產業集羣。”武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爲了增強自身在汽車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把汽車產業鏈中更多利潤留在當地,武漢經開區近年來先後引進了採埃孚、安波福、艾菲、愛機新能源等60多個關鍵零部件項目,把汽車產業的“零整比”提升到了0.66:1。
關鍵零部件企業的引入,爲車企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動能。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峰表示:“目前多家武漢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僅在投產之初就進入了路特斯的供應鏈,也進入了工廠間的‘創新鏈’,零部件企業跨領域的創新對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起到了良好的賦能。”
武漢經開區向汽車供應鏈的延伸,也讓區內的整車企業擁有了更強的“成本競爭力”。2024年5月,武漢經開區開發並上線了長江汽車供應鏈數字化平臺,推動汽車製造上下游企業快速對接、整合利用產業資源。據瞭解,這個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已經幫助東風汽車降低了3%—5%的採購成本。
除促創新、降成本之外,汽車供應鏈平臺還爲汽車出口“點亮燈塔”。2024年上半年,路特斯在全球共交付4873輛新車,其中超過七成銷量來自海外市場。馮擎峰表示,長江汽車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幫助了路特斯加速電動汽車出口到海外市場。
“依託長江供應鏈成熟的海外渠道和供應鏈服務,我們可以預先獲取訂單需求,實現產品前置,這不僅大大縮短了汽車交付時間,也減少了我們的資金需求。部分海外地區車主從下單到提車的週期,從以前的3個月縮短到了25天。” 馮擎峰表示。
武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長江汽車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已經上線了供需對接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檢驗檢測服務、國際貿易服務等綜合服務板塊,累計註冊用戶高達1.7萬戶。湖北省95%的汽車產業企業都加入了這個平臺,累計發佈供需信息近1.7萬條,累計促成對接金額超100億元。”
武漢經開區的汽車供應鏈平臺,以“長江”爲名。6300多公里的長江奔涌,經洞庭、入武漢,轉了一個大彎,沖刷出了一片腹地,成就了今天的武漢經開區。如今,被稱爲“中國車谷”的武漢經開區也和長江一樣進行了“轉彎”,拓寬了發展汽車產業的戰略腹地,以“整車與零部件並重”的視野將產業鏈向上遊延伸,形成了奔流不息的“產業長江”。
【變道】
錨定競爭“下半場”
構築智能化“壁壘”
汽車行業的變局已至,上半場比拼“電動化”,下半場要拼“智能化”。在上半場“慢了半拍”的武漢經開區,下半場卻“快人一步”。乘車行駛在武漢經開區,時不時就能看到白色車身的無人駕駛出租車蘿蔔快跑在街道穿梭,展示着武漢的智能駕駛產業實力。
武漢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經開區是中部地區首個全域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區域,推動武漢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突破了3400公里。在2023年國家首批“雙智”試點考覈、全國智能網聯測試示範區能力評估中,武漢經開區均排名全國第二,這也推動武漢市正式入選“車路雲一體化”首批試點城市名單。
爲了打造“自動駕駛第一城”,武漢讓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落地生花”。億咖通是深耕“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製造”全價值鏈科技公司,佈局了智能駕駛計算平臺、高階智駕芯片等多個領域。2022年12月,億咖通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成爲了首家登陸美股的中國汽車智能化初創企業。億咖通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武漢的產業集羣讓我們在這裡找到了更多的資源,得以高效紮根,快速成長壯大。”
“武漢經開區大力推進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部分核心技術已經實現‘車谷造’。”武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芯擎科技爲例,它主導設計了國內首款7納米車規級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近期,芯擎科技全場景高階自動駕駛芯片AD1000(星辰一號)成功點亮,實現了國產汽車高端芯片領域的又一突破。
近三年時間,武漢經開區高新技術企業增長了4倍,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數量實現翻番,高新技術產業佔GDP的比重已經提高到了45%。目前,武漢經開區已經匯聚了東風悅享、億咖通、華礪智行、芯擎科技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核心企業,成爲了中國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汽車產業的智能化,不僅僅體現在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方面,也體現在製造領域。10月11日在武漢經開區正式投產的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是東風本田有史以來數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廠,配備了400多臺機器人設備和260多臺AGV智能物流小車,導入了全方位品質自動檢測技術來提高工廠自動化率。
在電動化上轉型蝶變,在智能化上超越領先,在汽車產業格局重構的時代,武漢經開區已經築起了屬於自己的“競爭壁壘”。武漢經開區主要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打造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向產業轉型要潛力,向科技創新要動力,向對外開放要活力,全力調結構、促轉型、抓開放,鞏固提升先進製造業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回望過去的33年,武漢經開區從“一個汽車項目”,到“一個產業集羣”,再發展爲“一座時代新城”,產業發展的韌性得到充分展現。千萬年裡,長江經過多次改道,仍奔流不息。“中國車谷”的汽車產業,無論經歷多少次轉型與變陣的考驗,也將堅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