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寬市場準入 外企共享進博會機遇

來源:媒體滾動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11月5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如期而至,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上海。

“舉辦進博會是中國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是我們面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出席第七屆進博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

李強表示:“如果說首屆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單向邀約,之後的每一屆便是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共同約定,反映了大家對開放合作的共同心願。”

以進博爲媒,中國正在進一步開放超大規模市場,把中國大市場變成世界大機遇。

中國市場重要性增強

主動擴大展臺面積,積極在進博會上發聲,如果說外資企業在第一屆進博會上還是“客人”的身份,那麼第七屆進博會已經變成了他們的主場。

11月6日,進博會正式接待專業觀衆,展館內人頭攢動,幾乎每個品牌的展臺都在進行各具特色的推廣活動,其間進行的產品推介也備受關注。在消費品展區,甚至可以看到有明星爲品牌站臺。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讓外資企業意識到,必須抓住這個年度機遇,主動與客戶對接,打造品牌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政府在服務客商方面也在主動作爲。

11月4日,來自北京的觀展企業代表朱先生接到北京市通州區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電話,邀請他與貿易團領導座談。

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進博會通州貿易團工作人員邀請我們參加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會,政府部門希望與企業有機會提前交流。”

據悉,這已經不是朱先生第一次接到政府部門的邀約。近年來,從企業貸款到中小企業減稅,在企業的每一個經營細節,政府部門都給予了相關支持。“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中國政府一定是最努力的。”一位在商務部門工作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這一點上,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營商環境是穩定市場信心、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國出臺了多項政策,其中包括《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等。隨着營商環境的改善和經濟利好的疊加,投資中國、在中國開設分支機構已經成爲外資企業的共識。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執行總裁郭柄汛向記者表示,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發布的《年度全國商業調查》顯示,目前一半的受訪新加坡企業已經在中國設有業務分支;有計劃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中大約1/4的受訪企業選擇將業務擴展到中國。“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對新加坡企業的重要性將穩健增長,可謂商機無限。”

記者瞭解到,進博會期間,中國和新加坡兩國企業在體育產業、貿易互聯互通、教育、食品科技、醫療健康、可持續發展和人力管理等領域簽署了超過15份諒解備忘錄,預計總價值將突破6000萬新加坡元。

郭柄汛表示,在密切的合作關係下,新中兩國將在金融、商業諮詢、可持續發展、大健康產業和醫療科技等高質量領域迎來更多的新機遇。

起源於奧林巴斯的Evident公司是專業檢測儀器提供商,今年是Evident第七次參加進博會。

作爲進博會的“全勤生”,Evident希望藉助進博會這一平臺,深度融合全球技術資源與中國本土生態圈。

“我們能夠感受到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誠意。”Evident 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吉本浩之向記者表示,“我們將通過創新研發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進一步擴展在中國的業務佈局。”

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擡頭,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和平與發展事業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李強表示:“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提升開放,推動持久的和平穩定、發展繁榮。”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正在與世界進行更緊密的聯結。記者觀察到,本屆進博會不僅是中國向世界採購商品的盛會,藉助這個平臺,中國企業也在通過跨境電商等貿易方式積極融入國際貿易。

今年以來,伴隨全球製造業景氣度的回升、發達經濟體進入降息週期,我國出口需求大幅回升,工業生產、製造業投資在外需帶動下保持高景氣。此外,新質生產力的加速推進,也成爲經濟企穩回暖的新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增速上行至4.3%,出口依賴度較高的產業爲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

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企業管理者們也開始主動調整戰略、採取措施,增強企業韌性和敏捷性,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尋求增長。

國際物流企業“運去哪”聯合創始人徐楊向記者表示:“中國企業需要靈活地參與到全球貿易中。”徐楊過去10年在全球建立了25家分公司,覆蓋北美、拉美、歐洲、東南亞、中東,累計服務客戶跨越汽車產業、智能製造、家居戶外、傢俱、新能源、輕工製造、大型產線搭建等衆多領域,正是得益於“快速決策、快速調度執行”的發展模式,企業獲得了快速發展。

面對不斷髮展的全球市場,物流企業如何與客戶共同適應及解決多樣的複雜挑戰,在徐楊看來,“速度和執行力是重要基礎。”

“中國企業正在加強全球戰略資源佈局,出海成爲勢不可當的時代風潮。”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表示,“從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全球供應鏈的波動,到國際關係的日趨複雜,出海成爲中國企業開拓市場、對衝風險的重要路徑,而實現本地化經營部署是企業成功出海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