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樣本觀察·“鎮”了不起|小小蠟燭“點”出12億元“浪漫產業”

(原標題:中國經濟樣本觀察·“鎮”了不起|小小蠟燭“點”出12億元“浪漫產業”)

中國經濟樣本觀察·“鎮”了不起|小小蠟燭“點”出12億元“浪漫產業(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石家莊12月11日電(記者嶽文婷)當“祝你生日快樂”的旋律響起,蛋糕上一圈小小蠟燭點燃之時;當勞累一天,在燭光搖曳中,品味遠離塵囂的“燭光晚餐”之時,你可曾知道,這些帶給你祝福、溫馨和浪漫的小小蠟燭,是產自我國河北省中南部寧晉縣的東汪鎮。

東汪鎮的蠟燭產業有50多年曆史,現在已是我國最大的蠟燭生產基地,一年能生產10多億支蠟燭和6億套生日用品,產值達12億元,佔到全國市場份額70%,並出口到歐美、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百花燭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檢查蠟燭的上色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說起東汪蠟燭,不得不提這個鎮的鋪頭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鋪頭村生活困難,很多村民出去討飯。村幹部聽說縣城有幾臺蠟燭機,就萌生了加工蠟燭的想法,於是東拼西借湊錢買回了蠟燭機。

“機器有了,但沒有原料。當時石蠟非常緊缺,村幹部就帶着我們四處找原料。蠟燭生產出來後,我們又到處兜售,有時一走就是好幾百裡。”當年的小夥子蔣明義,如今已是77歲的高齡老人。談起創業時的情景,他仍歷歷在目。

隨着蠟燭生產和銷售慢慢走上正路,鋪頭村人逐漸過上了好日子,成了周邊幾十裡地裡有名的富裕村。幾百人的村莊就有十幾個“萬元戶”,大部分人家都添置了摩托車和大彩電,村裡也早早鋪上了水泥路。

在寧晉縣百花燭業有限公司印刷車間內,打印機正在給蠟燭打印上色。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改革開放之後,鋪頭村的蠟燭生產駛上了“快車道”。從鋪頭村到東汪鎮,涌現出了一批蠟燭企業,蠟燭機也從最初的幾臺,迅速增加到幾百臺。蠟燭產量大幅提升,銷售網絡也開始向全國鋪開。

正當東汪鎮加足馬力,擴大蜡燭生產的時候,一個令他們意想不到的危機出現了:隨着“村村通電”,農村人家都用上了電燈泡,蠟燭銷量斷崖式下跌,東汪鎮的蠟燭產業進入冰冷的寒冬。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東汪鎮人發現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過生日的人越來越多,生日蠟燭的需求越來越大。東汪鎮人毅然購入生日蠟燭生產線,並拓展出了生日帽等相關配套業務,很快完成了從傳統照明蠟燭到生日蠟燭的產業轉型。

嚐到轉型甜頭的東汪鎮人不停地開拓新的領域。進入21世紀,他們又開發出了開花式音樂蠟燭,並創立了音樂蠟燭行業標準,將解決照明的單一蠟燭生產,延伸到滿足情感需求的生日蠟燭和生日用品市場,生產設備也由半自動化,轉向全面智能化。

東汪鎮的蠟燭產業,如今早已遍及周邊縣鄉。從休憩的黑天鵝、褶皺的氣球,到小馬寶莉、汪汪隊長……在寧晉縣百花燭業有限公司展示廳內,上千種蠟燭造型栩栩如生。這些造型新奇獨特、呆萌可愛的蠟燭,因爲添加了生態環保配方,具有無黑煙、不流淚、無灰塵、耐燃燒、不變軟、不彎曲等特點。

在東汪鎮蠟燭企業展廳內,工作人員向顧客介紹蠟燭產品。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在百花燭業倒模車間,還保留着傳統的手工藝製作:熔化石蠟、澆築蠟水、等待冷凝、剔除多餘蠟塊……和傳統工藝不同的是,工人們會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爲每個蠟胚打印、上色“化妝”。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百花燭業現在已有1萬餘款單品、百餘項專利。近年來,來自英國、德國、法國的訂單沒斷過,很多生日蠟燭一上市就被蛋糕店搶購一空。

在東汪鎮,工人正在裝車,準備發貨。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目前,東汪鎮的蠟燭產業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員2萬人,覆蓋周邊12個鄉鎮。其中,鋪頭村常住居民有2000人,一半以上從事與蠟燭生產相關的工作,月收入普遍在6000多元,而且顧家、工作兩不耽擱。

從照明用品到祝福禮品,從棒狀塊狀到千姿百態,小小蠟燭搖身一變,身價倍增。增的是市場需求的引導力和競爭力,增的是老百姓的錢袋子和好日子。

隨着蠟燭產業不斷髮展和轉型升級,當地的蠟燭行業協會也應運而生。蠟燭協會以產業園爲中心,轉變銷售模式,通過建設專業統一的電商平臺,幫助當地蠟燭企業拓寬銷售渠道。

從傳統照明到浪漫生日,從單一蠟燭生產到泛烘焙多元化產業,從傳統手工藝到個性化定製……照明和光亮,已不再是蠟燭的主要功能,搖曳的燭光,更是承載祝福、浪漫和溫馨的象徵。

東汪鎮的燭光,搖曳在世界各地的生日宴會上、燭光晚宴中,把祝福和浪漫捎到世界的每個角落。